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四川是我国的产粮大省。眼下正是春耕时节,然而,当地一些粮食主产区却遭遇缺水。有些田地因为无水浇地,至今还没有播种。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是什么状态?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蜀地为什么会缺水?又应该如何破解缺水困境呢?

守着渠江却用不上水 七百多亩水田改旱田

四川渠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38岁的何健,是渠县万家村的村支书,也是四川省人大代表。何健说自己走访了十来个村,其实都或远或近都挨着他们的母亲河——渠江,但家门口守着一条大江,却用不上水。那么,当地的水利设施究竟怎样?

3月30日,记者来到渠县万家村。村民雷学安告诉记者,他家这块地本来是水稻田,现在因为缺水,已经改种玉米了。事实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土地包产到户后,他们这里就再也没有修建过什么水利设施,家家户户都是靠天吃饭,过去十几年由于雨量充沛,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最近几年,气候变化太大,每隔两年不是天旱,就是水涝。今年种地又赶上了干旱。他这几天,每天都得从家里的粪便池里挑粪便水浇地,每一次来回1公里多,每天往返得十多次。像他这块九分地,靠人工担水,得花将近一周的时间,才能浇灌完。

在万家村,记者看到像雷学安这样的情况还不少。 由于缺水,每年的玉米产量,只能看老天的脸色。下雨正常的年份还好,如果赶上天旱,有的年份甚至都没有收成。

记者:一般像一亩地,能产多少?

雷有志:一亩可以产一千(斤)。

记者:如果说不下雨的话?

何健:不下雨,就没办法。如果天干的话,一亩产100多斤。

实际上离他们村大约一、两公里的地方就是渠江,旁边还有一条渠江的支流。但是眼看着水就是用不上。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1)

村民告诉记者 他们距离水源近但用不上水的原因就是没有水利设施

何健:没有水利设施啊,主要是没有水利设施。没有大型的水利设施,水无法灌溉,水引不上来,就没有办法。

何健说,原来全村800多亩水田,现在能种水稻的田大约还剩100来亩,其中有30来亩地是最好的良田。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万家村共有8个社,仅仅有2个社有山坪塘,就是蓄水池。其余6个社,连这种基本的收集雨水设施都没有。而且现存的这两口山坪塘中,只有这口因为去年刚修完,可以正常使用。

何健:也满足最多二百亩,如果是正规水田用的话,可能只能一百亩这样子。

而另一口山坪塘,由于长年缺乏维修、加固,现在只能蓄很少一点水。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万家村村主任肖发明:可能就是一两千个立方的水。

记者:能满足多少土地的浇灌呢?

肖发明:无非是二、三十亩,通过这个。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2)

另外一口山坪塘由于缺乏维护 蓄水量也严重不足

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是山坪塘却是全村唯一的灌溉水源。万家村守着一条大河,能不能把河里的水利用起来呢?何健告诉记者,以前有这样的提灌站,但是因为年久失修,基本无法使用了。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万家村村支书何健:锈坏了,好多都锈坏了。

记者:就这个提灌站什么时候建的呢?

何健:这个是(上世纪)70年代。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3)

万家村以前的提灌站 因为年久失修 管道锈坏 基本无法使用了

记者发现,从大河到提灌站,水管大约长1公里,现在已经全部腐蚀生锈,接口部分有的已经裂开,有的已经断开,中间一节水管完全不见了。河边取水口的情况就更糟了,不仅取水口早已生锈,而且里面已经被泥土、杂物塞满。万家村的水利灌溉设施是这样,那附近别的村呢?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4)

从大河到提灌站的水管已经全部腐蚀生锈 接口有的裂开 有的断开

涟水村就在渠江边上,一些村民的土地离渠江很近,只有几十米,远的也不过二、三百米,但这里的农田还是缺水。在涟水村,春耕时节,水稻如果全部种完是700多亩,目前有100多亩因缺水没种。

在渠县,记者走访的几个村中,坪溪村水利设施是最好的,村里现有12口山坪塘,可以灌溉2000亩左右的土地,但全村耕地面积大约2700亩,还有700亩的缺口。村里原来有两个提灌站,现在也已经不能用了。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坪溪村村支书代明才:这个提灌是在1968年修的,建的提灌站。这个水管现在不能用了,已经生锈了。作废了,都作废了,要换就全部换了。

记者:这个管道,报废的有多长?距离?

代明才:可能全村的管道,或者是这个渠道,两公里到三公里。在2000年过后,就没有使用了。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5)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坪溪村村支书代明才介绍说 村里原有的两个提灌站都是1968年建的 现在全部两三公里的水管都报废了

代明才告诉记者,这个提灌站是第二级提灌站,如果能正常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周围三个村,不低于五千亩土地的灌溉。顺着这个提灌站,往下面江边走大约两公里,还有一个第一级提灌站。记者走到江边,只看见半人高的杂草,人走进去大半个身子被淹没其中,不是当地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通往提灌站的路。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坪溪村村支书代明才:这个提灌站,一级提灌站,因为(电动机)无法安装,没摆放的地方,就之后用了一条滑车轨道到河边来取水。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6)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坪溪村村支书代明才带记者来到江边的一级提灌站 入目之处是半人高的杂草 曾经用来取水的滑车车道也被隐藏在杂草中

提灌站维护费用高 灌溉面积小 为抢水社区主任都被推沟里

4月3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崇州顺交村看到,一些油菜地旁边的沟渠,已经被杂草、淤泥覆盖、堵塞。村支书程元勇告诉记者,要不是当地政府做好事,好多地都根本浇不上水,这些通往农田的毛细血管--农田水渠早就被泥沙和野草埋起来了。好在村里现在的提灌站还能用。

程元勇说,提灌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修建的,运行到现在,年年需要大笔资金维护,而且已经不能满足全村灌溉需要。所以这个提灌站现在是程元勇最头疼的事情。

记者:能管多少亩的土地浇灌?

