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独坐敬亭山学习实录(李白独坐敬亭山学习实录)
自去年10月份以来,陆陆续续写了多篇习诗录。本次是第一次系统地介绍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今甘肃静宁,生于西域碎叶城,幼时随父迁居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41岁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彰显了自身才华,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奸臣与权贵谗毁,仅一年多就离开长安。43岁时,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55岁的他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安徽境内。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他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用后人的话说就是: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今天复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原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大意是:天上有许许多多的鸟儿,一只一只的,全都高飞远走,消失的无影无踪。天空中,仅有一片孤单的云彩,它也不肯稍停片刻,悠哉悠哉,独自悠闲地飘向天边。这里,除了敬亭山,似乎一切都离我远去,山中显得格外清静。我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彼此都不满足于现状,仿佛永远也看不够,这世上大概只有敬亭山愿和我作伴吧!
那年,李白已年近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被流放夜郎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看透了世态炎凉,加之,怀才不遇,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次,他独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构思巧妙,想象奇特,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了自身精神世界的旷世孤独。以前也曾提到,我常常折服于古诗词的简之美,身为诗仙的李白,其炼字功夫更是了得,寥寥数语,前前后后,总共二十个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效果,绝对无人企及。整首诗看似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字字是情。这首诗通篇读来,让人感到十分恬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的孤独不是凄凉的孤独,而是浩瀚的孤独,是一种自我精神异常强大的孤独,所以,也只有李白的孤独才能称得上是旷世孤独。相对于浩瀚宇宙,人是如此渺小。也许,人生来就注定要经历孤独,我们不敢奢谈向诗仙李白学习,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强大的精神支撑,但起码也要学会勇敢面对孤独,走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一份自我慰藉。
2021年3月12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