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实录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小学语文三年级苏教版教学设计加教学)

名师课堂:《放飞蜻蜓》小学语文三年级苏教版教学设计加教学视频

执教教师:吴文燕 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本课参评“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荣获教育部优课奖项

教学视频,请点击下方蓝色字体

小学语文优课:19 放飞蜻蜓 吴文燕 苏教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

名师课堂实录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小学语文三年级苏教版教学设计加教学)(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3、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二、学时重点

1.练习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品味重点词句,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

2.了解蜻相关知识,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三、学时难点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一步体会陶行知的人格魅力。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读——《放飞蜻蜓》,下面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

慈 爱 抚摸 商量

七嘴八舌 入神 放飞

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

1、指名读、齐读。

2、读后,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在每行词语后显示:陶行知、孩子们、蜻蜓)

3、你鞥根据这三个人物之间关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师引说:陶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后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最后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捉 谈 放)

4、孩子们为什么最后放飞了蜻蜓?陶行知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和这些孩子一起走进陶先生的课堂。

二、精读课文,了解蜻蜓,感悟人物魅力。

(一)了解蜻蜓吃什么,品读语言,读好人物对话。

1、陶先生首先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什么?自由朗读课文2-6小节,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感悟

出示课文2-6小节

这是陶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从中你了解到了蜻蜓的什么?

(1)吃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显红:“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你说蜻蜓吃什么?(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你从哪里知道的?(显红:“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3)点红孑孓,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蚊子的幼虫,在水中孵化而成,身体细长,呈深褐色。)

(4)你们看,蜻蜓吃的虫子都是——害虫,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陶行知有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呢?(没有)他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陶行知的话?

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指名读)从陶行知说话的口气,你听出了什么?(很亲切,很和蔼)

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陶行知啊。(板书:和蔼可亲)

(5)再读读这几段对话,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这翠贞的小辫子……(点红慈爱地抚摸)

一般谁会对你抚摸?(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抚摸表示他们对你很——喜欢、关爱,这里的陶先生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说明什么?(陶先生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说明他非常喜欢翠贞)

我们从一个细小的动作上(板书:动作),感受到了一位亲切、和蔼的陶先生,谁来读读陶先生说的话。(评价)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陶先生慈爱可亲?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说说你的感受。(引导抓住人物动作说)

陶行知可是一位校长,一位有名的大教育家,这时他正拉着孩子们的手坐在田间的土路上,一点架子也没有,真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陶行知啊!

3、我们从人物的两个细小的动作上读出了人物的品质,这就是一种阅读的方法。

这是一段人物的对话,你们觉得要读好这段对话需要注意什么?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怎么读好人物的语气呢?)。

(1)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刚才我们就从陶先生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他的平易近人,朗读时我们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2)点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什么是七嘴八舌?(很多人抢着说,争先恐后地说)我们来七嘴八舌地说一说。一位同学读提示语,三位同学分别读抢着说话。(指名读)

(3)刚才我们关注的人物的神态、动作都是人物说话时的提示语(板书:提示语),如果我们在朗读时能够关注这些提示语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读好人物的对话。

(4)下面请四人一组,根据提示语来练习分角色朗读,如果能配上动作就更好了。(四人一组练习表演读)

(5)指名上台表演朗读。(师生评价)

(二)了解蜻蜓尾巴和眼睛的特点和作用,迁移练习,内化语言。

陶先生通过谈话让孩子们了解到蜻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接下来陶先生和孩子们又谈了蜻蜓的什么?默读课文7-10自然段,想想陶先生给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个方面的知识?他是怎么介绍的?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1、陶先生给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哪几个方面知识?(概括说出尾巴和眼睛两个方面,板书:尾巴 眼睛)

2、陶先生怎么介绍尾巴的?

出示: 你们看,它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1)蜻蜓尾巴长什么样?(一节节的,又细又长,真是一条独特的尾巴!)

(2)(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蜻蜓的尾巴,谁来描述一下?

