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的作者为何声名狼藉:锄禾日当午作者李绅与
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最为出名的就是那两首《悯农》诗,另外就是流传下来一个“司空见惯”的成语。这种关心民生疾苦与骄奢淫逸的生活,是他人生的两面,反映的都是真实的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父为乌程县令。但其六岁父丧,随母迁居无锡。初由母亲卢氏教授,稍长即游学四方,遍访名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接触民生疾苦,有感而发,写出了著名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第一首中,作者把农民辛勤劳作获得丰收的景象,和农夫们最终却被饿死的命运做出了鲜明的对比。这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首诗则通过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最后两句则成为千古名句。
因为这两首诗以及其他几首诗,让李绅结识了当时的许多大诗人大名人像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但是他还是在几次科举考试中落榜。
元和元年(806年),考中进士,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获释。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学士,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贬为端州司马。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五年(840年),李绅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四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尉,谥文肃。
刘禹锡在做苏州刺史时,与曾任司空的李绅交好。李绅邀请他去饮酒,席间叫了歌妓即席作陪。刘禹锡有所感而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四句:“高髻云鬟官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意思是说,你李司空对歌妓作陪这样的场景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觉得奇怪,我刘禹锡对此却有断肠刻骨之痛。后来李绅为了表明自己并非迷恋女色,要将歌妓送给刘禹锡,被刘禹锡谢绝了。这就是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来历,司空是官职名,指李绅。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于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人据此说李绅贪腐奢华,并说他是酷吏,其实是很冤枉的。李绅为相四年,并无大恶,总体是合格的。在地方做官期间,也深受到底百姓欢迎。只是他为官刻薄,对奸邪犯法之徒比较严厉罢了。唐代官员养歌姬并不违法,也比较普遍。只不过当时刘禹锡正是被贬期间,心情不好。所以才写诗抒发情感罢了。
刘禹锡政治坎坷,屡遭贬谪,晚年对荣华富贵看得很淡。而当时的李绅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所以二人地位不同,自然爱好关心的问题不同。但二人毕竟是好朋友,没有个人恩怨,在一起谈诗词谈佛理谈人生,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