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生死由命(独家述评眼前是病)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生死由命(独家述评眼前是病)(1)

图说:前晚,在吴孟超院士长期工作过的东方肝胆医院,前来吊唁的市民络绎不绝。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郜阳/文

“医者仁心,吴老千古。我们无法抵挡浪潮,但永远记得灯塔。”

“爷爷放心,定会牢记教诲,仁爱待人。愿星河璀璨,一路也有无尽的爱与温暖将您环绕。”

一束束寄托哀思的菊花,渐渐环绕成花海。红着眼眶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边走边回忆着过往的故事。昨天,上海的天终于晴了,明媚的阳光照进灵堂前的花海,映照着无数张卡片上的道别。留言卡上的诉说,字字动人,可那位老人,再也听不见了。

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走了。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从17岁立志回国从医报国,到97岁仍然奋战在无影灯下,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威胁人民生命的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

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1960年,他打破了这个尴尬的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脏手术的外科医生。这年他38岁。此后的日子里,他创造了一个个纪录:为4月龄女婴切除肝母细胞瘤、切除重达18公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这些纪录也许会被打破,但吴老坚守手术台的时间纪录,前无古人,恐怕要后无来者了。

他有一双神奇的手,比一般人的手要小,显得精致而灵巧。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手,因为他知道,没有一点儿茧的手,才能更敏锐地感觉到病人肝脏内部的微妙信息。配合他做手术的护士说,吴老的手指上长着“眼睛”——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他的学生说,吴老敬礼时手有些微微颤抖,可只要一握住手术刀就不抖了。

“谢谢”这两个字,或许是吴老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在医院门口,有病人一见到他就扑通跪地,递上被判了“死刑”的CT片。耄耋之年的吴老,就举着CT在太阳底下站着,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还有救,来住院吧!”这是天底下最动听的声音。

从他第一次拿起柳叶刀到离开手术台,整整70多个春秋。一万六千多名病人,因为他而脱离了生命的绝境。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很多患者的记忆里,总有一幅这样的画面:在给病人检查前,吴老总会把听诊器焐热;每次做完检查,他都会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90多岁的老人啊,查房时最常做的一件事,是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认识您30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叹口气说,力气越来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与吴老合作多年的护士长程月娥曾写下这样一封信。听到这些话的吴老,已经96岁了,他还不舍得放下手术刀,他还想着救更多人,他还希望能多带学生,多教年轻人……

他用一生的坚守,告诉所有人,医生究竟该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他用一生的奉献,寄语年轻的学医者: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更多——别人的感念!

斯人已逝,精神不朽。攻克肝癌的梦想,由他开启,也将激励一代代医者接续奋斗。遥望光年之外,那颗“吴孟超星”,明亮永恒。

四位年轻人,走到医院的花海前,唱响了《国际歌》,这是吴老特别喜欢的一首歌。他们脚边鲜花丛中的卡片上,写着年轻杏林人的承诺:“我们会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