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刘群生以专精特新)

如何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刘群生以专精特新)(1)

“专精特新”企业是重庆市加速打造智造重镇、高质量集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编辑|周春林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5月13日下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专精特新”企业家论坛启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的二级巡视员刘群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表演讲。

刘群生强调,“专精特新”企业是重庆市加速打造智造重镇、高质量集聚发展的重要基础。重庆在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工作中,坚持以“专精特新”的理念抓好“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

一是专业建群,念好“专业化”培育经,建立各类产业链“专精特新”培育群,增强专业赛道竞争力;二是精细养群,念好“精细化”服务经,精准精细养链壮链,增强细分市场主导力;三是特色集群,念好“特色化”支持经,“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增强“独门绝技”掌控力;四是创新强群,念好“创新型”保障经,创新驱动稳链强链,持续增强创新技术驱动力。

截至目前,重庆市入库“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近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00多家,国家“小巨人”企业118家。“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助推重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如何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刘群生以专精特新)(2)

以下为刘群生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重庆要打造制造重镇,高质量聚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重要基础。近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着力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入库“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近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00多家,国家“小巨人”企业118家。

今年一季度全市纳入监测的“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到20.5%,高于监测企业6.2个百分点;利润率6.2%,高于监测企业1.9个百分点。1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产值152.68亿元,同比增长20.87%,平均产值达到1.29亿元,“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助推重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018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把“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作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组织引导、政策支持、优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小企业“万千百十”五年培育成长计划》《关于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市财政每年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奖励资金8000万元以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创新研发等各类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覆盖企业达500多家。

今年2月,重庆市政府又出台了《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在“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专精特新”的理念抓好“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

第一,专业建群,念好“专业化”培育经,建立各类产业链“专精特新”培育群,增强专业赛道竞争力。

我们围绕工业“五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重点领域,以及全市33条重点产业链,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专注“一口井”、产业链群形成“一条龙”。

一是构建“专精特新”企业“育苗”体系。我们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搭建国内外创新成果对接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品小试中试、初创型企业孵化培育等环节,生成更多的“专精特新”种苗企业。目前已孵化出全球首款无人机双机库自动停机坪、纳米银柔性触控屏智慧黑板、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等21家高科技企业,在孵项目还有35个。

二是建设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园区。利用闲置厂房、楼宇等空间载体,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孵化器,配套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功能,为“专精特新”种苗企业入驻发展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发展环境。

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立重庆市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品供需对接平台,梳理形成“专精特新”企业产品(服务)供给清单和大型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建立对接机制,促进就地链接。

四是围绕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点企业。紧扣主导优势产业选育大江杰信、凯恩机械等一批种子企业,紧盯军民融合发展培育盾之王、兴勇实业等一批优势企业,围绕“卡脖子”领域扶持顺多利、桴之科等一批成长型企业,支持专业化领军人才创办途作林杰、华数机器人等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

第二,精细养群,念好“精细化”服务经,精准精细养链壮链,增强细分市场主导力。

建立起全市“1 41 N S”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专利创造、人才保障、市场开拓等服务。

一是推动落实联系机制。全市各区县落实近500名服务专员,定点联系“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一企一策一人”的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300位专家点对点组对组联系118家国家“小巨人”企业,分片区联系41个区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二是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我们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办公室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目前第一批20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包已正式发布,包括数字化赋能、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人才保障等方面的专属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已累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7800余家次。

三是营造浓厚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氛围。我们启动了“专精特新”企业宣传及优秀企业评选活动,多家主流媒体开辟了“专精特新”专题宣传专栏,持续宣传典型案例,目前已推出各类宣传专稿50多篇。

第三,特色集群,念好“特色化”支持经,“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增强“独门绝技”的掌控力。

聚焦政策、资金、金融、人才等方面支持,对“特长生”“开小灶”,给特殊政策特别支持,满足“专精特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需求。

一是优化调整了市级工信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机制,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对象。

二是狠抓金融服务为企业输血活血造血。在渝企金服平台开设“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专区,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专属融资服务包,引导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设立专属产品,出台专门政策,制定具体措施。重庆银行、中国银行等开发出“专精特新信用贷”,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最近建设银行为国家“小巨人”企业盾之王提供了3.4亿元的技改资金贷款。

三是推动建立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引导政府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投资机构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四是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我们建立了上市企业工作联席会机制和科创板上市专项工作组,征集了100家“专精特新”拟上市企业开展一对一的专项诊断服务、培训辅导、扶持奖励。

五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撑。14家“专精特新”企业30多名人才纳入我市“鸿雁计划”支持对象,2021年“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支持189家“专精特新”企业签约人才218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59个。

第四,创新强群,念好“创新型”保障经,创新驱动稳链强链,持续增强创新技术驱动力。

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创造高价值专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持续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指导“专精特新”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二是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和智能化改造,我们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导近1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是出台了《重庆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制定了知识产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

对比全国,其他直辖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我市无论在数量、体量、质量和产业结构上都还相对滞后。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创新型企业的提质增效,以及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畅通投融资渠道,强化专业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专精特新”企业营造更优环境,创造更大空间,使之成为助推重庆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专精特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