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为什么会敲钟(九门八点一口钟)
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年初以来赵老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为网友讲北京文化。
今天“旧京图说”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十六。
主讲人
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上一期我最后聊到老北京流传的九门八点一口钟的说法,广为流传了几百年,也确实从明朝初年就是永乐年间把国都从金陵南京迁到北京之后,北京城就是九门八点一口钟,就是九座城门,其中有八座城门是打点,一座城门是撞钟。打点和撞钟不是报时,报时是有钟鼓楼,打点和撞钟是每天早晚,早上开城门,晚上关城门。
那么为什么它不安排九座城门都打点,或者安排九座城门都撞钟?这么多年来流传着三种说法。
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我在上一期最后说了,就是姚广孝质押龙子,和龙王龙子打仗,把龙子给压在崇文门底下了,崇文门就改成撞钟了。显然这是个传说,传说应该就是假的。虽然说是假的,但是这个传说有点意思,实际上就是几百年来关于老北京城的建设,以及和老北京城相关的传说有很多。老北京的传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想今后咱们聊老北京文化的时候涉及一些流传了几百年的传说。
今天咱们不说传说,继续说九门八点一口钟的来历。刚才说崇文门撞钟流传着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已经说完了,上一期已经说完了,肯定不是。
那么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崇文门离通惠河比较近,南方来的商船、商船上的客人,基本上都是从崇文门进城,撞钟的声音确实比打点的声音传得要远,声音大传得远。崇文门撞钟是为了让通惠河上南方来的船上的商人能够听到,就不至于耽误进城。别给关在城门外头,这是一种说法。
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在外城东段北垣外这段即为外城护城河)、内城护城河(近处)。大通桥内外是漕运转运码头,可见桥西侧的驳船。此时外城东北角楼还完好。由内城东垣上向东拍摄。
第三种说法,是说崇文门是税门。明清两朝,很多商品进城要纳税。尤其是酒,因为那会是分官酒、私酒,官酒就是经过当时朝廷允许的,允许生产,允许销售。北京城附近做酒的厂家那会叫作坊,大部分是在北京城外的东南郊,进城的话是走崇文门比较顺。那么走崇文门又是纳税的总部,运酒车进城的时候,经过崇文门要纳税。而运酒的车又比较沉,走得很慢,撞钟的声音也是为了通知这些运酒车,能够听见了,赶紧走,及时纳税,别误了进城。这就是第三种说法。
为什么在崇文门撞钟
其实这三种说法都不对,为什么是偏偏安排崇文门撞钟呢?
先说打点和撞钟,实际上起的作用是为了开关城门。从元朝建了元大都,建了都城之后,每座城门到晚上都要关门落锁。前几天在咱们一群里面,有些朋友还在探讨,城门用什么样的锁?还发了一些老照片。
拿着崇文门城门钥匙的美国士兵,1900年,凯利牧师摄
虾尾锁的锁身和钥匙,可见钥匙的样式与那把崇文门城门钥匙相类
在元朝的时候,在至正十九年,把都城的城门增建了瓮城,有城楼子,也有箭楼子。把箭楼外面护城河上固定的木桥改成了吊桥。从那之后如有风吹草动,有敌人要来威胁都城了,就要关城门,而且还要把护城河上的吊桥给拽起来。如果不是有敌人来进攻,那么只是晚上把城门关上,吊桥就不拽了,每天晚上关城门和早上开城门。在元朝的时候,这也是各个城门守城官兵一项重要的任务。
城门几点关几点开,是根据当时城中心钟鼓楼报时的声音,早上开晚上关。但是从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开关城门的管理工作就变了,就不是由守卫京城的官兵负责了。开关城门的这项工作就交给了九门提督。开关城门的管理工作由谁管?由九门提督管。清朝的九门提督,后来大家都聊得比较多,因为清朝的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司令的级别和位置,全称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步兵统领,属于正二品官位。这个职务,就是要负责守卫京师北京,同时还监管着稽查审案、发信号炮等等职责,而且还代管对外地进京的商品税收工作。这是清朝。
1890年代,经过崇文门瓮城外沿城根儿西行的驼队。可见内城南垣外壁、护城河,以及远处的正阳门。
1876年,崇文门箭楼东南面。显然是冬季,护城河已是冰封,冰面上有一人坐在冰床上
一提到税收,就知道这个职务是个肥缺。九门提督当时的办公地点就在崇文门,所以北京的税收总部也是在崇文门,所收的税款如果按当时朝廷的规定,是都要交到国库的。可是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就让税收的官员给私分了,为了避免别人太眼红,根据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担任这些职务的税官,每年都以献鲜为名,奉献一些时令的新鲜的物品,定期给皇上和其他的大臣们送礼。比如说每年农历三月送黄花鱼,农历十月送冬笋、银鱼等等的。
