心中一盏不灭的灯(我心中有盏永不熄的灯)

每逢教师节来临,张继贺老师的形象总让我挥之不去。他是我夜间遇见灯塔,严冬披上了袄,饥饿送来充饥之食,两年为师,终生为父。

心中一盏不灭的灯(我心中有盏永不熄的灯)(1)

张继贺老师是我在大冯营镇张营小学五、六年级数学老师,那时40多岁,身体残疾,但身残志坚,教学一把好手。每当他上课教室鸦雀无声,先把节课重点写在黑板上,让同学进入课题理解认识,弄不懂的同学举手告知他,前20分钟预习结束,张老师把同学们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汇总整理,由浅入深一一解答,若仍弄不懂,集中到前两排吃小灶,直到剩下的同学都会为止,大部分同学转入做作业。

他的做法不知道桥头区教办室知道啦,全区推广,我1965年夏季高小毕业时,当时的南阳县教委还表彰他为特别优秀老师,学校还敲锣打鼓迎接给他戴了大红花。

张继贺老师总是把他真挚地爱洒向学生间,那个年代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学生家庭日子普遍很苦,交学杂费和学生日用学习用品个别学生确实交不起,张老师又不忍心让退学,他就从微薄薪金中代交。

董玉春品学兼优,但家中父亲重病在床,无钱医治,母亲做工作让她退学,但她又渴望上学,张老师得知后,立马送去50元钱,循循善诱其父母放弃打算,并答应玉春的学杂费直到高小毕业由自己负担,感动得董一家热泪盈眶,凭我的记忆,他救助的学生中为数不少,其中我也是获益者。

我父亲去世早,兄妹多,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零花钱全凭从鸡屁眼里抠出来的,张老师把能用的作业本、笔留给我用,演草纸是他用过的教案本翻过来让我使,常瞩托我努力,不辜负学校和老师众望,我把瞩托当动力,学习上只争朝夕1965年秋考入南阳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初中部,从此人生上了一个重要台阶。

有位哲人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有些事发生一千次也难以留下一点印象;有些事只发生一次,就会永远地铭记在我们心里。”

张老师留给我最深刻最铭心的一件事,是我小升初奔赴南阳地区二高中初中部考试,1965年6月26日,那天大雨磅礴,倾盆大雨下得公路上没人,张老师领着我们参加考试的学生,从桥头乘上代客车冒雨急驰着,约下午两点多赶到盆窑白河岸边,由于白河水奔腾呛哮,滚滚水流把水中木桥冲得稀里哗啦,代客车司机下车看了一下叹了口气,"完了。”一车人下来站在车边,个个像热锅上蚂蚁,因为想去南阳市区这是唯一的一条通道。指日子的事岂能儿戏,张老师急的汗珠子不停地从脸上落下来。

下车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得那样的无助,尤其是有个重病号,亲属急得跺脚大哭起来,“我的天哪,怎么办呢?”这时岸边一个看水的群众,看到大家焦急的情绪,顿生怜悯之心,走到我们面前,商量着说“我给你们找个小船送到对岸,多少付点辛苦钱,行的话我这去找。”听后大家喜出望外,不约而同合揖表示感谢。

也算天随人愿,不到20分钱,一个小船从南边树林水中划过来,那个帮忙的群众随船而到。好心帮忙人下船上岸,简要提三个要求:其一,小船只能上七人,多一个也上不去;其二,船价10元,到岸付款;水大,安全无把握,每人一绳系在船帮上,以备不测。”一提到安全问题无把握,不少人犹豫起来。张老师的心里象七上八下吊瓶,主要是安全大于天,严肃的脸庞看着我们四个,好像在征求我们意见。

我们四个其实是心领神会,机会不能错过,安全责任不能叫老师担。我首先表态,举起右手向老师保证,其他三位同学都伸出手,连同老师的手五双,紧紧地攥在一起,“荣华同学表的态立的保证,是大家的”。张老师一看到大家态度,紧绷的脸恢复了平静,"那我找艄公交涉去”。

还好,那些下车的犹豫不决时,张老师跳上船把10元钱付上定下了,定额还剩两名,我们同时想到同行的重病号及亲属,正在拿不定主意的病号家属看到王国珍走过去,忙拉着王的手,问我们拿定主意没有,王点点头。病号家属急拉着王的手,帮帮忙,我们一块过去。王国珍跑到河边告知了艄公和张老师,艄公摆摆手,示意上船。我们几个同学同其亲属抬着病人踏着连接船的长木板,一摇一晃登上了船。

心中一盏不灭的灯(我心中有盏永不熄的灯)(2)

河咆哮,船悠悠,缓慢地自东北向西南滑行。“大势不好”!船上所有人朝着艄公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三根石磙粗的树杆正向船撞过来,这时艄公脸吓得乌青。张老师毕竟是年长者,临危不惧,没有商量的余地,命令艄公赶紧掉船头由向西南转向东南方向,躲过直冲来的木头。艄公还算机灵,迅速把船头调到东南,好险那,木头与船距一胳膊远像脱缰野马顺水南下,这时我发现艄公已汗水淋淋,不用猜,是吓的。他还没从恶梦中惊醒过来,继续往东南划。张老师笑了笑,“我们上南阳的,可不是原路返回呀!这时艄公才如梦初醒,急着调转方向往西南行进。

心中一盏不灭的灯(我心中有盏永不熄的灯)(3)

折腾时间长啦,往下游走偏离靠岸点远,船行到树丛中无法行走,艄公得把着船,我们几个脱的只剩裤衩,衣服行李张老师拿着,我们几个抬着病人,越过没胸以下的水,一摇三晃艰难地前行游到岸边。我们换上衣服正要走时,艄公赶了过来,抱了一个大西瓜,双手合揖连声说"谢谢!”张老师说:“应该感谢的是您,您帮了我们大忙。"其实我们大家心知肚明,艄公和船上所有的人都应感谢张老师,是他急中生智,使大家转危为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继贺老师一直是我心中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二0二二年九月八日于河南社旗

作者简介

徐荣华,男,1952年生,大专文化,社旗县大冯营镇焦庄村委上徐村人。1970年12月参军入伍,退伍后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兼政府机关管理局长、民政局长等职,现退休。曾发表过新闻稿和通讯稿及诗词作品多篇。

心中一盏不灭的灯(我心中有盏永不熄的灯)(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