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

当我们的话题回归到“秦门武学”的时候,一种无以言表的激情,使秦老师加重了语气……。三十年武术一线的训练工作,七年学识的重新积累与探索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这样讲:在武与文的交织互学与相融提升的过程中,对“秦门武学”的整体概念更有了一种爱不释手的对中国传统武学内涵与史学经典传承的体验与敬畏。

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门武学”这一具有传统性、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体系与结构。“秦门武学”的整体内容包括:两功、三法、九兵;其“两功”(两部功法)包括:中国秘传长寿功、中国少林十大功法;“三法”(即三部拳法)包括:少林大金刚拳、少林十八罗汉掌、少林五形八法拳;“九兵”(即九种兵器)包括:少林镇山棍、少林紫薇棒、金锤刺、金刚大刀、金刚剑、提炉枪、十三太保双手带护门刀、秦门步战刀、护身短刀。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

1982年秦庆丰老师在西安举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比赛中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2)

1984年秦庆丰老师正在《少林五形八法拳》专题拍摄中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3)

“少林五形八法拳”行仪高古,凶猛简洁,尽显佛门少林金刚、五拳之威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4)

秦庆丰老师正在练习金刚大刀之“乌龙翻卷”势

清雍正末年,此少林拳系传入“秦门家族”后,数代一直奉行与祖传武功“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家训(习俗)而隐秘传习。在此之前家族中很少练习拳法,认为在敌我拼杀中其兵器斩杀能力远胜于拳法,故在当时的年代,家族中仍以实战刀法见长,尤以(长、中、短)“三把刀”为必习之常备武功。故俗称“刀客家族”。当时祖上为徽商,自然以“护族保家、护运压镖”之用(均为本族、本门子弟)。因时代的不断变迁,由于携带兵刃(受官府限制)多有不便,致使传入本族的少林拳系在实战中受到重视,至后逐渐形成家族习武练功的另一主体。从爷爷北上京城定居后,武功传至我这一代算起,已是第三代了。1982年在各方支持下,首次将家学公诸于世,并代表北京队其“少林五形八法拳”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古城西安)荣获优秀奖金牌。1991年在中日武术交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日本冲绳)。1990年建立“北京市武协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并首任会长至今。同时邀请沈醉先生(全国政协委员)、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全国人大常委)担任本研究会名誉会长、名誉顾问。为使家学武功得以有效传承,从八十年代初即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致力于中国北派少林拳法的潜心研究,并刻苦用功、笔耕不辍。先后在国内、外(包括香港、台湾、日本)出版武术专著八部;合著两部;武术教学录像带、VCD五部;在《中国体育》、《新体育》、《武术健身》、《世界体育大观》、《中华武术》、《健康之友》、《武魂》、《搏击》,以及美国、日本《中国武术》……杂志共相继发表文章百余篇,约150余万字。并成为诸多杂志封面人物。以至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武林志》影片,其中一开始的练功场面,一个人打四个沙袋(活动靶)就是由我一次完成的(当时家中的功法练习是由六个沙袋围成圆,进行实战功法练习的)。

下面我们谨以“少林五形八法拳”为例介绍给大家,此拳法源于宋末元初时期的“少林大金刚拳”,至明末与当时秘传于少林寺的“五拳”(即:龙、虎、豹、蛇、鹤、五拳,据史记载为嵩山少林寺武僧法师觉远和尚与甘肃李叟和山西拳法宗师白玉峰所创。可谓是河南、甘肃、山西武术功夫精华的高度集成),融为一体。传至明末已逐渐形成为具有独特北派风格的“少林五形八法拳”。清代雍正后期,此少林拳系传入“秦门家族”,由于“徽商”(丝绸、茶叶贸易)的原因,清末其爷爷一代早已北上京城,其爷爷秦正清先生随将家学武功于京亲授家父秦铁英(爱国将领);民国初年家父以爱国之心志,曾先后教授于保定军校及津京(直隶)等地;民国三十年代家父于北京相继传授我兄长三人;解放后又传于我(秦庆丰先生),一九八二年始此少林拳系公诸于世,继而再传女儿秦芸(曾荣获北京市青少年武术女子全能冠军)及国内外众弟子,首都高等院校学生数千人等。一九八二年受北京大学团委、学生会邀请,共同组建首届北大武协并任教练组组长、倾心传授“少林五形八法拳”。在(秦庆丰老师提出)让“中国传统武术走进大学校门,赋予它新的、科学的生命。”理念指引下,我们随之请出著名武术家周尊佛、李子鸣、吴图南、马礼堂诸位老先生担任名誉会长及名誉顾问;(并由秦庆丰先生推荐)以(五大门派)实力派武术家组成教练组,分别传授:少林、形意、八卦、太极、散手;北大武协像一面旗帜,八十年代初,对推动中国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三十年后又在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传授此拳。“少林五形八法拳”其内容包括:108势、二路72势、以及32势实战套路。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5)

1982年北大武协成立,组长秦庆丰老师正在教学中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6)

著名武术家秦庆丰老师于清华大学武术讲学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7)