为了防止别的官吏嫉妒。或者说也是变相的分赃,我有你也有。这样不但使别的大臣们心理平衡一点,压一压他们的口舌,同时又和皇帝和其他大臣们联络了感情,密切了关系。据说崇文门的税官每年除了给皇上和其他大臣上供,还给后宫的妃子们孝敬,这叫脂粉钱。
大家都熟悉著名的大贪官和珅。在乾隆四十三年,就是1778年,那会儿和珅才28岁,就曾经担任了监督崇文门税务的职务。听说也是看有关资料,和珅在28岁当税官的时候,一个是当的时间不长,另外好像他那会还是清官,到后来了就是大贪官了。也可能就是在那这个位置上整天能看见白花花的银子,他就逐渐起贪心了。反正后来和珅真成了清朝最大的贪官。可是他把乾隆给哄好了,别人敢怒不敢言,谁也拿他没办法。甚至到嘉庆当了皇帝之后,乾隆还在世,当了太上皇,嘉庆还是不敢惹和珅。可能心里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了,嘉庆帝一看老爷子死了,就安排和珅总理丧事,整个乾隆的丧葬让和珅办理。结果办理了十天,丧事办得差不多了,在正月十三,嘉庆帝突然宣布,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把和珅革职下狱,查抄他的资产。确实和珅是大贪官,他拥有的黄金、白银、古玩都造册登记,通过评估值8亿两到11亿两白银。这个数字超过了清朝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死后15天,就是查抄过两天之后,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的时候才49岁,后人就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被查抄的财产,就赶上清朝15年的税收了。因为和珅当过这个职务,所以我就额外的说了这么几句。
1901年,崇文门城楼北面。
咱们还是接着说清朝崇文门税官们是发了财的,崇文门收税的小兵们也跟着沾光,也上头吃稠的他得喝点稀的,确实那会收税,手续繁多,比如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商贩,那么他们进城也得排队等着收税。要是着急,有些人后来就不排队登记了,嫌耽误时间,就想了一个既省事又省钱的办法,根据自己货物多少?以往一般应该交多少税?然后略微拿出来比这少一些的钱。他把这钱别在帽沿上直接往城门走,收税的兵丁一看他帽沿上的钱,就把钱拿下来立刻放行了。这样的话小贩又省钱了,又省功夫了。可是这钱基本上让收税的兵丁们就给私分了。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非常之多。清朝有一个人叫查嗣瑮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讽刺崇文门的收税的人,他怎么说的呢?他说“九门征课一门专,马迹车尘互相连。内使自取花担税,朝朝插鬓掠双钱。”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清朝的崇文门税官就是这么直接把钱拿走的。
清朝流传下来一句歇后语,“崇文门当差,大发了”。从字面上理解,在崇文门当这个税官就是能发大财。这说的是清朝的九门提督。
可是我本身要讲的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是明朝的九门提督。明朝的九门提督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也不管收税的事儿,甚至说他都没有官衔儿。清朝是正二品,明朝的九门提督属于内官担任的内监衙门,就是太监,也就是说明朝的九门提督是由太监担任的,一般的要由地位比较显赫的,本来就在朝廷担任点职务的内官,或者叫宦官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它的全称叫什么呢?叫提督九门内官,不叫九门提督。
明朝的提督九门内官,他不但负责看守京城的这九座城门,而且还负责看守皇宫的大门。内九外七皇城四,皇城的大门也是由他统一管理,就使得皇城的门和都城的门开关时间、管理相对统一。
那会儿看守城门的守卫还负责巡夜、救火,不属于军队的性质。不负责整个保护北京城,抵御外来的侵略,也不归兵部或者五军都督府管辖。他们就是归提督九门内官的领导,真正保护宫城、皇城和都城的是御林军。
那么由提督九门内官负责城门开关,这么个管理方法,是由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些人说是从明朝的成化年间开始的,因为在成化年明宪宗实录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命提督九门内官巡视城池,且榜禁沿河居民毋得秽污”。就是沿着河沿儿的老百姓不能往河里倒脏水。专家们考证,在明宪宗实录中提到的提督九门内官是谁呢?太监陈良。
有研究明史的专家就找到了陈良的墓地,也找到了为陈良立的碑。碑文里确实还有提到了陈良曾经担任提督,都城九门,皇城四门,确实有这个字样。我把他的碑的拓片的照片现在发到群里。
陈良的墓志
根据碑文,专家们就认为由太监担任提督九门内官,是从陈良开始的,时间大约是成化十年的六月,就是1464年。
我认为太监陈良在成化年间担任提出九门内官,这也是确有其事。可是明朝安排太监担任提督九门内官,就不能说是从陈良开始的。因为根据有关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在金陵,对于城门的管理,他就是这么安排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他只不过是延续了金陵的旧制,按照他父亲那套照搬过来的。从明朝迁都之后,北京城的九座城门,每天早上开晚上关,由提督九门内官负责。那么,他是几点关几点开呢?按当时的规定,每天是按现在的时间说是每天晚上7点关城门,早晨5点开城门。
