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约定的等待期(说说保险合同里)

在保险合同里,有各种各样的“XX期”,它们分别代表什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保险合同约定的等待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合同约定的等待期(说说保险合同里)

保险合同约定的等待期

在保险合同里,有各种各样的“XX期”,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等待期:这是防止带病投保的一种设置,只针对医疗、疾病、身故这类责任,意外是没有等待期的。

等待期内因疾病身故,因病就诊或者确诊为保险责任内的疾病,保险公司不赔钱,但会退回保费,合同终止;如果发现投保人是恶意投保,带病投保,故意不如实告知,那么,保费也不退,合同终止。意外医疗、意外身故、伤残这类情况,不受等待期的影响,属于保险责任仍然会赔的。保障性产品(如重疾险、医疗险、寿险)都有等待期,一般是30-180天,时间的长短视产品而定,等待期的计算时间是从保险合同生效日开始计算,如果,被保人在等待期内因病身故,那么,保险公司不用承担保险责任,这也是防止骗保的一种手段。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设置等待期呢?这是保险公司风控的手段,防止逆选择。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疾病等待期,那么,很容易让别人钻空子,带病投保,因病死亡后就能获得一笔理赔金,那么,保险公司的损失就大多了。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就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运作,从而,可能还会面临经营不善而倒闭,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也是要盈利的,这样才能保证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损,才能保证可以正常赔钱。除了风控防骗保外,等待期的设置也是为了要保护所有投保人的利益。大部分投保人都是身体健康的,发生身故的机率低,带病投保的人群相对于健康群体而言,发生身故机率肯定要高点,但是,大家交的保费都是一样的,带病投保的人多了,理赔的人肯定也多,保险公司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就只能提高保费来平衡理赔,这样,健康的人群就要多付出保费才能买到保险,就是变相损害了这部分人的利益了。所以,等待期的设置,是基于公平的原则,希望大家投保的时候,都能做好如实告知的义务,让保险行业发展得更好。

犹豫期:这是客户在购买保险后的冷静期,直接影响到客户本金的问题,分为“期内”和“期外”两种。

在保险术语里,犹豫期也称为“冷静期”、“反悔期”,就是给投保人冲动消费后,有一个冷静思考要不要买这份保险的过渡期,如果觉得买错了,还有一个机会补救,也避免了后期可能会发生的纠纷。

犹豫期内退保,是全额退保,本金没损失;犹豫期外退保,只能退现金价值,本金有损失;犹豫期有时间限定的,一般是10-20天,视产品而定,计算时间是从签收合同后开始计算。如果是电子合同,则是投保成功后,邮箱收到电子合同的时间开始计算;如果是纸质合同,以业务员递送合同给客户,客户收到合同确认无误,签收合同回执,犹豫期开始计算。通常,长险才有犹豫期,长险指的是超过一年以上的产品,如重疾险、寿险、年金险、两全险、长期医疗险、长期意外险;短险一般没有,短险指的是一年内的产品,如普通意外险、医疗险、学平险、旅行险;如果超过犹豫期的时间才申请退保,就是属于犹豫期外了,这时候退保,那么,就不能全额退保了,只能退现金价值,这个现金价值表在合同上有显示,什么时候退,能退多少钱一目了然。

满期金:就是合同到期后,保险公司给你的钱。

满期给付的产品最常见的是两全险,如教育金和长期意外,就像我们去银行存钱,到期了就把钱拿回来,满期给付也是一样道理,当被保人活着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或者时间,保险公司就按照约定的金额,把钱给回被保人。

例如:孩子的教育金产品,一般是18-21岁每年领一笔大学教育金钱,到22岁的时候产品到期了,就一次性领回一笔满期金,合同就结束了。

保险合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买保险看条款,弄清楚与我们利益相关的时间段,以免掉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