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木结构建筑: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与保护研究

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侗族聚集地,地处广西北部地区,其地域内山地较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封闭,其境内有着彰显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木构建筑,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侗族人民制造工艺的体现,是侗族人民珍贵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些年因为交通、通信等因素的限制,该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小,使得当地特色的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相对较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环境的改变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江侗族自治县逐渐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经济增长和当地传统木构建筑的快速传播后,也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何加强对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侗族木结构建筑: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与保护研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侗族木结构建筑: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与保护研究

侗族木结构建筑: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与保护研究

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侗族聚集地,地处广西北部地区,其地域内山地较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封闭,其境内有着彰显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木构建筑,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侗族人民制造工艺的体现,是侗族人民珍贵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些年因为交通、通信等因素的限制,该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小,使得当地特色的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相对较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环境的改变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江侗族自治县逐渐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经济增长和当地传统木构建筑的快速传播后,也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何加强对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江侗族自治县下辖的各个村寨内保有大量的传统木构建筑,如鼓楼、风雨桥、寨门、民居、戏台、井亭等。目前在三江自治县有13处历史木构建筑受到立碑保护,另外还有一部分虽然记录在案但是并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保护。三江自治县重要的木构建筑主要分布在林溪镇、独峒镇、八江镇等三江县的中北部区域,其中林溪镇的程阳永济桥、八江镇马胖鼓楼、独峒镇的岜团桥和良口乡三王宫及人和桥等建筑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另外在2017年广西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的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林溪侗寨古建筑群、梅林乡车寨侗寨古建筑群等整个村寨的保护工作。对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大的同时,亦是增加了保护的范围,为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江侗族地区的木构建筑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受当地独特的地理特征的影响,传统木构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址合理,布局巧妙。三江侗族的族人主要的生活环境为山区,其地形复杂、地势崎岖,所以木构建筑主要是依据当地的地形对建筑进行巧妙的布局。其次是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三江侗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湿润多雨,当地多处于闷热潮湿的天气当中,因此,当地特色的木构建筑通常能起到避热去湿的作用。最后则是建筑材料的统一性。三江侗族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导致当地人在建筑时只能就地取构材,因此木材与石材便成为首先的建筑材料,通过高超的技艺建造出精美的木建筑,为侗族人留下来珍贵的文化瑰宝。

在三江侗族人民世代生活的村寨中,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鼓楼、风雨桥、戏台、凉亭和民居等传统木构建筑,体现着侗族人民的文化思想、审美理念、风俗习惯等,彰显着侗族人民独一无二的民族特点。而建筑的方式更是蕴含着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侗族人民浓烈的情感和民族愿景。

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文化性。侗族人民基本上世代居住在环境艰苦的山林之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侗族人民独特的民族信仰和文化思想,这种独属于侗族人民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在木构建筑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像木构建筑中的“相地”“择时择日”等建筑特点彰显了侗族人民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着侗族人民的独特文化。另外,像风雨桥、鼓楼等建筑的外在表象则体现了侗族人民对宗教神灵的信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加强对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木构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对木构建筑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是传承和弘扬木构建筑的前提,是侗族的木构建筑保持生生不息活力的重要途径。侗族木构建筑是侗族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建筑的造型、构造以及技艺都蕴含着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彰显了侗族人民的民族精神,是侗族人民精神、信仰和灵魂所系。侗族木构建筑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对宣传侗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侗族木构建筑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侗族传统建筑的延续和保护,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

侗族木构建筑有着非常珍贵的工艺价值,对木构建筑进行延续和保护,有利于对木构建筑的营造技艺进行传承。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程阳永济风雨桥,始建于1912年,永济风雨桥造型精美、工艺复杂,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全长400多立方米,建筑材料全部为杉木,石料有160立方米和22万块青瓦,整体造型和谐统一,永济风雨桥的构造结构分为2台3墩4孔,有着5座塔式桥、19间桥廊,整体气势恢宏,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营造工艺,木构建筑的营造工艺更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侗族木构建筑进行保护,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木构建筑的营造工艺,对木构建筑工艺进行传承,让木构建筑营造技术焕发新的光彩。

