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版渔樵问对原文及解释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

注音版渔樵问对原文及解释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1)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者提问、渔父回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用对话的方式解释人与自然、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是一种简易明了,通俗易懂的手法,他要比单纯地从书本中体悟真理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他对问题的解释遵循一个直捣黄龙的原则:“因为...所以...”。而在绝大多数的书籍中,他们更喜欢用隐晦的手法,比如“救赎,唯有自度"之类的暗示。或许,后者会带来更深远的变化,但前者无疑更容易获得共鸣。

文中的渔者,我们可以视为道的化身,通过渔者,把道的智慧运用到解释生活中的疑惑上,以达到启迪心灵、提振意识、消除烦恼的目的;樵者,我们可以视为芸芸众生,他提的所有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或者说,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惑。

由于原文篇幅太长,文言文又晦涩难懂,为了便于理解,在此节选部分内容,翻译后与朋友们分享,因添加了个人理解,翻译时难免有失偏颇之处,希望彼此能够探讨心得体会。

译文赏析第六章

【原文】

渔者谓樵者曰:“仲尼有言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夫如是,则何止于百世而已哉!亿千万世,皆可得而知之也。人皆知仲尼之为仲尼,不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不欲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则已,如其必欲知仲尼之所以为仲尼,则舍天地将奚之焉?人皆知天地之为天地,不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不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已,如其必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舍动静将奚之焉?夫一动一静者,天地至妙者欤?夫一动一静之间者,天地人至妙至妙者欤?是知仲尼之所以能尽三才之道者,谓其行无辙迹也。故有言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其此之谓与?”

渔者谓樵者曰:“大哉!权之与变乎?非圣人无以尽之。变然后知天地之消长,权然后知天下之轻重。消长,时也;轻重,事也。时有否泰,事有损益。圣人不知随时否泰之道,奚由知变之所为乎?圣人不知随时损益之道,奚由知权之所为乎?运消长者,变也;处轻重者,权也。是知权之与变,圣人之一道耳。”

樵者谓渔者曰:“人谓死而有知,有诸?”

曰:“有之。”

曰:“何以知其然?”

曰:“以人知之。”

曰:“何者谓之人?”

曰:“目耳鼻口心胆脾肾之气全,谓之人。心之灵曰神,胆之灵曰魄,脾之灵曰魂,肾之灵曰精。心之神发乎目,则谓之视;肾之精发乎耳,则谓之听;脾之魂发乎鼻,则谓之臭;胆之魄发乎口,则谓之言。八者具备,然后谓之人。夫人也者,天地万物之秀气也。然而亦有不中者,各求其类也。若全得人类,则谓之曰全人之人。夫全类者,天地万物之仁人之谓也。唯全人,然后能当之。人之生也,谓其气行,人之死也,谓其形返。气行则神魂交,形返则精魄存。神行于天,精魄返于地。行于天,则谓之曰阳行;返于地,则谓之曰阴返。阳行则昼见而夜伏者也,阴返则夜见而昼伏者也。是故,知日者月之形也,月者日之影也。阳者阴之形也,阴者阳之影也。人者鬼之形也,鬼者人之影也。人谓鬼无形而无知者,吾不信也。”

【译文】

渔者对樵者说:“孔子说:‘殷继承于夏礼,所遇的变化可以知道;周继承于殷礼,所遇的变化也可知道。其次继承周礼的,虽经百世也可知道。’如此,何止百世而已!亿千万世,都可以知道。(历史的车轮循环向前,人生也是如此,顺境逆境交替出现)

人都知道孔子叫仲尼,却不知道孔子为什么叫仲尼。不想知道孔子为什么叫仲尼也就罢了,若非要弄清楚孔子为什么叫仲尼,把天地放到哪里呢?

人都知道天地为天地,却不知道天地为什么为天地,不想知道天地为什么为天地则已,若非要弄清楚天地为什么为天地,把其中的变化放在哪里呢?

一动一静,天地之妙;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人之妙。因此仲尼之所以能看清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因为他遵循自然规律,不逆天而行。

所以有人说:‘仲尼什么也没说。’(好像什么也没说明白)

但是,‘天什么也没说!但四时运行,百物出生。’这些你知道吗?”

渔者接着说:“朝代更迭中:个人权力与历史变化谁重要?

并非圣人不能讲清楚。政权交替过后可知天地的兴衰,掌权之后可知什么是国家安危。盛衰是时间的表现,安危是事物的表现。时间有兴‬盛‬与‬衰败‬‬,事物有损耗与收益。

圣人若不知顺应盛衰之道,又怎知变化的作用呢?

圣人若不知顺应舍得之道,又怎知权力的作用呢?

盛衰之间能泰然处之地,都是懂得变通的人,决断轻重的,都是掌握权力的。

知晓权力与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圣人的修行之一。”

樵者问渔者:“人死后有灵魂存在,真有这种事么?”

渔者答:“有。”

樵者问:“如何才能知道?”

渔者答:“是人就可以知道。”

樵者问:“什么样的人?”

渔者答:“目耳鼻口心胆脾肾之气全的叫人。心之灵称神,胆之灵称魄,脾之灵称魂,肾之灵称精。心之神表现在目,称为视;肾之精表现在耳,称为听;脾之魂表现在鼻,称为臭;胆之魄表现在口,称为言。八者具备,才可称之为人。

人,禀天地万物之秀气而生。然而也有缺少某一方面的人,各归其类。

如果各方面都齐全的人,则称为全人。全人得万物中的中和之气,则称为全德之人。全德之人,为人中之人。人中之人,则是仁人之称。只有全人,才能得到仁人之称。

人之生,在于气行。人之死,则是形体返还。气在体内运行则神魂交,形返则精魄存。神魂行于天,精魄返于地。行于天,称之为阳行,返于地,称之为阴返。

阳行于白天而夜间潜伏,阴返于夜间而白天潜伏。

所以知道太阳是月亮的形状,月亮是太阳的影子,阳者是阴者的形状,阴者是阳者的影子,人是鬼的形状,鬼是人的影子。

有人说,鬼无形所以不存在,我不相信这种说法。”

《未完待续》

注音版渔樵问对原文及解释 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