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需要榜样的力量(从债台高筑到年入十万)

老伴瘫痪在床;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大孙女需长期服药治疗……当一系列的磨难和负担压向67岁的李炳军老人时,或许他真的有点撑不下去。

长期高筑的债台弯曲了他的脊梁,令他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直到浐灞生态区联户帮扶干部——孙育辉的出现,李炳辉的生活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精准的帮扶计划不仅让他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还帮助他实现人生“逆袭”,成为养殖达人。

脱贫攻坚需要榜样的力量(从债台高筑到年入十万)(1)

浐灞生态区联户干部孙育辉(右)和帮扶户李炳军在村委会填写资料

熬煎

一家六口人 三人患疾病

回想起初次进入帮扶户李炳军家时的情景,浐灞生态区联户帮扶干部孙育辉说了一个词:“熬煎”。

李炳军家住临潼区穆寨街办东岳村,家里共有6口人,全家老小都靠他一个人:年迈的老伴因脑梗后遗症在床上瘫痪9年,最终不幸离世;儿子身患癫痫、精神疾病曾看病8年;儿媳妇因为兔唇十分自卑,不愿见人;大孙女患有精神分裂症;小孙女还在上学,需要抚养,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脱贫攻坚需要榜样的力量(从债台高筑到年入十万)(2)

在孙育辉的帮助下,李炳军逐渐建立了信心。

家庭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李炳军算了一笔账:老伴看病住院2个月就花了4万元;儿子每月药费就要上千元;大孙女前几年住院又花了2万元,现在每天药不离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还欠了很多外债。

“长期看病,周围亲友的钱已经借了一遍,慢病最拖累人,病不见好啊,况且,家里收入赶不上支出,前面借款还不上,后面已经借不到钱了!但病还得看啊,当时真困难,前面借得一分利的贷款,还利息的钱都拿不出来……”李炳军说。

对于李炳军的情况,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时每次见到他,人总是愁眉苦脸的,也没有一点精气神。”东岳村两委干部李晓妹说,当时村里人都替李炳军捏着一把汗:万一他撑不住,这个家可咋办?

转机

扶贫干部帮他重树信心养殖让他找到方向

转机来自于2017年6月,浐灞联户帮扶干部孙育辉来到了李炳军家。作为一对一联户帮扶干部,孙育辉开始了周密的调查走访工作,通过多次入户走访,对李炳军的家庭状况进行摸底,从田地产出、家庭劳动力、家庭成员健康及务工等方面收集信息,得到了帮扶户的一手资料。有了一手资料,再结合村委会的相关资料,孙育辉对李炳军家有了真实而立体的认识,通过对掌握的信息进行梳理,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份详细的帮扶计划。

扶贫先扶志,工作先从思想上开始。据孙育辉介绍,初到李炳军家时,其老伴刚刚过世,思想比较消极悲观,对此,孙育辉经常来到李炳军家与他促膝深谈,以各种身边事例鼓励李炳军树立信心。“不管再难,日子还得他自己过。”在孙育辉的帮助下,李炳军逐渐建立了信心,事情就好做了。

脱贫攻坚需要榜样的力量(从债台高筑到年入十万)(3)

前期建设养殖饮水冲洗设备时的施工图。

通过调研, 孙育辉发现李炳军的家在半山上,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场地又大,发展养殖大有可为。2017年6月,孙育辉和驻村工作队,先后对临潼附近的多个养猪市场进行了解,得出了黑猪最受市场欢迎,并且适合李炳军家的饲养环境。于是,便精心挑选了健壮活跃的黑猪仔,当天就给李炳军送去了5头黑猪仔(其中3母2公)。从此开启了李炳军的养殖脱贫路。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思想上“卸包袱”,李炳军的干劲出来了,通过精心饲养,第二年黑猪存栏数就达到了23头。

脱贫攻坚需要榜样的力量(从债台高筑到年入十万)(4)

李炳军家1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猪舍。

猪养的多了,地方就显得紧张了,而且破旧的猪圈也不适应现代养殖业的发展。2018年,孙育辉不仅帮李炳军购买回了饲料机,还多方筹集资金3万多元,为他家修建了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猪舍,并配有养殖饮水冲洗设备1套。

因为李炳军搞的是特色养殖,所养的黑猪喝山泉水、吃玉米和麦麸,所以肉质非常鲜美。李炳军说:“别人的饲料猪卖20多元,我的就要卖35元。去年猪肉价格高,黑猪更是供不应求。”

通过两年发展,2018年李炳军的家庭纯收入就达到了47655元,家庭人均收入也达到了9531元。

感恩

年入10万元老人说要感谢帮扶干部

养殖黑猪成功了,但帮扶并没有就此止步。为了帮李炳军尽快提高收入,孙育辉又给他带来了150多只土鸡。经过孙育辉的核算,去年李炳军家的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家庭收入提高了,李炳军家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今年,他的小孙女也考上了县城的高中,每年2000元的贫困学生救助金帮家中分担了部分资金压力。

经过治疗,现在李炳军的儿子也能外出打工了,“挣多挣少能管住他自己,就不用我操心了。”而大孙女每天吃药,也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李炳军的特色养殖也搞得有声有色,猪圈里有黑猪10头,2头母猪将下崽,大小山羊10余只,半散养土鸡约150只。

“以后母猪下崽只需要将猪放在产床上就行了,李叔再也不用守一晚了。”孙育辉时刻操心着李炳军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又为李炳军添置了两台养殖产床设备。

脱贫攻坚需要榜样的力量(从债台高筑到年入十万)(5)

贫困户李炳军介绍了自己积极发展生产、努力摆脱贫困的切身经历。

钱包鼓了,家里一下子没了压力,日子越过越好。经过近3年多共同努力,李炳军家提前脱贫,孙育辉也被评选为西安市脱贫攻坚“优秀联户”干部。

“真的要感谢他,要不是他,我的日子真就不知道该咋过了。”李炳军说,“现在,我已经扩建了养猪场所,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真的是感谢党的好政策。”

来源: 浐灞生态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