(3)这么独特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这条独特的尾巴可以帮助蜻蜓更好地捕捉害虫。它每秒可以飞40米,比火车还快,而且啊,它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因此,蜻蜓还被评称为昆虫界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

(4)多么独特的小尾巴,想不想赞赞这奇特的尾巴(指名读),一起夸夸这奇特的尾巴吧。(齐读)

(5)引读出示:据说,蜻蜓的尾巴还有这样的特点呢?

点红: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你见到过这样的情景吗?没有,老师也没见过,陶行知见过吗?(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据说”,据说的意思就是——听说,传说,不一定是真的,那么这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谁知道的?

(6)老师课前查阅了资料,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出示: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7)蜻蜓真的是在吃自己的尾巴吗?(不是)陶行知对这个知识没有深入研究,也只是听说,所以他在跟孩子们讲的时候,用了“据说”一词,多么实事求是,多么严谨的陶行知啊!

3、他又是如何介绍蜻蜓的眼睛的呢?

出示: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陶先生在介绍蜻蜓眼睛时也是先介绍了样子,眼睛长什么样?(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2)接着又介绍了眼睛的作用,什么作用?(看得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3)(出示图片)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多大呀,大半个头都被眼睛占据了,这么大的眼睛有多少小眼睛组成啊?数数看,数也数不清,所以陶行知用了一个词——成千上万(出示)

(4)多么奇特的一双眼睛啊!其实还不只如此呢,蜻蜓在快速飞行中,能清楚地看到9米以外的虫子的各个部分,比如虫子的头,脚、眼睛等等,而且它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它一小时能吃840只蚊子,也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5)谁来赞一赞“捕虫能手”的眼睛,指名读,齐读

4、听了陶行知对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介绍,我们对蜻蜓又有了更深地了解,也越来越喜爱这可爱的小精灵了。(出示蜻蜓图片)瞧,这可爱的小精灵来了,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它?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介绍,(教师点拨、评价)

(三)再次品读关键词句,进一步认识陶行知。

1、我们从陶行知和孩子们说话时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陶先生,请你用同样的方法再读读7-10小节,你还从哪里读出了一位怎样的陶行知?

2、交流感悟

你找到了哪些动作,读出了怎样的陶行知?

(1)出示: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

说说你的感受吗?(我从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这个动作,感受到陶行知很爱护蜻蜓。)

是啊,多爱护小动物啊,生怕蜻蜓遭到了一丁点儿伤害,一个珍爱生命的陶行知。

(2)你还能读出一个怎样的陶行知?

出示: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举得高高的?(想让孩子们都看得清楚)

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的陶先生。

3、听着陶行知的讲解,孩子们都——入神了。这时——

出示: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他放了,好不好?”

陶行知完全可以直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掉,为什么还要与孩子们商量呢?(想知道孩子的想法,想让孩子自愿地放掉蜻蜓)

真是一位尊重孩子的陶先生啊!

4、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孩子们这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放飞蜻蜓了。

出示: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齐读)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了吗?(蜻蜓是一种益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2)你觉得孩子们愿意放飞蜻蜓还因为什么?(还因为陶行知这个人,他的教育方式)

(3)陶行知没有一本正经地教育孩子放飞蜻蜓,而是耐心地跟孩子们讲解蜻蜓的知识,让孩子们自觉地喜欢蜻蜓,爱护蜻蜓,放飞蜻蜓,这就是——循循善诱。(板书:循循善诱)

5、这样的先生,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很喜欢,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关爱孩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让我们充满敬意地读读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名字——陶行知

旁边是陶先生的两句名言,也是陶先生的座右铭,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这位伟人的人格魅力。

出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先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可谓是鞠躬尽瘁,他认为教育最大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有关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四块糖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

名师课堂实录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小学语文三年级苏教版教学设计加教学)(2)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看(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们一起,不仅了解了蜻蜓,知道蜻蜓的食物是________,蜻蜓的尾巴________,蜻蜓的眼睛_________,我们还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陶行知,一位大教育家,你们说我们今天的收获大吗?

四、作业

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呢!仅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对蜻蜓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希望同学们能课下查阅资料,争取对蜻蜓更全面地了解,也可以去阅读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