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法老游记(游埃及记3一半海水)
尼罗河从南往北流入地中海,红海几乎与尼罗河平行,是狭长海域,在北边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我们从卢克索离开尼罗河河岸,往东靠近红海边的洪加达,一路上,左边是漫漫黄沙,右边是碧蓝的海水。身边的小伙伴讲述着《圣经·出埃及记》的故事:摩西听从耶和华晓谕,带领以色列人征战一生,为了逃过法老的追兵,用权杖劈开红海,去往他们梦寐以求的迦南地。
我们入驻了一家依海而建的酒店,几十栋别墅建筑环抱着一大片沙滩。红海的沙滩上西方人远比东方人多,中国人更是稀罕了,本人好几次被热情的埃及人拉过去合影,跟个吉祥物似的。
埃及的天空并不蓝,我猜想是沙漠地带沙尘扬在空中的缘故,不透亮,不过海水却是亮堂堂的,蓝绿蓝绿,像宝石般透着光。尽管在酒店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享受红海的沙滩、浮潜,可这么美的海定要乘船出海才不算辜负。
因为没有任何河流的淡水注入红海,且沙漠地带雨量稀少,红海成了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不红,海水蓝色绿色相间,水质清澈,和所有没有受到污染的海域一样,水下有缤纷的珊瑚和漂亮的鱼群。
浮潜的时候,大大小小颜色各异、体型怪奇的鱼在我们身边游过,听说小丑鱼“尼莫”常驻这里,我们没有遇见,我遇见最美的鱼长着宝蓝色的尾巴,鱼鳍是耀眼的明黄,身子墨绿,这色彩搭配着实惊艳;还有一种黑色的鱼,半米宽,像一面巨大的带着荷叶边的扇子......
它们在水里畅游,我们戴着潜水面罩,穿着笨拙的救生衣,瞪大眼睛看着它们傻乐,此刻,人像极了一群趴在水面的低等生物。
出海遇见海豚是最大的惊喜,大约十多头海豚,突然出现我们的航路上。海豚像一群孩子似的追逐轮船玩耍,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伏水里,我们则兴奋得尖叫。可能嫌我们太吵,大惊小怪的,跟了几百米后散开了。
网上说,轮船行驶产生的波流让海豚游起来比较轻松,也有说,轮船的螺旋桨产生的尾流把很多小鱼掀晕,海豚刚好捕食,所以不管怎么样,海豚们是来占便宜的,难怪它们看起来挺高兴的样子。
海鸥也一路跟随着我们的船,这精灵般的生物早已习惯了向水手们讨吃的,等待着水手将切好的鱼肉和西瓜抛向空中,它们一接一个准。海鸥稳稳地控制着飞行速度,始终和轮船航行速度保持一致,像是定格在空中。
深灰的翅膀,白色的身子和尾巴,黑色的头,赭红的嘴和爪子,不停地扑打着翅膀,盘旋在我们头顶上方不过几尺高,触手可及,美丽不可方物。
出海让我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平等、和谐共处。
红海北部附近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站在海边,世界被一望无边海水和一望无际沙漠分割成两半,眼前无路可寻,梦幻迷离。
从酒店出发,在起伏绵延的沙丘驱车半小时,深入沙漠腹地,有一处贝都因人生活的地方。贝都因是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他们身材颀长,一夫多妻,族内通婚。在埃及的贝都因人不承认自己是埃及人,它们是一千多年前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过来的,并且一直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他们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不肯定居城市,即使无水无电,三千多年来,也一直保持着游牧状态,保留传统的族长制。
这里我见到了真正包裹到只剩下眼睛的妇女。由于埃及是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妇女有戴头巾的也有不戴的,即使戴头巾的伊斯兰妇女也都露出脸庞,像贝都因这么保守的伊斯兰很少见。我不好意思拍照,因为看不到表情,语言也不通,我不知道她们是否乐意与我们交流,只好远远地观望。
沙漠里的动物出奇地安静,骆驼和小羊低眉垂眼,眼神透着温顺,大概是因为沙漠太热,“心静自然凉”,它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尽管在贝都因的村庄逗留的时间不长,可他们还是拿出了“上好”的食物和水烟招待我们(可我实在吃不下)。一旁抽烟的司机大叔看我独自游荡便招呼我过去聊天,一面给我递烟(谢过),一面夸我漂亮(客套)。我俩用简单的英文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他问我工作怎么样,我问他天天来这里会不会无聊。他抽了口烟,微笑着对我说:“I love the Sahara!I love the sun!”
我们坐在夕阳下,遥望远方,三俩只骆驼正驮着贝都因人回家,翻过沙丘的一片空地上,木头和茅草搭起的棚子是他们的家,蒙着面纱的女人正忙着做晚饭,喂牲口。此时的撒哈拉,静谧,迷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