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人笑哭的神级翻译 竟然更被大众认可...
翻译的“信、达、雅”原则是由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提出,也就是追求“忠实、美好、通顺”,翻译是译者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为相对熟悉的表达过程。翻译是译者再创造的过程,但是译者不可以随便加入自己的观点,只能完全的忠实于作者的本意。
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最忌讳的就是翻译失误,失误会扭曲作者的原意,给读者带来错误的认知,但译者翻译时也不能保证一点错误没有。如果仔细发现身边一些熟悉的事例,你会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失误翻译。
“wasabi”才不是芥末
在日本料理中比较出名的寿司和刺身,这些需要同一种绿色辣味的调料配合食用,一般称之为wasabi,也就是芥末。芥末一般分为绿芥末(青芥辣)和黄芥末,前者来源于欧洲,用辣根制造,添加色素会呈现出绿色;后者来源于中国,是由芥菜的种子研磨制成。
还有一种植物叫做山葵,经常会有人将芥末、辣根、山葵混为一谈,山葵不同于芥末,是另一种植物,学名为山萮菜,山葵因生长条件特殊、种植条件有限,所以市场上的山葵产品稀缺。日本的“wasabi”其实是由山葵根制成的山葵酱,但保存困难,所以大部分的日料店提供的“wasabi”会用黄芥末或辣根酱来代替。
至于为何会将日本的山葵酱翻译成我国的芥末,估计是译者觉得山葵和芥末一样辛辣刺激,顺手翻译成为芥末,而后没有人纠正,这才贻误至今。至于国内的日料店,提供的是芥末还是山葵酱呢?从山葵酱的稀缺程度来说,只有少数高级的日料店可以提供真正的日本山葵酱,平常所吃的绝大多数是产于欧洲的辣根,由于辣根是白色的,商家会添加色素使之变成青色。
杀死的其实不是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 Bird)畅销全球超过3000万册,还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哈珀·李因此一书成名,一举拿下普利策小说奖,同年改编成为同名电影,然而这本书的书名翻译错误,但却比正确译名更知名。
《To Kill a Mocking Bird》一书在中国的中译名几经改变,从1982年的《梅冈城的故事》、1983年的《枪打反舌鸟》、1984年的《百舌鸟之死》、2009年的《杀死一只反舌鸟》,直至2012年错误的被翻译为《杀死一只知更鸟》。
"Mocking Bird"准确的翻译是嘲鸫,也就是反舌鸟;知更鸟的英文名则是Robin,两种动物虽然同属鸫科,但不是一种鸟,从外表上看,差别巨大啊!出乎意料的是,2012年,译林出版社对《杀死一只反舌鸟》一书再版时,变成了《杀死一只知更鸟》。
至于为何后者比前者流传更广,是由于格利高里·帕克出演的同名电影版更深入人心,所以国内的译名直接使用“知更鸟”。虽然此书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另一方面体现的却是翻译的不严谨。哈珀·李的这部小说书名来自书中父亲的忠告:可以尽管打鹣鸟,但杀死一只反舌鸟是一种罪过。
鹣鸟在北美十分常见,是一种害鸟,而反舌鸟恰恰相反。故事中被诬陷的黑人如反舌鸟一样无辜,没犯罪却遭受惩罚,人们对他的迫害就如同伤害反舌鸟一样不可原谅。虽然电影译名更加知名,但只要对这两种动物有所了解,就不会有如此的失误,虽不妨碍读者对作品的欣赏,但却会影响读者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曾经提出过翻译的功能对等理论,此理论注重在翻译时译作读者对于译作的反应,应该和原文读者对于原文的反应相同或者类似。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龙是古代皇权的象征,但中文里的高贵的龙却常年被翻译为“Dragon”,“Dragon”一词在西方文化通常象征着长者双翼、口吐火焰的邪恶动物。两者所承载的内涵天差地别,那么中西方的读者也就对龙这一形象的认知南辕北辙啦!如此翻译则会影响西方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喜欢学府就请多多关注啦,为您推送更多实用有趣的翻译及外语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