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

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1)

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2)

汉文本《慈悲道场忏法》,俗称《梁皇宝忏》,十卷,在佛教愿文史、忏文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究其撰写者及成书时间众说纷纭。相传为公元6世纪梁武帝为其皇后郗氏忏悔请诸僧著成的经卷。

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3)

西夏文佛经书影

梁武帝的皇后郗氏(468-499年),高平金乡人。其父为郗烨,官至太子舍人。其母为宋文帝之女寻阳公主。相传郗氏自幼明慧,善于隶书,喜读史传,但嫉妒心强,蛮横无道,不信佛法,不敬三宝,死后便化为一条蟒蛇,于是她托梦给梁武帝,希望能将其救拔出苦海,故而梁武帝请诸僧著成此书,请僧忏礼,为郗氏除罪生福,而郗氏也因此得以超度,由蟒蛇化为了天人。

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4)

西夏文《慈悲道场忏法》

一般认为该书是梁时诸位名僧将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撰《净住子》二十卷删编为十卷而成,后在传写过程中错误日多,至元代经妙觉智等重新审核校订而成今本。另有一说认为乃梁释宝唱所撰。此忏法不仅有汉文本,还有西夏文、回鹘文版本传世。

西夏文版本乃从汉文本翻译而来。

西夏的历代统治者崇信佛教,故而西夏文佛经的翻译及刊印盛行。该书即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件。该件西夏文《慈悲道场忏法》卷九,元刻本,经折装。西夏梁太后及西夏惠宗御译。西夏惠宗名曰李秉常(1061-1086年),母曰恭肃章宪皇后梁氏。西夏第三位皇帝,七岁即位,实则由梁太后摄政。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责任者是由西夏梁太后和西夏惠宗两人共同挂名御译了。

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5)

梁皇宝忏图

该书每面高33厘米,宽13.1厘米。卷首有《梁皇宝忏图》一幅四面,框高26.9厘米,宽51.5厘米。经文部分框高26.9厘米。经文每面5行,每行15字。卷首《梁皇宝忏图》所绘内容与上述汉文本著书起因的传说基本一致。其中有两处西夏文题款,其汉文意思分别是:郗氏变蛇处(该题款在一蟒蛇旁);郗氏天生处(该题款在一天人旁)。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展现了郗氏由蟒蛇变为天人的场面,情境庄严肃穆。

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6)

经文部分图片

在该图的右侧有汉字“俞声刊”三个字。俞声为元代大德时浙江杭州雕刊名匠,生卒年不详,不但善于汉文的雕刊,还善于雕刊图像以及刻写西夏文。曾刻有汉文典籍宋刻宋元明初递修公文纸印本《尔雅疏》、宋绍熙三年(1192)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

佛经回忆录(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法)(7)

汉文《尔雅疏》刻本

该经文背面有一行墨书西夏文,汉译为:有此典者痴移慧增。意思即持此书者可以将痴愚移除,并可增加智慧。可见将其译成西夏文的目的所在。

综观此书的形成由西夏的太后及皇帝御译,并由雕刊名匠刊刻,此书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而此等典籍能流传至今并保存得宜实乃一大幸事!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