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的林海雪原是在哪里创作的(只读过六年书的曲波)
▓ 汝水清凉
十年前,在哈尔滨举办全国书市。书展间隙,漫步哈尔滨街头,也去了太阳岛、中央大街、松花江北岸的呼兰萧红故居。还趁机去了牡丹江,去看镜泊湖。路途漫漫,经过海林县,夜宿牡丹江,林海苍茫,山岭起伏,虽然未见雪原,但每每想起的还是曲波的《林海雪原》。这里就是当年少剑波带领小分队与土匪周旋的地方?这里就是杨子荣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地方?这里就是小白鸽白茹春心萌动对少剑波产生情愫的地方?当年,在中原大地的偏僻村落,读《林海雪原》,想象着莽莽林海皑皑白雪,却原来就是此地的山河草木啊。
林海雪原
几年前,陪父母去看香港导演徐克新拍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确画面好看,故事紧凑。看过之后,走出电影院。父亲却说,拍得很热闹,也很现代,但是太脱离当时的实际情况了。母亲则说,与时俱进嘛,要吸引年轻人来看。父亲默然,不说话了。
大概是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始,《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一批小说次第面世,它们以中国传统的小说手法来书写革命历史,表达红色主题,语言通俗,故事性强,现今被笼统称之为“红色经典”。其中,《林海雪原》应该是最早引起全国轰动、影响最为深远。它讲述20世纪40年代东北剿匪小分队穿行茫茫林海、飞越皑皑雪原,剿除匪患的战斗故事,紧张刺激,引人入胜。尤其是小说中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和人物形象为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特别是杨子荣,经由现代京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改编和再创作,成为熠熠生辉的英雄形象,也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去年,经车巍先生介绍,在北京遇到叶君健先生的公子叶念伦,方才知道,《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与《安徒生童话集》的翻译者叶君健先生颇有渊源,还是儿女亲家呢。
苦菜花
曲波,本名曲清涛,出生于1923年山东黄县一贫苦农家,15岁参加八路军,1944年夏从胶东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次年随部队渡海北上,开赴东北。当时牡丹江集中了许多土匪,诸如座山雕、许大马棒、谢文东、郑三炮等。1946年冬,时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的曲波,曾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参加剿匪,在牡丹江一带的深山密林中与土匪武装周旋,先后交锋72仗。东北大地广袤无垠的林海雪原,见证了人民解放军剿匪小分队浴血奋战、智捣匪巢的英雄传奇。这一经历成为曲波日后创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原始素材。
三家巷
1955年2月,已经转业到一家机车车辆制造厂的曲波动笔创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荡匪记》,并于次年8月完成初稿。在出版的《林海雪原》的扉页上,曲波深情地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对于只读过六年书的曲波而言,写作长篇小说并非易事,但经过一年半的“秘密写作”,小说初稿终于成型。曲波当时所在单位,靠近《中国文学》编辑部。他就主动登门拜访,拿出自己的长篇小说手稿希望得到指教。曲波此番登门,巧遇《中国文学》副主编翻译家叶君健先生。叶君健先生说,《中国文学》无中文版,是面对海外发行的英文杂志。但叶君健先生还是把曲波的作品推荐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楼适夷与秦兆阳。楼适夷则把稿子给了年轻编辑龙世辉。龙世辉虽然认为书稿在艺术和文字上还存在一定欠缺,但仍在总体上肯定了这部作品。经过历时数月的修改,尤其是编辑龙世辉三个多月废寝忘食的“全权处理”,小说终于定稿。龙世辉建议曲波增加一些诗性与爱情文字,这便是白茹这个人物的由来,不无曲波妻子的影子在。《人民文学》副主编秦兆阳在该杂志的1957年2月号上选载了书稿部分章节,称作《奇袭虎狼窝》。小说出版时的书名也由《林海雪原荡匪记》改为《林海雪原》,删繁就简,更为洗练。邵荃麟曾问曲波,何以叫《林海雪原》?曲波解释道:“我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眼前的森林,风一刮,森林鼓凹鼓凹的,像海洋的波涛一样,‘林海’两个字出来了;这个雪是无边无岸的原野,这个‘雪原’就出来了。”
右一是车巍先生,右二是曲毳毳女士,曲波先生的女儿。