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因为咱们中国历史上是把夜晚这一宿分成五更,一更俩钟头,一更一个时辰,按现在说是俩钟头。从晚上7点开始,一更,也叫定更,7点定更。从7点到9点就是一更,也叫头更。9点到11点是二更。11点到夜里1点是三更,所以有时候说三更半夜。1点到3点是四更。3点到5点是五更。5点是五个更的结束,也叫出更。一般都是这么说的。当然也有和这不太一样的解释。那么在这儿就不探讨这个了。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法军中负责地图测绘的查尔斯·杜宾上校在安定门附近的城墙上拍下了这张钟鼓楼的合影。它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钟鼓楼照片。
还接着说九门八点一口钟的事。北京城从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开始,规定每天定更的时候关城门,早晨出更的时候开城门,这个规矩就延续了五百多年,就一直到1949年解放,在解放前一直是这样。
那么这九座城门如何掌握统一操作的时间呢?在这几百年来,都城里的老百姓日常生活想了解时间的话,想大概齐是几点的话,是靠钟鼓楼的报时,所以由元朝建元大都的时候,就把钟鼓楼安排在城市的中心,咱们北京城的中心,就是考虑到钟声、鼓声在城内传播的距离,对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是不偏不倚的,是方便老百姓能够听到的。
在元朝的时候,守城的军人每天开关城门时候来掌握什么时候开关,也是靠钟鼓楼的报时,晨钟暮鼓。开关城门的军人每天到这个时候,提前就得支愣起耳朵听着,一旦听到鼓楼定更的鼓了,或者早晨出更的钟了,那就不能耽误了,就得该吆喝吆喝该关关、该开开。如果有老百姓,比如说住家在城外,到城里办事来了,要在关城门之前得出城,或者说本来是住在城里,早晨着急要出城。都要格外的注意定更和出更的鼓声和钟声。这一时间的鼓声和钟声,其实和其他时间段的鼓声和钟声是没有大的区别。所以老百姓那会也没有其它的计时工具,就有可能搞混了。搞不好关城门里头或关城门外头都有可能。
在这张1870年代拍摄的钟楼广场的照片中,钟楼和碑亭倒映在积水中,安静祥和,但淤泥和污水也势必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自打明朝迁都之后,都城的老百姓日常了解时间,掌握时间,还是靠钟鼓楼的报时,这方法是没变。但是朝廷在开关城门的程序上是做了一个重大的调整。什么调整呢?不但统一了开关城门的时间,刚才我说了晚7点关,早5点开,而且安排九座城门的开关要由提督九门内官统一指挥,提督九门内官在哪指挥呢?
提督九门内官是有一定职务、一定权力的太监,在皇宫里有他的办公场所,但是他监管着九座城门的巡视、检查,他也不能成天坐着轿子到那儿去办公,他也得下轿、喝点水、歇歇腿的,所以朝廷就决定在崇文门城楼上给提督九门内官专门安排了一间办公室。这个决定就一直延续到清朝。所以刚才我说清朝的税官,他在崇文门办公,是从明朝延续下来的。
每天的傍晚和清晨,提督九门内官或者由他指定的下属、得力干将,就在崇文门要注意钟鼓楼的报时。当听到钟鼓楼这个定更的鼓声或者早晨听到钟鼓楼出更的钟声了,提督九门内官所在的城门,当初叫文明门,后来叫崇文门,城楼上就开始敲钟,确实这钟声比点声大。城楼下守卫城门的守卫就一边喊着关城门,一边让准备进城或者准备出城的老百姓快点走,他们就招手做关城门的准备。虽然打点的声音比敲钟的声音小,但是他音频比较高,声音也比较独特,那么就足以让本座城门里外周边的老百姓听得清清楚楚。
其他八座城门的守卫听到崇文门传来的钟声后,就打响各自城楼上悬挂的点。这点在上一期我发图片了,铸铁的,悬挂起来。那么,城楼上守卫去打点,一直这么延续。这种方法不但保证了九座城门,这开关城门的时间一致,而且方便了进出城的老百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比如说家在城里的人,他出城办事去了。这个距离城门有一段距离比较远,那么他打算是在晚上关城门之前要进城要回家。要是以前的话,在元朝的时候,听到钟鼓楼的鼓声之后,再往城门这儿赶,就来不及了。就有可能被关在城门外边了。真要是关外头,他就只好在找个旅店凑合一宿,要是穷人就住不起旅店了,可能就得在城门洞里头窝一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就不敢卡着关城门的钟点。但是那会又没有手表,他就得提前进城,相对就不是太方便,提前多长时间也说不好。可是从明朝调整方式之后,还是这个人,他听到了钟鼓楼的鼓声,他再往城门这儿赶紧走,等到城楼再打点的时候,他也走到城门口了,就不至于被关在城外了。
聊这么一大段,就是说九门八点一口钟的来历。实际上崇文门上的钟声,是给其他八个城门发出的开关城门的信号。当然崇文门城楼上敲完钟,城楼下面的守城人员就可以开关城门了。因为崇文门不用打点了,钟声敲完了就可以开关城门了。一般的老百姓他不知道敲钟和打点的关系,不知道是崇文门给其他八个城门发信号,就看见听见崇文门开关城门,这几百年就是敲钟,其他城门是打点。就觉得怎么不一样,有点奇怪。所以就有了九门八点一口钟这么一句老话,这老话在北京就流传了几百年。
主讲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文字整理 | 亮亮
录音整理 | 马玉明
编辑 | 黄加佳
来源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流程编辑 刘伟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