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三个议程开会 审议生成活动有讲究

作者:杭州市滨江区湖畔幼儿园 蒋文飞,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怎么分三个议程开会 审议生成活动有讲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分三个议程开会 审议生成活动有讲究

怎么分三个议程开会 审议生成活动有讲究

作者:杭州市滨江区湖畔幼儿园 蒋文飞

主题审议是教师以儿童为原点深入研读主题,结合本园的课程理念和现有的课程资源,在不影响主题对儿童发展价值的前提下重构主题,从而提升主题适宜性的实践活动。从基本程序来看,主题审议分为前审议、中审议和后审议三个阶段。中审议侧重对主题实施过程的监控,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本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并进行价值研判,开展适宜的生成活动。

在中审议中开展生成活动,至少应当包括四个要素:识别幼儿的兴趣需要、诊断兴趣点的价值、分析生成活动的可行性、提供有效的支架。但在实践中,教师却面临诸多困境。以浙江省审定教师用书《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小班下》之《春天里》为例,四个要素这样落实,有利于课程园本化。

关注游戏与生活,识别兴趣需要

识别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开展生成活动的基础。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幼儿的提问和冲突。当幼儿提问、追问时,说明他们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当幼儿专注于某一物品或话题时,说明他们有深入探究的愿望;当幼儿对某一现象或问题产生冲突时,说明这一现象或问题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如《春天里》开展到“春天的草”活动时,教师利用餐后活动时间引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幼儿园里的小草,直观感知小草的特点和多样性。但教师却观察到幼儿对“爱心之家”里养的小兔子产生了兴趣,他们讨论着“小兔子到底爱不爱吃小草”“能不能把小草喂给小兔子”。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兴趣点是个别幼儿的兴趣、几个幼儿的兴趣还是多数幼儿的兴趣,这关系到生成活动的开展形式。如果是个别幼儿的兴趣,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满足其需要即可;如果是几个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支持幼儿进行小组探究、个别化学习等;如果是多数幼儿的兴趣,教师就需要生成专门的活动。当然,兴趣点是否可以生成活动,还需要教师进行价值判断。

回归幼儿与主题,诊断生成价值

诊断兴趣点的价值是开展生成活动的关键。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在活动中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都是他们的兴趣点,但并非所有的兴趣点都有深入探究的价值。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些兴趣点进行价值判断,有所取舍。

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诊断兴趣点的价值。一方面,考虑兴趣点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兴趣点是否易于为幼儿接受,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新的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兴趣点对当下主题的价值,兴趣点是否利于主题价值和目标的实现,是否能丰富主题的内容、加深主题的内涵。

如在“花儿朵朵”活动之前,幼儿对油菜花尤其感兴趣,他们通过寻找、观察油菜花积累了关于油菜花的花形、颜色、茎等经验,于是教师考虑可不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美术活动“画油菜花”用来替代“花儿朵朵”。教师在年段教研时提出了这一想法,教研组在教研之后认为生成“画油菜花”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此替代“花儿朵朵”。“花儿朵朵”是幼儿在充分感知春天多种花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意表达,指向春天花儿的多样性。“画油菜花”虽然符合幼儿的兴趣,且能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进行提升,但只聚焦在“油菜花”这一单一的花儿之上。如果以“画油菜花”替换“花儿朵朵”,实质上是窄化了原活动的内涵,不利于主题价值的实现。

在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兴趣点的价值诊断会受到幼儿数量的影响。教师更加倾向于多数幼儿感兴趣而忽略少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从而错失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要以兴趣点的内涵而非感兴趣的幼儿人数来确定其价值。那么,是否所有有价值的兴趣点都能开展生成活动?

了解经验与资源,分析可行性

分析可行性是开展生成活动的条件。在中审议中,面对幼儿产生的有价值的兴趣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幼儿和教师是否有相关的经验。“对幼儿来说,要他们思考一个他们经验较少且词汇不足的主题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幼儿是否具有与兴趣点相关的已有经验,也要衡量自身是否有开展生成活动的经验和能力。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背景,那么这一兴趣点作为生成活动显然是不适宜的。如幼儿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时对油菜花的果荚产生了兴趣,他们剥开果荚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小的、白白的豆豆”,幼儿又对这些“豆豆”产生了探究愿望,想要知道这些豆豆是什么、有什么用。虽然探究“豆豆”能够丰富幼儿关于油菜花种子、生长过程方面的经验,但这超出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且他们对“用种子榨油”这一话题缺乏相关经验,因此教师未生成相应活动。

其次,分析幼儿园是否有相关资源。教师需要分析幼儿园是否具有相应的课程资源供幼儿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和调查之用。并且,定期浏览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库,及时关注当下可用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幼儿特点,提供多样支架

提供支架是生成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识别兴趣需要、诊断生成价值、分析可行性的最终指向就是生成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活动。在开展生成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提供多种支架。

首先,提供多样的活动形式。通常,同一话题或问题不可能同时引起所有幼儿的兴趣。教师需要摆脱全班统一活动的观念,采用个别指导、小组探究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支持幼儿的探究。其次,提供多样的表达方式。在活动中,幼儿会通过对话、绘画、表演、建构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经验,而经验表达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多样的方式支持幼儿的经验表达。教师可以组织“绘画展”,展览幼儿相关的艺术作品;可以组织主题谈话,请幼儿分享与主题有关的经验和故事;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相应的情境,支持他们进行主题建构。

主题中审议是主题由统一走向班本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兴趣点的识别、诊断、可行性分析以及提供支架至关重要。开展好生成活动,课程园本化才能真正落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