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

《禁闭岛》是一部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的悬疑片,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有“电影社会学家”的美称,他始终坚持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用电影冷静地剖析着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顽症,通过电影独特的叙事语言来披露社会现实。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1)

影片讲述了患有精神妄想症的军官泰迪到禁闭岛精神病院调查案件,而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也在该处,每每迫近真相时,电影情节却急转直下,让真相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起来,而面对着接踵而至的种种“怪现状”,泰迪发觉自己距离要寻找的“真相”是那么的近,但却越来越远。。。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2)

【真假瑞秋,谁是67号?】

如果影片开始的叙事逻辑来解读, 那么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布局缜密的阴谋。 联邦法警泰迪和搭档查克为了调查女罪犯瑞秋离奇失踪的案件而来到了四面环水的孤岛 。岛上的精神病院中关押着全美国最危险的精神病罪犯, 瑞秋因在湖中亲手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而被关押在此地。 泰迪来到这个岛上还隐藏着另外一个目的, 就是找出杀死妻子的纵火犯安德鲁,传言他也被关在岛上。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3)

起初案件的调查并不顺利, 首先是在瑞秋的房间里发现了写有 “谁是 67 号?” 的纸条, 而岛上一共只关押着 66名犯人。而后, 精神病院工作人员的阻挠 , 医生和护士闪烁其词的回答, 以及一个稍微显得清醒的精神病人给出的提示,这一切都使泰迪深陷迷惘的危险境地。 同时, 越来越频繁的头痛和二战杀戮场景的不断涌现也在不断地侵蚀着泰迪的正常思维。暴风雨的不期而至和对外通讯的中断使泰迪孤立无援。 C区病房中的乔治告诉泰迪, 灯塔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寻找接近灯塔的途径时, 泰迪在悬崖的山洞中遇到了真正的瑞秋。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4)

瑞秋向泰迪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阴谋:精神病院的医生在这里进行着泯灭人性的人体实验, 通过残忍的脑部手术使人失去知觉和情感进而达到被控制的目的。 她曾是这里的医生, 但是因反对这种惨绝人寰的实验而被诬蔑成精神病人。 泰迪在岛上服用的 “阿司匹林” 和吸食的香烟中含有令人产生幻觉的精神药物。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5)

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 泰迪终于来到了灯塔, 然而在考利医生早已准备好的大量 “证据” 面前, 泰迪紧绷的神经终于发生了断裂。 在这里可以看到,通过监狱长和主治医师的极力解说,泰迪承认自己就是杀害妻子的凶手,真实的身份就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安德鲁,而且自己在2年前就已经是岛上的第 67号病人。 这个情节是这部电影十分有争议点的地方,有的人认为这是精神病院的阴谋论,表面上是精神病院的医生为了避免他们惨无人道的罪行被揭发, 设置了层层陷阱试图从心理和生理上摧垮泰迪, 使他永远被困在孤岛之上,有的人认为泰迪确确实实患有精神病,这是一场“拯救”行动。关于这个影片的解说有很多种,而这正式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老爷子所希望的,就是任何一种解释都是逻辑严谨且论据充分的一个完整的循环,没有明显的漏洞和BUG,在这方面,不得不说,整个剧本的打磨以及导演讲故事的功力展现无遗,但不论是哪一种,电影中,二战集中营中的画面以及泰迪妻子死亡的场景无疑都是对暴力的强烈控诉。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6)

【暴力其实是死神赐予的礼物】

正如片中监狱长所说:暴力是上帝所给予的礼物, 根本没有什么道德秩序, 仅有的是我的暴力能否胜过你的。

在这部电影中,精神病院中藏匿在暗处的变态无人道的行径, 更是道德沦丧的表现, 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惜以牺牲鲜活的生命为代价,通过集中营的画面描述来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再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可以得知影片其实是对上个世纪美国社会政治环境的一种隐喻。 孤立、 封闭以及黑暗的小岛, 天空中始终布满阴霾加上暴风雨的无情肆虐, 悬崖上密密麻麻的黑老鼠等等,这种阴冷、 压抑的环境其实也恰巧是当时美国社会整体氛围的真实写照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7)

