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愁断更秋行 西山锁忆文孙春晖

《西山锁忆》文/孙春晖大约十几年前,为了节省开支,也是图清静,顺便闲暇之余走访走访古代遗存,就来到了京城北部的一个山村京城北部三十六七公里是古代重镇昌平,历来是京城的重要门户昌平西北五公里就是这个小山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秋思愁断更秋行 西山锁忆文孙春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秋思愁断更秋行 西山锁忆文孙春晖

秋思愁断更秋行 西山锁忆文孙春晖

《西山锁忆》文/孙春晖

大约十几年前,为了节省开支,也是图清静,顺便闲暇之余走访走访古代遗存,就来到了京城北部的一个山村。京城北部三十六七公里是古代重镇昌平,历来是京城的重要门户。昌平西北五公里就是这个小山村。

村子不小,房租不算太贵,当时也不算太便宜。一间房大约一百五十元上下。租户多是在昌平城区打工的外地人。找的院子,住的有几个年轻人,他们多是夜里看书,白天睡觉。房东两口子是中年人,三四十岁,两口子都很良善。住了几天,感觉夜里头脑清晰,精力容易集中,慢慢也养成了夜里看书,白天睡觉的习惯。一般是夜里八点左右开始看书,大约看到到凌晨两三点钟。

然后睡到上午十一点左右起床,简单的做点午饭,多是炒个鸡蛋下面条做碗鸡蛋面,有时也炒点肉丝肉片做成肉丝面,豆角面条,葱花面条,面条有临时买的刚刚用压面条机压好的湿面条,不想出去了,就下挂面。

葱花面条做法有点讲究,先把葱切成小段,用香油和盐腌一会儿,水开了,下面条时,把腌好的葱放进锅里,就做成了葱花面条。葱花面条吃起来清新爽口,别有一番风味。葱花面条还有特殊功效,就是有助于治疗感冒,家乡人伤风感冒时,都会给病人做一碗葱花面条,不用吃药,就好了。

有时候熬点米粥,馏点馍,炒点菜,西红柿炒鸡蛋,炒西葫芦,炒芹菜等等,不确定会加点肉丝肉片。有时候,不想炒菜了,就去村子里卖小菜的那儿买点卤豆腐皮,猪肺,猪头肉一类的改善改善。

午饭后,稍微休息休息,消消饱,下午一点左右开始看书,看到晚上五六点钟,开始做晚饭。晚饭一般是馍菜汤。晚饭后,要么在院子里,那时大家都会出来透透气,闲聊几句。要么到某一个人屋里,海阔天空一番。

多的时候是去外边散散步。一般走到村庄后边去,就是向北的方向,大约三四公里,到了一个村子,叫小宫门。小宫门村在明代形成村落,村子东北曾经有进入西部明代各个陵寝的红色侧门,规模要小于南面的正门,所以称小宫门,村子因门而得其名。从小宫门村中间小土路穿过去了到达村后,就是村北,一座高大红色围墙的院子赫然入目。这座院子就是十三陵中的思陵,也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陵寝。思陵的西南角竖着几通高大的墓碑,走近看,是王承恩墓。

王承恩,生年不祥,卒于公元1644年4月25日,明末著名的太监,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皇帝信任。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今景山),吊死在山腰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同时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

清朝开国皇帝顺治帝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也为王承恩修墓立碑。现存的王承恩墓保留的比较完好。墓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坐西朝东,墓前三通石碑。东侧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吴下倪钦题行书刻王承恩墓。此碑最令人称道的是基座四周浮雕十分生动,题材为龙马负书、犀牛望月等神话传说。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龟趺,碑首有敕建字样,碑文为清顺治帝(顺治17年)亲自撰写。紧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是顺治二年营建思陵时,顺治帝为褒奖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撰写的。

站在墓碑前,感慨王承恩之悲壮,感叹他的无限忠贞,佩服他的英勇。国家危难之际,高喊忠君爱国以死报国之流不泛其人,叛国投敌却如过江之卿。沉思良久,致敬王承恩。

向北几丈远,就是思陵,作为埋葬亡国之君的思陵简陋多了。不知什么原因。思陵不对外开放,常年大门紧闭。偶尔看护的老人会出来,可以闲聊几句。里面情况不得而知,不过,站在院子门口,人们不得不感慨万千。

崇祯皇帝名朱由检,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封信王,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皇位。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自缢身亡。同年四月四日入葬。

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是个比较注意恭俭和颇为勤政的皇帝。他自己的御用物品用铜锡或木制品。他还经常召对群臣,非盛暑祁寒,日御文华殿与辅臣议政,批阅章奏,议论时政常至深夜。

