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杀汉献帝 多位大臣想废汉灵帝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墨说三国》系列小故事又和大家见面了,上期我们聊了最早发现曹操是天才的两位大神,这次我们再来聊聊中国历史上昏君的代表--汉灵帝时期的一个小故事。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杀汉献帝 多位大臣想废汉灵帝(1)

汉灵帝在位共有二十余年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将两个汉灵帝的故事就知道他有多昏庸了:

1、驴车

汉灵帝因为住在皇宫长期不得外出,有宦官献宝一样给皇帝送了四头驴,没见过驴的汉灵帝大喜,就亲自驾着驴车在宫中游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在大臣和士大夫中兴起了驴车出行的风潮,引得驴价都暴涨了一番。

2、狗官

没多久汉灵帝就对驴车失去了兴趣,又有宦官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找了一条大狗,给狗穿上官员的衣服,带上官员的帽子,佩戴上官员的配饰,等上朝的时候让狗也进去。汉灵帝说这个官员咋这么奇怪呢?等狗走到前面,汉灵帝认出是条狗的时候,马上哈哈大笑,说:好一个狗官!满朝的文武大臣感到受到了奇耻大辱,但是又敢怒不敢言。

3、衤果游馆

汉灵帝为了自己享乐,在西园建造了一千间房屋,并在房屋前建造了环绕的水流,种植了进贡来的荷花。因为这种荷花只有在夜间才开放,所以名叫“夜舒荷”。汉灵帝为了自己玩的开心,命令所有在西园的宫女都不许穿衣服,干活也不许穿,于是史书记载在宫里驾船的、打扇的、摘荷叶的宫女都不能穿衣服。而且有时汉灵帝自己高兴起来,也脱了衣服和她们打成一片。所以,他就给这处花园赐名为“衤果游馆”。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杀汉献帝 多位大臣想废汉灵帝(2)

赶上这样一个昏庸的皇帝,大臣们很是无奈,但是也有一些大臣发现这样下去大汉迟早药丸,干脆联合起来把汉灵帝给废了!

有一次,冀州刺史王芬等几位名人在一起喝酒聊天,当时在坐上的还有一位著名的相士平原郡的襄楷,襄楷喝大了指着天空说:“依我看来,如今的天文、天相都昭示着宫里的这些宦官、黄门、常侍马上要玩完了,过不了多久这些宦官都会被族灭矣。”

其实襄楷算的还是挺准的,没过几年,十常侍之乱时,别说是宦官,就是没胡子的人都被误杀了好多,宦官这个群体真的是被族灭了的。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杀汉献帝 多位大臣想废汉灵帝(3)

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王芬听了襄楷的话,觉得既然天象有了预兆,那么颠覆宦官只需要几天就可以搞定了。于是冀州刺史王芬联合了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几个人,有暗地里连结各地的豪杰,预谋废了灵帝,另立皇帝,口号就是:"Make Han Great Again"。

王芬一度还找到了曹操,曹操是什么人,一看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也不过是个一州刺史,根本是朝中无人、手中无兵,就这几个大猫小猫也想提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曹操马上就拒绝了,并且劝王芬说:“能废立皇帝的,历史上也不过是伊尹、霍光这样的权臣,而且内有太后帮衬,外有大臣同意,更重要的是被废的皇帝都是刚刚继位根基不稳。而且你们打算另立的皇帝只是一个合肥侯,地位不如吴王、楚王尊贵。一条优势都没有,这么搞下去一点成功的希望都没有的。”

“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讬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魏书

可惜王芬就是相信相士的话,觉得更换皇帝就是天命所归,既然不能在首都动手,那我们就制造机会让皇帝出来吧。

说来也巧,汉灵帝还真的想去河间以前自己住的旧房子看一看去,王芬知道了这样的好消息,立即给朝廷上书说:有黑山贼最近攻劫郡县,求朝廷授权发兵平叛!打算借着样的机会调动士兵,搞一出兵谏。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杀汉献帝 多位大臣想废汉灵帝(4)

​等到王芬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皇帝也要准备出门了,结果北方突然出现了朝霞还是晚霞,反正整个天空都红彤彤的一大片,从东到西都是红的。这时候负责解释天象的太史公发话了:这样的天象不吉利啊,预示着可能有阴谋,所以结论是皇帝不宜出门。

汉灵帝再昏庸,老天爷的话也是要听的,于是停下了出门的计划,并且派人去北方查看太史说的阴谋到底是啥?结果王芬的阴谋就此败露,王芬于是自杀了事。

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徵之。芬惧,自杀。--裴注三国志

一个地方官既没有中央影响力,也没有兵权,听了相术大师的一番话就以为自己天命所归,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兵没兵,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打算开干胡搞,也难怪曹操看不上。王芬的故事告诉大家,不要迷信啊!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各位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全网阅读过亿的原创历史博主,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