在 1954年正是麦卡锡主义最后的疯狂时期,二战胜利后共产主义思潮在美国也十分盛行, 由于其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 美国政府开始推行麦卡锡主义从而对共产主义进行无情地打压。 在这一过程中, 许许多多无辜的人牵扯其中被诬蔑和诽谤加以莫须有的罪名, 这对美国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人人自危。 影片中所流露出的压抑、恐惧、迷茫的特征 , 也正是当时的美国社会所共有的。 虽然 《禁闭岛》 所描述的疯狂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 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样的社会阵痛就此销声匿迹,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土壤适合, 人身自由沦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现象就可能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再次出现,从这点来看这也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反战影片。 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的导演马丁· 斯科塞斯又一次触及了人类社会的伤疤, 将人性之险展现在世人面前。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8)

整部影片以解构的手法挑战传统价值观,带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疯癫与正常作为潜意识支配下的两种表现形式,永远是水火不容的,在这种叙事手法下,观众通常会按照正常世界的观点来揣测影片的发展,去思考影片的情节走向与结局,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9)

片中泰迪曾是二战的老兵,目睹了战争的残忍、正义与非正义的杀戮,内心世界遭受了冲击,有了战争后的创伤,于是对传统道德标准产生了质疑,自己的世界观崩塌,又在自我意识下不断修正。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得随波逐流。而在观者看来,泰迪幻想着杀死妻子的凶手另有其人,甚至常有暴力伤人的倾向,是典型的妄想症患者。可是不论是从道德上还是精神上,对控制真情实感的流露是残忍的,是剥夺人权的,所谓的正常社会却危机四伏,压力重重,泰迪的疯癫也显得情有可原。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10)

【阴谋还是拯救?】

综观全片 , 两个截然相反的故事都有使各自成立的 “证据”, 但结局却只有一个, 那就是死亡

如果这是一场阴谋 , 那么执法官泰迪并没有被摧垮。 但他意识到身处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 可能永远也无法离开这座孤岛。 与其装成精神病人浑浑噩噩地活着, 不如堂堂正正地死去。 因此, 他选择了去做手术, 这样虽然肉体还存活于世, 但是那个正直的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11)

如果这是一次“拯救”行动 , 那么安德鲁已经恢复了理智, 但是他仍然无法面对自己的妻子杀害了儿女而自己杀死了心爱的妻子的现实,他仍将生活在痛苦、 悔恨之中, 无法原谅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因此 , 他决定隐瞒自己已经清醒的事实, 选择去做手术来抹除痛苦的回忆,在记忆消失的同时, 他虚构出的泰迪也就一同死亡了。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12)

两条叙事主线在此处相交, 死亡是两个故事共同的结局, 只不过死亡的或是真实或是虚幻 。两个故事中, 主人公都选择了一条相同的自我救赎途径——死亡 。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13)

在影片最后,暴风雨已过, 阳光普照大地, 亮丽的色彩传达出对人性光明的信心和希望,一切变得祥和起来,这一幕画面也和影片开头泰迪刚进精神病院的黑暗画面形成了对比,从这里来看,其实也隐喻了泰迪已经恢复正常。但是,孤立的小岛、 禁闭的空间早已昭示出主人公最终悲惨的命运结局, 在无法同时摆脱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禁锢时, 主人公毅然地选择了释放自己的灵魂 。可以看到,在影片片尾处的灯塔和海鸥也同样有着深刻的寓意:灯塔象征着禁锢,而禁锢的是肉体,海鸥则象征着自由, 自由的便是灵魂 。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14)

《禁闭岛》 正反结合的叙述结构, 将两种人格并存于同一具躯体之内的处理手法, 使两个不同的故事都得到了精彩的演绎。影片一开始按部就班的叙述与影片最后峰回路转的颠覆演绎, 打破人们常规的思考逻辑,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 究竟是作为正常人的警官在饱受摧残之后的自我解脱,?还是一个精神病人幻想破灭之后的自我救赎?在影片结尾处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却设置了一个共同的结局,那就是死亡。

对禁闭岛这部电影的简单概括(电影禁闭岛启示)(15)

只有死亡才能获得自由, 只有死亡才能得到救赎, 这也是 “禁闭岛” 的含义之一。 影片对暴力、战争的批判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 才是值得观者细细品味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