史载: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闯贼犯京师,京营兵溃。崇祯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最遗憾的是,农民军包围京城后,传书至崇祯要求和谈。而大臣们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大谈忠君爱国,要誓死报国,与农民军决一死战。崇祯皇帝倍受感动和鼓舞,断然拒绝了农民军的要求。谁也想不到,正是那帮满口正义的爱国贼转身出了朝堂,就打开正阳门投降农民军,崇祯无路可走,吊死煤山,大明王朝落幕。

相比其他各代亡国之君,多荒淫无道或不理朝政,崇祯皇帝的亡国是有君无臣,祸贻邦国所致。崇祯皇帝自己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而大臣们都是亡国之臣。

感慨过后,原路就返回了,静下心来看书。日复一日,枯燥乏味,快乐而充实。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北风呼啸,寒冷刺骨,腊月的天了。北方的冬天,风是透骨的冷,感觉就像穿过身体里骨头那样冷。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带上手套还是感到冻手,铺八个褥子,盖八床被子也不觉得有多暖和。家家户户都要有取暖设备。有烧炕的,有烧煤球的,就是蜂窝煤。有烧小锅炉的。最不安全的就是烧煤球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煤气中毒。每年都听说有煤气中毒的,有的还丢掉了生命。政府有关部门及村委会每年一到冬季,就会在明显标志处悬挂条幅,几尺长的长方形红布条,上面贴上白色楷体字,如预防煤气中毒等字样。即使这样大力宣传,不时还有人煤气中毒的消息。

这一年的雪下的有点早,还特别的大。刚进入阳历十二月初,一场大雪袭来。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地面积雪半尺多厚。不能出门,在屋里窝了三天。这一天,起的有点早,上午精心看看书。午饭后,打算稍微休息一会儿。一觉醒来,看看外边天昏暗暗的,看看手机,下午四点了。勉强起来,觉得浑身散架似的,有一种特别沉闷的感觉。总想奔跑奔跑,释放释放不明的压抑。打开屋门一看,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看着皑皑白雪,灰蒙蒙的天空,出去走走的冲动特别的强烈。

于是踏着积雪向村后走去。由于天气太冷,足有零下八九十来度的样子,地面上的积雪上冻了,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走着走着,走到了小宫门村后。思陵的红色院墙在白茫茫的雪地里特别显眼。走到王承恩墓碑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走到思陵门前,虽然多次感慨,依然无限感慨。沿着思陵院墙西遍的小路走过去,到了一个村子中间,这个村子叫悼陵监,颇有些来历。

明朝前期十二陵寝都设有神宫监,派太监驻守,主要任务就是看护陵寝。崇祯皇帝陵寝没有设立神宫监。清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清王朝为各陵确定了守陵太监的人数,因思陵没有神宫监,思陵位于悼陵监村东,看护思陵的太监们就寄宿在悼陵监内。康熙年间,每陵设陵户3名,每户给地35亩;乾隆年间,每陵均设陵户4名,每户仍给地35亩。陵户们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娶妻生子,遂形成村落,悼陵监就成村了。

走到这里,身上微微发热,觉得不过瘾。就继续向北走去。到了村北,看到有条小路伸向山里,就想着走到山里看看。

为了安全起见,在路边人家堆放的柴禾里拽出两根三尺长的山木棍。当地村民为了冬季烧炕做饭会存放一些山杂木。虽说山里不见野生动物了,还是注意一下比较好。遇到不好走的路段还可以作拐棍用。掂着两根木棍向山里走去,方向是正东。半道上远远看见前方有个狗站立着,就在路中间,雪地里特别显眼。想着可能是条狗吧,继续前行。那狗一动的站着,注视着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子,别再是狼喽。继续向前走,心想就是狼,两根木棍也能打过它。距离越来越近,那条狗始终不动。我挥舞着两个木棍,高声吆喝几下。那条狗依然不动,还是静静看着我。这时才想起来,狗看到有人时,多说会吠叫,或者吓跑。这条狗静静看着我这个方向。走着走着,泄气了,何必冒险呢,于是退着返回了。拉开一定的距离,才返过身子,不停的回头看看,以防追击。

走到原来路上,觉得浑身有补爆发不完的劲,不想回去,就继续向北走去。走到村子约一公里的地方,一段残破的高大墙头映入眼帘。看残留的墙头就可以知道当年有多风光。墙头高约丈余,长有六七丈。砖头都是宽大的老黏砖,有一扎后。墙头封顶处虽然残破不堪,从残留的可以看出是黄色琉璃瓦。这一点可以断定是个娘娘的墓地。从气势上判断,当时以为是万娘坟,即万娘娘坟。

