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让你变得不一样(让书籍的魅力流入心田)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张慧莹

6月16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首届“悦读荟”在资源中心举行,校长陈铁成、副校长王宏参加活动,学府中学青春修炼营的小伙伴到场聆听,王迪、刘祎鹏老师主持。

读书会让你变得不一样(让书籍的魅力流入心田)(1)

王宏表示:“书籍精神的传递,能让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年轻人从事教育行业应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今天的‘悦读荟’能体现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让学府中学的新生力量共品书香,共同成长。”

首届“悦读荟”,所有人跟随三位分享人一起走进书中的世界,体味悲欢离合。

“好好说话”——《非暴力沟通》

分享人:徐佳欣老师

读书会让你变得不一样(让书籍的魅力流入心田)(2)

徐佳欣老师将对本书的理解分为三个方面——理解、运用、启发。

首先是理解本书所讲的内容,其中“暴力”,指行为暴力、语言暴力、情绪暴力,而本书的主要意图是利用“沟通”来化解语言暴力和情绪暴力,简而言之就是“好好说话”,为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异化沟通(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作者提出以下两个解决步骤:

怎么说?一是观察:区分观察与评论,描述客观的场景;二是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区分“感受”与“需要”;三是需要:要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平复你的情绪;四是请求:提出进一步的引导和建议,让对方用你能接受的方式来回应你。

怎么听?一是全神贯注的倾听;二是反馈接受的信息;三是创造充分表达的条件。

接着,徐佳欣老师分享了自己在阅读本书后启发。

一方面,理解愤怒,洞察自己的感受。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而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冷静——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反思——想一想为什么会生气;澄清——体会自己的需要如何调整;表达——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另一方面,感受尊重,学会诚实对待自己。减少对自己的指责和批评,是对自己的尊重。从“我不得不做”到“我选择做是因为……”,同时坦诚表达自己的需要。

“概念创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分享人:陈徐兴老师

读书会让你变得不一样(让书籍的魅力流入心田)(3)

陈徐兴老师从“躺平”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回溯了中世纪欧洲宗教神权控制下的社会状况,简要介绍了文艺复兴的源起和宗教改革的背景。随后,通过对马克斯·韦伯书中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核,揭示了新教伦理尤其是加尔文教的核心理念在早期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根植于社会传统的概念创新和概念解释对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促进力,引发听众对于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追寻理想”——《理想国》

分享人:刘星宇老师

读书会让你变得不一样(让书籍的魅力流入心田)(4)

刘星宇老师从柏拉图的生卒年代和本书的叙事方式引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始讲解苏格拉底的观点。第一卷主要围绕“正义”这一话题,苏格拉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定义“正义”,因此,苏格拉底是通过不断的提问题,刺激哲理的诞生的“助产士”。第二卷中,苏格拉底尝试去阐述自己的观点:任何一个城邦都要统治者、卫士和劳动者这三种角色,分工配合共同维护城邦。随后,刘星宇老师重点讲述了本书中最重要的三个比喻——日喻、线喻,还有洞喻。

最后,刘星宇老师提出问题,苏格拉底的理想国真的可能实现吗?本书第八卷中,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理想国只出现在我们的言语之中,理想国并不存在。可是理想国不存在,我们就不追寻了吗?不,当然要追求!《理想国》中的国家只是一个类比,它类比的是人。我们可能不够尽善尽美,但仍然要坚持在精神层面的追寻与探索,让真理从我们的身体里诞生出来,获得美好的品格。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本次学府中学首届“悦读荟”,为青年教师打开阅读途径,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了教师的素养,让书籍的魅力流入心田。

审读:喻方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