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师的课堂学什么(教育思考我们要向)
教育思考:我们要向“名师”学习什么?
教育思考:我们要向“名师”学习什么?
王营
本学期开学以来,某校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先后聘请了市内和县内几位名师到学校介绍经验、上公开课,以期为老师提供学习的范本。起初,老师们学习热情很高,听了名师的教学经验和公开课后,跃跃欲试。然而,当他们走向自己的课堂和班级后,却发现名师们介绍的那些经验和做法,根本用不上,或者用了以后也并未如想象得那样效果好。由此,引发我们思考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向名师学习什么?为什么名师成功的经验,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笔者认为,向名师学习,不能仅学习其“皮毛”,也不能仅凭听其一两次报告和课堂操作就可以移植他们成功的经验,需要对名师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反思,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地内化,才能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发挥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借鉴:
一是学习名师的成长之路。名师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偶然成名,这就好像阅读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首先你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过程。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偶然的机遇,其工作经历、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一定会对其成长施加有益的影响。只有了解了名师的成长之路,教师才能将自己当前的境遇与名师相关照,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做出一些适合自己的选择。
教育思考:我们要向“名师”学习什么?
二是学习名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也好像阅读一部文学作品,要想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成功之处,必须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名师经验也是如此,名师为什么这样备课,为什么那样上课,为何如此对待学生,都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为之,其中一定有其教育的理想信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作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将此“主题思想”概括为教师的人格,他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工作中的一切内容,即观点、信念、理想、世界观、兴趣、爱好等,都在教师的人格这个焦点上聚集起来。社会上各种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思想、真理的观念,都会在教师身上间接地反映出来,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将通过教师的个人世界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并在学生身上得到更高基础上的再现。教师应当在他的学生身上再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他的理想。”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名师身上所闪现的这些人格光辉,才能理解名师的行为,进而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和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理念。
三是内化名师经验。一般来说,名师的经验不可照搬,也不可全盘复制。有些老师在向名师学习时,听了名师的经验介绍、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就立马想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但由于学校不同、生源不同,或者自己不具备名师一样的素质,结果成了邯郸学步,自己原来成功的做法丢弃了,名师的做法用在自己的身上遭遇水土不服。因此,向名师学习,不能照搬照抄,生吞活剥,而要内化名师经验,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应用,最终形成自己教学主张和风格。
苏霍姆林斯对此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经验犹如盛开的玫瑰”。在学习名师经验时,只想着把一丛正在开放的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已的花园中来,却忘记了适宜玫瑰生长的气候和土壤。如果水土不服,无论多么美丽的玫瑰花,无论怎样小心侍弄,移植不久,也必将打蔫、枯萎。
教育思考:我们要向“名师”学习什么?
因此,教师在学习和内化名师经验时,不是将自己原来的做法全盘否定,另起炉灶,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力,用质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态度对待名师经验,自觉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哪些与名师经验相契合?哪些做法与名师做法不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什么?孔子曾说:“一日三省吾身”,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学习和内化名师经验也是如此。
四是学习名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探索精神。能称得上名师,其学识修养和教育教学方式一定会有高人一筹之处,这与名师不断读书积累,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有很大关系。因此,向名师学习,就要看一看其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是如何通过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然后据此制定自己的读书和专业发展计划,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
由此我想到,名师的经验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取决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向名师学习,教师就要学会不断进德修业,为自己充电,如此名师经验才能走进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助力自身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