侗族木构建筑的传承与保护需要稳定良好的环境,不能只依靠政府的相关政策,而是要统合多方面的力量,如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群众等,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传统木构建筑保护单位应当与高职院校进行深入合作,培养专业的人才,对木构建筑营造工艺进行传承与发展,同时更好的对木构建筑进行研究、修复和保护。同时,三江侗族自治县可以成立专门的侗族木构建筑研究机构,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和政府扶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对未能纳入保护范围的传统木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传播途径愈发的多元化,以侗族建筑为特点的旅游模式逐渐兴起,在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对木构建筑的保护和营造工艺的传承也是迫在眉睫,在传统的木构建筑逐渐弃置、新建和重建的情况下,充分的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加大对侗族木构建筑价值和意义的宣传,引发全社会对木构建筑的重视,自发的对木构建筑进行保护。

提高对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木构建筑的保护意识,对保有木构建筑的村寨进行保护、建设和发展,提高对传统村寨的保护力度,为木构建筑的延续和发展提供基础。同时,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将三江侗族地区富有传统特色的村寨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构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新媒体对侗族传统建筑和旅游基地进行传播,在增强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的同时,提高经济收入,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传统建筑文化,更好的延续木构建筑及营造工艺。

三江侗族的传统木构建筑有着丰富的价值,因此许多居民往往选择新建或重建房屋的方式来满足自身对居住环境和质量的要求。对于新建的木构建筑需要遵循当地政府的政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仍然以木材为主,利用科学合理的建造方案尽量的降低木材在防水、防潮、防蛀以及隔音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对弃置的传统木构建筑政府和居民应该予以保护。另外,在对木构建筑进行内部重建时,建筑内部的功能要与时俱进,满足居民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求,如淋浴、上厕所、洗菜做饭等用水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建时需要在保护传统木构建筑的整体性的同时,根据空间布局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该目标。如用混凝土建设单独的给排水空间,在建筑内部重新设置用水通道,在不破坏建筑的前提下,与原有的建筑形成类似子母式的空间关系,从而满足室内用水的需求。这样的做法在不破坏建筑原有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质量和品质,又保持了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将侗族传统建筑的居住体验感完美保留。

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是以当地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在建造时以高超的技艺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建筑逐渐增多,虽然政府规定新建的建筑在高度上不能高于五层,却依然对传统木构建筑和周围自然景观的统一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的快速发展,当地村寨为了容纳更多的游客而新建立的建筑在整体比例上和传统木构建筑的形体有着明显的区别。曾经村寨中的共享空间面积逐渐被新的建筑所侵占,居民日常交流、生活等活动的空间逐渐变得狭小,对人的心理感受和视觉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对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维持村寨的整体统一性,对新建的建筑高度必须要加以限制。

对弃置或居住时间较长的老屋、旧屋要进行合理的保护,针对老化程度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改造方案,让侗族特色的传统木构建筑能够长久的保存下去,在改造的同时加强对侗族木构建筑的宣传,使其能够真正的传承下去。针对房屋的更新改造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在保持木构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木构建筑进行加固和修复。对弃置的建筑加固和修复之后,不再使用,而是将其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打造成居民文化娱乐的天然舞台背景。而相对较新的建筑,只需要对老化、损毁严重的结构进行修复和更换,而在修复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建筑的修复效果,使其在修复后保持整体的视觉效果。这样的建筑可以作为室内文化娱乐活动的场地,对外开放容纳观众和游客观看侗族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至于年代较近的木构建筑,只需要在室内增设现代化生活方式所需的功能,将其改造成民宿、餐厅等对游客开放,满足游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使用需求。对侗族传统木构建筑多元化的处理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其能够更好的延续和发展,更是保护木构建筑的重要方式。

作为广西三江侗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木构建筑无论是民居、还是公共建筑,都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护,让其更长久地延续。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体现了侗族人民特有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对木构建筑的延续和保护,不能只依靠当地政府,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保护理念,创新保护方法,使侗族传统木构建筑长久的延续下去,为后世留下最珍贵的礼物。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三江侗寨木构建筑技艺及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YZS2208)

(作者:黄政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工程师)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