1957年9月,《林海雪原》由作家出版社也即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引起巨大轰动。短短数年,小说印数就超过百万册。《林海雪原》中的几个重头戏,如“奇袭奶头山,消灭许大马棒”“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巧上四方台,歼灭匪首侯谢马(侯殿魁、谢文东、马希山)”等,成为读者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不但威虎山的名字过去没有,奶头山、四方台的名字过去也没有,那都是我的艺术创作”,曲波曾如此说道。这种“艺术创作”,尤其是对于“奇”“智”“巧”的强调,产生了扣人心弦的阅读效果,使之成为特定年代老少咸宜的流行读物。曲波熟读中国传统经典小说,他说“叫我讲《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我就可以像说评词一样讲出来,甚至最好的章节我还可以背诵”。传统英雄传奇艺术因素给予曲波如此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林海雪原》的文本表现出特别的通俗性、传奇性,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曲波雕像
杨子荣智斗土匪、活捉匪首座山雕,无疑是《林海雪原》中最为精彩的段落。而这段英雄传奇,后来也被二次加工,完整记述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之中。此部现代京剧自1958年、1963年、1965年多次打磨,声誉卓著。贺龙看过此戏后说:“杨子荣不是有匹马吗?京剧里骑马上山会比踏雪上山更好看。”1967年,八个样板戏首次聚集北京会演,毛泽东又一次观看《智取威虎山》,并就杨子荣“迎来春天换人间”的唱词,提议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成为点睛之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林海雪原》带来了更大影响,故事主角也顺理成章地转移到曲波深情怀念的战友杨子荣身上。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他在抗战末期参军,被编入牡丹江军区二团。1946年3月,攻打据守杏树底村的残匪之时,为减少部队和村民伤亡,杨子荣只身入村,最终兵不血刃劝降了400多名土匪。他由此荣立特等功,被评为“战斗英雄”,后提升为侦察排长。1947年1月,杨子荣得到了号称“座山雕”的匪首张乐山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后,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取得了土匪信任,打入内部。到当年的2月,他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相关人全部活捉。1947年2月19日的《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对其英雄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这便是《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原型。杨子荣在剿灭座山雕不久之后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1969年,有关部门对杨子荣的身世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走访,查阅了大量档案,终于确定了杨子荣的所有信息。1970年,海林县修建了杨子荣墓地,墓前立有“杨子荣烈士之墓”的石碑。
叶君健赠给本文作者的《安徒生童话精选》
迄今为止,《林海雪原》有三次重要的电影改编。1960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林海雪原》,编剧是刘沛然、马吉星,导演为刘沛然,王润身扮演的“比土匪还像土匪”的杨子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70年,由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改编的同名彩色戏曲电影上映,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超越王润身,成为“杨子荣”的代名词。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44年之后,也就是7年前,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以鲜明的武侠风格,凭借8.8亿票房,引人瞩目。《林海雪原》也屡屡成为电视剧改编的重要对象。2017年,《林海雪原》第三次被改编为电视剧,获得好评。
右一是叶君健先生的二公子叶念伦先生
曲波先生病逝于2002年,得年79岁,他还曾著有《桥隆飙》等,但影响力远不如《林海雪原》。曲波先生因得到翻译家叶君健先生的帮助,自此结交。某年去苏联访问,两人结伴而行,成为知心朋友。文革末期,唐山地震。叶君健先生家是四合院,躲避地震较为方便,曲波一家就住在叶君健家,两家彼此更为熟悉。曲波先生的女儿曲毳毳就嫁给了叶君健先生的二公子叶念伦。据叶念伦先生说,叶家一脉源自中原叶县,后迁徙到湖北红安。曲波先生是写红色题材成名的作家,叶君健是在英伦经年的翻译家。叶念伦先生说,这也是土洋结合中西合璧。曲波先生的夫人“白茹”女士迄今健在,也是近百岁的老人了。
曲波的《林海雪原》早已成为人们永恒的红色记忆、一种连接着革命传统的文化资源,不断被人提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