程元勇:就是三百亩。

记者:那你全村总共是多少亩地?

程元勇:两千一百三十亩。

程元勇说,这个使用了快20年的提灌站虽然对全村人都很重要,但每年的维护费用很难保证。

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顺交村村支书程元勇:这一口井,(维护费)要四万五左右,40米深,要四万五左右,但是村上没有钱。

在崇州燎原乡安顺社区,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这里气候变化异常,不是旱就是涝,给当地水利设施带来极大影响,维护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安顺社区沟渠总长接近三十公里,现在还有五公里沟渠需要清淤除草和维修加固。

记者:这个一公里的沟渠投入需要多少资金?

四川省崇州市燎原乡安顺社区党支书黎元康:投入需要140万(元)。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7)

程元勇说村里的井一年维护费用要四五万 但村上没钱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都江堰灌区,以前因为缺水,还发生过上下游村庄争水的矛盾。

四川崇州市燎原乡安顺社区主任杨云良:(急了)把我推到沟里面去,因为老百姓要灌溉,我们要跟他(上游村)分(水),他肯定不愿意,所以就是(争水矛盾)。

小型水利灌溉设施缺乏成常态 多管齐下能否解决浇灌难题?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四川采访了解到,无论是深丘地区的川东渠县,还是坪坝为主的川西北崇州,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普遍缺乏。

四川省渠县水务局杨志全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洪涝、干旱交替进行,对水利设施影响很大。据渠县水务局统计,最近十年,渠县每一、两年就有一次特大洪涝灾害。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水务局总工程师杨志全:从2004年开始,连续5次特大洪涝灾害,对水利设施造成了一定不同程度的损毁,所以说也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位于都江堰灌区的崇州,虽然大部分是坪坝、浅丘地区,但仍然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

四川成都崇州市副市长王成龙:我们季节性的缺水,比如说我们都江堰灌区一般是4月份才开始放水,但是我们3月底我们就开始育秧,存在季节性用水矛盾的问题。

历史欠账,年久失修是水利设施缺乏的第二个原因。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党委书记肖毅:如果是整治136口堰塘,89亩(地的)渠道,这个钱我估计会要上千万(元)。中央的投入都是大水库的投入。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8)

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党委书记肖毅说 因为资金不足 目前地方政府和村民对农田小型的水利设施投入不积极

记者在四川调查发现,目前水利设施缺乏的第三个原因是小型水利项目资金缺乏。目前中央、省市拨付的资金,主要投在大中型水利设施的主体工程上,而直接灌溉到耕地的小水沟、小水渠等到农田的“最后一公里”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村民出钱出力。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配套设施投入的钱要远远高于中央、省市投入主体工程的钱,因此地方政府和村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积极性。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罗谦: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是1000万方到1亿方的叫中型水库,2个亿的给你补助,实际上这个补助就20(%),大概中央给你拿点钱,然后地方政府就要配套30(%)。你必须到位,不到位就一票否决,下步就不给你安排(项目),第二年可能取消。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财政局副局长伍治盛:有一年,我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个多亿,我的配套设备,把中央所有项目加上省上项目下来7个多亿,根本不现实的东西。但是你如果不那么做,上面项目就下不来,上面项目下来了,你又做不到。

伍治盛说,渠县是个穷县,2014年渠县财政收入8个亿,支出42亿,其中缺口33亿,完全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因此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确实很困难。

那么这样一个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县,又拿什么去建设、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呢?在经过反复思考、研究讨论后,当地政府做出了一个明确的承诺。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水务局总工程师杨志全:就是利用三年时间,每一年,县级财政拿出300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就是我们推进三年,小农水攻坚行动,这三年就是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

而位于都江堰灌区的崇州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正在尝试一个新的做法——村民自建项目。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聚源村村支书季云鹏:以前我们没搞村民自建之前,都是政府代建工程。反正是政府投入的现金,与他没有关系,那么造成整个工程使用年限,一到两年就遭到了破坏。我们通过村民自建以后,角色的转换,从形成专项服务,让老百姓自主决策,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以后,他的责任心,以及他对本项目的支持,大大提高。

四川农村之荒(四川农民苦不堪言)(9)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聚源村的村民说 老百姓愿意搞村民自建

【半小时观察】

守着江水却用不上水,荒废的提灌站和水塘不断在提醒我们,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最后100米缺口还很大。其实,最近几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非常大,但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上。小型农田水利费工、费时、不好维护,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毛细血管不畅通的话,前面的投入事倍功半。前两天,我们接到万家村村支书何健的短信,他高兴地告诉我们,渠县水利局已经到他们村进行了调研,准备整治六口山坪塘。这确实是个好消息。希望越来越多的农村小水利设施能够重新发挥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