秦庆丰老师与各高校武协同学们合影

此拳在具体教学和展示风格上,既保留了古“少林大金刚拳”法的气势强悍、浑厚坚挺、刚正严谨的实战特质;更融合了“少林五拳”精绝凶狠、刚柔互应、韵致奇绝的传统基因。所谓:“武在其形,术在其质、意在其心、神在其韵、韵在其身”。故拳法足浩然胆气,具肃然之美。因此,在近身搏斗中可谓法度严谨,无论因势防守反击、主动突袭,均应以强有力的压倒优势,凸显出隐蔽性与突然性,以迅猛果决的拳、肘、膝、腿直取要害(顺势施以摔、拿),不给对手以喘息、反应之机;注重以最短时间,最宜角度、最有效手段产生最佳战术效果的实战运用原则,是擅长近身搏斗、颇具灵觉、肃杀之气的拳术实战套路。“少林五形八法拳”以五种实战体系为核心,其拳法之基、固身之本、身心双修、养练之术讲究:“龙形练神、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为其内功之秘;以“内功法、外功法、意念法、拳法、腿法、身步法、擒摔法、发声用气法”等八种实战功法为基础;以强健体魄、心法胆识、实战防身、养生长寿为目的;以拳禅一体、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功法相济为中心;以净心悟道、智仁勇戒、尚武励志、陶冶情操为内涵;集中国传统文化、古典哲学及现代科学为指导;其内容与方法、研究与实践的整体格局,具备了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和应用价值,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文化特征;蕴含、渗透着中国远古哲学意识、兵法战术、医学、禅学、古典艺术美学的丰富内涵;蕴藏着少林“大金刚拳”(以韦陀为尊)法力无边,护法镇妖的佛教禅宗遗风,与“五拳”强劲古拙、近身搏杀的意志为本真,其拳法凝聚着国之图腾、古韵经典所展露的武学气度与精髓、灵动与智慧。两拳相融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如活化石般、赋予丰富传统历史文化内涵的国术绝学。数百年来,对家族传统武学文化的敬畏、传承与坚守,在锲而不舍的体验与感悟中,也深刻理解到拳法在武功修为中“功以法致用,法以功为基”的功、法互为运用的原则与道理,以及拳法实战中“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的拳术特质与战术风格。家父秦铁英先生讲:“为武之要,当重战法攻防之速,基于功·力·术之强弱;而临战心智之法,非苦其功、明其术、善其力、用其心为要,而初难求,非常搏不能明其道也。故其后方心领神会,终得心应手,随势见阵破阵,勇进杀敌尔”。

从我近六十余年习武和继承家学的经历中,也深深体会到:能锲而不舍、终身受用的传统武术拳、械、功法,能对习练者人生潜移默化的教益和转化作用,其内因在于武术与学识(长期功法、实战的刻苦训练以及对于武学的深入研究)同步提高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品、精神、自信和胆识的修为和锻炼。数十年来的识武、懂武、练武、习武、用武的长期身心磨练,我的感受、体验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意志、胆识和定力,以及从容勇为、正义无畏、心灵净化的提升。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8)

少林五形八法拳之“金豹回头”势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9)

少林五形八法拳之“迎风双探”势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0)

少林五形八法拳之“金豹斗威”势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1)

35年前秦庆丰老师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演练甲组规定长拳:“虚步亮掌”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2)

35年前秦庆丰老师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演练甲组规定长拳:“扑步穿掌”

从广义上讲,高品质的历史古拳(真实、完整、实用、系统、科学)其历史信息和时代特征,以及文化潜质、武学品味、实战能力、功法内涵、动态美学、心理智慧的真实修炼(而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困苦与汗水);对促进和推动人格尊严、人格力量、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以及“尚武报国”的心理正能量……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时至今日观秦先生习武教拳仍精力充沛,其武功可谓不减当年,动势迅疾、技术纯熟、攻防严谨、杀气内敛,颇有一种望而生畏、勇猛强悍的实战激情和质朴纯真的原古遗风……,看后让人肃然起敬。——编者按)

很可惜,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全面普查结束后,我们才遗憾的得知,这一著名拳法体系早已在社会上失传。近35年来所有关注过、了解过、自学或受过亲传“少林五形八法拳”的所有读者、师生和朋友们,今天大家仍能接触和体验到近千年的文化传承,有如武术活化石般的历史古拳实为幸事。在与古人对话的同时,在认真、潜心学习和不断深化的研究中(少林五形八法拳、大金刚拳、十八罗汉掌),会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古圣先贤对其武学独具心炼、锲而不舍的定力智慧和对武术经典那种坚守文脉、历经艰难、守护圣学的心志与敬畏。长期以来自学、师承、家学的传承形式与过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遗产和武术搏斗技术的继承;也是在武学的训练与心性修为中,以自觉的精神理念,逐步凝聚、升华而建立起的一种舍生取义、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传统少林拳法虽历经千余年,但其历史文化内涵确是一种唤醒、启发、对中华传统文明和爱国意识的坚守与弘扬。作为一名专业武术工作者和传统武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中国武术不断发展的历史长廊中,能够以此社会和历史责任为其添砖加瓦,为后人留下内容真实、历史补遣、传统回归、经典永存的武学真谛,可足慰平生。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3)

秦庆丰老师练习“少林金刚剑”之拔剑起势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4)

1991年秦庆丰老师在日本冲绳武术竞赛中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5)

秦庆丰老师年轻时每日在西山园林中练功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3)(16)

秦庆丰老师年轻时每日在西山园林中练功

(人一生用心做好一件事确属难能可贵,这需要一生的耐力、认真、坚守与刻苦。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与根脉。使我想起秦先生在北京大学所书的一幅对联:“名拳古韵承师法;武道圣学铸骨风”。——编者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