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职场礼仪接待(浅谈职场商务接待中的)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战斗力头条号,和我一起快乐成长↑

​​

正确的职场礼仪接待(浅谈职场商务接待中的)(1)

何谓职场商务接待

一般来说,职场中的商务接待,是企业与客户方达成某种商业合作共识,对接待对象最高规格的商务接待行为。根据接待对象不同、国籍/属地不同以及特殊要求等,我们通常又把这样的商务接待分为:接待前准备、接待中的礼仪规范和接待后的服务回访。

1、了解清楚来宾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姓名、性别、职务、级别及一行人数,以及到达的日期和地点。

2、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我们的具体的接待标准。

1)高格接待:即主要陪同人员比来宾的职位要高的接待。如总部领导以及派出助理来了解情况,传达意见,兄弟企业高管以及总助来商量协商要事等,都需办公室或接待部门按照高格接待。

2)一般接待:即主要陪同人员比客人的职位相似或者略低的接待。如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到基层视察,同级别总部经理到公司调研考察等。

3)外事接待:即跨国公司外出代表与企业恰谈国际贸易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商务接待活动。一般外事接待一定要重视,要安排一定级别的领导负责接待,切不可怠慢。

4)特级接待:中央部、委、局、办和省、市主要领导视察;省级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视察;

5)一级接待:国内、外大型企业负责人的考察及参观;区政府主要领导视察;市级党政群机关主要领导视察;区级党政群机关视察;战略投资伙伴、行业知名专家考察接待;新闻媒体发布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

3、根据对方意图和实际情况,拟出接待日程安排方案,报请领导批示。

4、根据来宾的身份和其他实际情况,安排具体接待人员、住宿、接待用车、饮食。

5、根据来宾的工作内容,分别做好以下安排:

1)如来宾要进行参观或学习交流,则应根据对方的要求,事先安排好参观行程;

2)通知相关交流人员,准备交流材料,筹备好相关情况介绍、现场演示等各项准备工作。

正确的职场礼仪接待(浅谈职场商务接待中的)(2)

宴请无小事

中国自古是一个非常注重吃的国家,而中国的文化中又以餐桌文化为主,因此作为当下职场人,不得不明白在什么场合下我们应当“客随主便”,哪些场合我们应当“主随客便”。

职场做客和待客都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我们是客人,一定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不给主人添麻烦;如果我们是主人,那一定要殷勤备至,主随客便,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俗话说:“来的都是客”,作为东道主请客吃饭也有很多职场规矩,“客随主便”还是“主随客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正确的职场礼仪接待(浅谈职场商务接待中的)(3)

主随客便:友谊源自尊重 要让客人感到像在家一样放松和愉快,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甚至是饮食的不同口味等得到尊重。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和研究接待对象相关情况,包括风俗习惯、饮食禁忌等个性化的特点,才能在接待工作中合理安排、有的放矢地满足客人的需求,做到既热心周到又合乎礼节。例如如果宾客事少数民族或者有宗教信仰者,那我们就要尽可能选择符合接待对象的餐厅和服务人员进行接待。 礼仪专家、前中国驻瑞士教育参赞张祖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他带了十来个人的代表团在瑞士考察,临时由洛桑市中心搭公共汽车去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在车站上,还没等他整理好买票的钱,同伴们却已上车了。殊不知这里都是在车站上打票,车上无人售票。张祖望上车后,向司机作了解释,司机和蔼地说:“四站之后你们可以下车,向前走几步就到奥委会了”。张祖望给他钱,他笑笑没有收。事后同伴们都说:“在瑞士感觉真好!”如果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能够让八方来客多有一点这样的感觉那有多好。

正确的职场礼仪接待(浅谈职场商务接待中的)(4)

客随主便:不给主人找麻烦。多一些耐心去了解 “客随主便”的本意是客人完全依随主人的方便或安排而行事。作为东道主,接待客人的时候我们遵循“主随客便”的原则,如果我们的客人能够入乡随俗,那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作为主人,我们也希望自己的风俗习惯得到客人的尊重,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但是作为东道主,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事实。一位在瑞典留学的中国女孩说,她的房东,一位瑞典老太太就曾问她家里有没有电视机。正如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瑞典首相是谁一样,即使我国的电视机普及率很高,即使我们生产的电视机远销世界各地,要世界上大多数人了解这个事实也不那么容易。 据说,一位加拿大友人曾说过,10%的中国人很了解西方,10%的西方人也很了解中国。但是其余90%的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要远远胜过另外90%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从了解到理解,再到认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接待中的经验,更要有气度,去包容那些对我们的误解甚至是偏见。

“客随主便”也好,“主随客便”也罢,如果能通过职场商务接待增进彼此双方之间的友谊和了解,消除了误会和隔阂,宾主尽欢,最终达成合作,实现双赢的目的。 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去强人所难。下面为大家举例说明一下,这些话题最好不要在商业接待中谈及。

正确的职场礼仪接待(浅谈职场商务接待中的)(5)

其一,过分的关心或劝诫。我们讲究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每个人独有自己的“秘密花园”,过分关心就会使得必反,因此接待人员不要把自己的好意和善意的关心和劝诫滥用,发生反作用。

其二,个人的私生活。不管接待对象是职级比你高、平级还是比你低的,不能询问或谈论有关年龄、婚姻、过往经历、收入以及他人家庭情况。这样对于老朋友可以,但在商务接待期间,不能太过随意。

其三,令人不快的事物。例如:衰老与死亡、争议较大的热点、惨案与丑闻、黄色笑话及国家政治之类的话题不宜涉及。

其四,谈论他人的短长。闲谈之余在搞不清楚状况下,最好也不要谈及个人或同伴的家长里短,就职单位的人际纠葛,女士的美丑和胖瘦,路人的服饰与发型是非常无聊的,会被看作是缺乏教养和不务正业职场人,会让接待对象轻看了合作单位。

最后,不要谈论自己不熟悉的话题。“人不可自欺”这句话我们应当谨记,在商务接待活动中,我们应当回避自己不熟悉的话题。一知半解,故弄玄虚,不懂装懂,非但不会给你的谈话带好好的印象,反而会留给别人华而不实、不学无术的负面印象,这样对于自身形象和你所代表的公司形象都不利,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没有把握的事情或者领域最好转移话题,或者请单位里能接待这个问题的专人来谈。

好文共赏↓
  1. 职场答疑|企业人力成本到底有什么?
  2. 职场原创|为什么我越忙越穷,关键原因在这里!「深度解读」
  3. 原创头文|领导说句“辛苦了”,我们可别只会说:“没事的”!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者获得作者授权,以免侵权。

#直言职场# #职场众生相# #职场百宝箱# #拯救职场新人#@头条职场@头条职场联盟@总裁内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