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试点地区教师如何管理(教师县管校聘不等于末位淘汰)
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已经试点多年。按规划,今年将全面启动。
此项改革,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属于顶层设计。虽然老师们心怀疑惧,但该来的还是会来。
在相关讨论中,老师们最关心以下几个问题:
- 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末位淘汰?
- 校长权力会不会变得更大?
- 是否导致优秀的教师扎堆优秀的学校,造成“马太效应”?
- 会有老师因此丢饭碗吗?
下面,笔者结合试点案例和相关政策,为大家解惑。
广东省的教师县管校聘试点工作开展得比较早,有位老师曾给我发来他们学校的竞聘方案:
1、直聘。校委会和中层干部、获县级以上荣誉教师,教育局直聘。
2、竞聘。教师演讲,领导和教师代表评分。
3、应聘。本校落聘教师,参加其他缺编学校二次竞聘。
4、再次落聘者,由教育局统筹安排。
这个方案是不完善的。确实可能变异为另一种形式的末位淘汰。
上世纪,不少地区也曾推行过教师末位淘汰制。统考成绩排名末位的,被强制调离,或轮岗学习。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失败告终。
以初中学校为例,三个年级,每个年级至少三门统考学科。则一所学校,至少有9人成为淘汰对象。学校本来缺编,不可能一次性调走9人。淘汰谁合适?这就有了操作空间,因此乱象丛生。
除此,末位淘汰制还强化了应试教育。教师为了保岗位,拼命抓成绩,加重了学生负担,体罚事件也屡禁不绝。
上述广东某学校的方案,教师能否校内竞聘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这比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末位淘汰制更糟糕。这是第一个不足之处。
第二个,这种层层淘汰制,只会让能力弱的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与县管校聘“优化师资配置”的初衷完全悖反。
4月7日,江西发布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指导意见》。笔者细读之后,发现这个意见,在其他地区试点方案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改进。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统筹,四个完善”。
三个统筹,是将人事、财政部门的一些权限,划转给教育部门。
以前,教师编制是到学校的,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教育部门的权限较小。一些重点学校,几十年来只有教师流入,很少有教师流出。改革以后,人事部门只统筹编制总量,教育部门具体调剂,权限就扩大了。这是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顺利实施的前置条件,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四个完善,指的是“完善按岗聘用、退出、轮岗、权益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这些,才是老师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该指导意见的大致框架,与前述广东某校的竞聘方案基本相似,但针对一些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这是最大的亮点:
1、参加交流轮岗的对象,是“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任教达10学年以上”的教师。
2、学校制定的教职工竞聘方案,必须充分征求学校教职工意见,并经老师大会或教代会审议通过。
将参加交流轮岗的对象,限定为“在同一学校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是非常务实的做法。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任何一所学校,教师队伍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否则,教师无恒心,只注重眼前利益,学校也不会着眼于长远。
第二、可以减少对轮岗教师的情感伤害。“被淘汰”与“必须参加流动”,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很多老师害怕轮岗,未必是农村学校有多么凄惨,更多的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其实,现在农村学校待遇更好,评职称的机会也更大。
竞聘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直接回应了广大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校长权力扩大,或借机排除异己、践踏普通教师的合法权益。
如果整个竞聘过程由校长一手操控,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制度永远比道德自觉更可靠,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校长们会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
有了这个前置条件,可以有效制约校长的权力。如果学校制定的校内竞聘方案不合理,在教代会上将无法通过。
最后回答前面提出的四个问题:
一、教师县管校聘不是末位淘汰,目的是优化师资配置,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
二、竞聘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才能生效,可以避免个别校长操纵校内竞聘。
三、必须限定参加流动的教师对象,必须设计吸引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的规则,避免“马太效应”出现。
四、违反师德和违法犯罪,才会导致教师丢饭碗。教师县管校聘,不是让教师人人自危,是为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综上,教师县管校聘,不等于末位淘汰,也不是给校长扩权,真正意义主要有三个。一是优化师资配置,二是实现教育均衡,三是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对于教师县管校聘,您还有别的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