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算法准确率(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人工智能新算法准确率(图灵奖得主姚期智)(1)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在“科学前沿与颠覆性技术”论坛上发言。

人脸识别、自动驾驶、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有了很好的应用落地。看上去,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

但回到技术本身,在姚期智看来,人工智能仍有自己的发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前沿与颠覆性技术”论坛上,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就讲到上述话题。

人工智能新算法准确率(图灵奖得主姚期智)(2)

人工智能需要突破的第一个瓶颈是如何保证算法的稳健性。在人脸识别技术上,AI已经可以做的比人类好了,但他们的稳定性和人类相比仍有差距。姚期举了一个例子:自动驾驶领域,自动驾驶汽车能识别车辆和行人。但如果有人给系统增加了变动,系统将红灯或者停车标志识别错误,那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

第二个需要突破是AI算法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在环境、医药、教育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我们对于AI的依赖会越来越高。如何判定一个算法被大众接受,广泛使用,姚期智认为需要满足一些标准。

同样的,姚期智举了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给房屋评估的AI程序,可以对房屋进行评估。这个算法可以根据输入的房屋数据、周边情况和其他数据,给房子做出评估。你进行操作后,发现自家房子只值200万,那你可能会不高兴了,因为你自己觉得房子能值400万。AI为什么会根据算法给你的房子评估出200万的价值,你可能会怀疑中介在中间做了手脚。这中间就会引发法律纠纷。因此,如何去解释AI算法做出决策的关键就非常重要。但现在科学家仍无法解释AI算法。

人工智能领域遇到的第三问题是超级AI已经来了吗?姚期智说,很多人都在讲人工智能的威胁。但我们究竟如何去理解一般AI和超级AI,这是我们需要在概念上突破的,这是个开放性问题

“现在机器学习能力大幅改进,人们开始相信在未来十年、五十年,我们能够看到AI能与人类具有可比性,但我们的问题就在于要不要控制AI。”姚期智说。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亮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