万娘娘,即万氏,万贵妃,山东诸城(今山东省东南部潍河上游)人,4岁入宫,在明宪宗朱见深的祖母孙太后宫中作宫女,长大后即在东宫服侍太子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年),年仅16岁的朱见深即皇帝位。万氏时年已35岁,但表现机警,事事迎合帝意,因而备受宠幸。成化二年正月,万氏生下第一个皇子,朱见深大喜,封其为贵妃。不久,皇子病死,万贵妃自此不复生育。万贵妃竭力限制后宫妃子接近皇帝,确保自己不在皇帝面前失宠。同时在后宫广布耳目,凡探知后宫妃子中有怀孕者,想法设法致其堕胎,手段极其阴险残忍。女史纪氏被宪宗宠幸怀孕后,万贵妃唆使宫中婢女暗中下药,想使纪氏堕胎,不知为何失败了。宫女谎称纪氏腹中长了痞积而非怀孕,于是纪氏被安置在静乐堂养病,不久就生下了明孝宗朱祐樘。万贵妃又密令太监张敏将婴儿抱出淹死,张敏心存善念,假称已将婴儿淹死,暗中仍放在静乐堂抚养。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祐樘6岁时,宪宗知道隐情,遂将朱祐樘接到太后宫中抚养,并将纪氏移居永寿宫。同年六月二十八日(7月30日),纪氏突然死去,传说万贵妃借宪宗召见纪氏时,在酒中下毒致使纪氏中毒身亡。纪氏死时初谥恭恪庄僖淑妃,葬在京西金山,明孝宗即位后,追谥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迁葬茂陵。

万贵妃见宪宗已有皇子,又无从加害,才允许皇帝到其他后妃宫中过夜。万贵妃害怕日后太子登基会追究其罪责,同导妃一同在皇帝面前屡进谗言,苦劝朱见深易储。当时恰逢泰山发生地震,占卜者谓应在东宫,朱见深心存恐惧,将另立太子的事情压了下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贵妃突患暴疾病死,明宪宗为其辍朝7天,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同年三月初六(3月30日)葬在天寿山陵区内的苏山脚下。弘治初年,御史曹璘请求明孝宗朱祐樘削去万贵妃的谥号。鱼台县(今山东省西南部)丞徐顼请求逮捕为明孝宗母亲纪太后医病致死的太医们及万贵妃家属,拷问纪太后死时的情况。明孝宗以有违先帝之意而未予追究。

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儿不是万娘娘坟,而是郑贵妃墓。《明史 郑贵妃列传》记载,恭恪贵妃郑氏,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万历初年入宫,封贵妃,生皇三子,进皇贵妃。帝宠之。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群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帝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万历二十九年春,皇长子移迎禧宫,十月立为皇太子,而疑者仍未已。崇祯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郑皇贵妃薨逝,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

看到残破的陵园,不甚感慨,无论多么风光,最终都是烟消云散。虽有积雪覆盖,可以看出陵园已成庄稼地菜地。看到陵园里边有一通高大石碑,想着走近看看。此时,天已近黑透了,用手机荧光屏微弱的亮光照着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突然身后有声响。停下来,声音也停了。继续走,还是有声音再响。猛一回头,什么也没看到。想着,天黑透了,毕竟是坟地,不去看算了。又想想,自幼天不怕地不怕,说的是不怕这些鬼神传说。年少时,经常夜里走老坟地里,从来没有怕过,现在也不该害怕。不管它了,继续向向前走。走到距离石碑大约一百米远的时候,不知怎的?刷的一下从头顶惊到脚后跟。汗毛直竖,汗冒眼只冒凉气。脊梁后发凉,冒了一身冷汗。头皮直发紧,脚已经抬不动了。虽然告诫自己,这没什么可怕的,可是腿却抬不动了。激烈的斗争一会儿,劝慰自己,算了,何必呢?干脆不看了。

然后,就往回走,走到路上,回头看看,啥也没有。奇怪的是刚才听到的声音消失了,周围极其寂静。有点嘲笑自己怎么变胆小了呢。想着返回再去看看,看看手机,六七点了,说,回去就回去吧。

走到村子里的时候,看到有家门口挂个白炽灯,照的周围呈明瓦亮的。门口有五六座高大的坟茔,上面覆满了积雪,几个孩子在那儿滑雪。看到此景,有点恍惚,有种隔世之感。自己责怪自己,净是自己吓自己,还没有这几个孩子的胆量大呢。

乘着夜幕,踏着积雪,回到住处。这才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几天的郁闷不翼而飞。

后来,隔三差五的都要出去散步,每次都是感慨良多。

(2021年9月15日下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