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成长能量从哪里来(记者实地探访蚂蚁森林)
热衷于在蚂蚁森林收集能量,并种下一棵棵树的你,是否曾想过亲眼看看那些树?
最近,贝壳财经记者就收到了邀请,成为森林探访团的一员,从北京出发前往鄂尔多斯的独贵塔拉镇实地参观蚂蚁森林238号林及565号林,它们都分布在库布齐沙漠上。
本次的森林探访团,有媒体记者、大V博主、环保专家、环保研究员,还有蚂蚁森林的资深用户,大家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只为亲眼见证那一棵树,但旅途的最后,收获的远远不止一棵树。
探访开始!
9月26日,记者从北京大兴机场坐飞机,一个多小时后便抵达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从机场到独贵塔拉镇还需搭乘3个小时左右的车,最终在独贵塔拉镇边上的酒店落居。
9月27日,记者正式出发探寻沙漠中的绿洲,大巴车行走的公路穿越沙漠,两边种有不同品种的树,而就在数年前,路的两边还是一片黄沙。
库布齐沙漠的公路 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我们的第一站是体验沙柳种植,这是一个耐旱的树种,是防沙治沙的先锋。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种树无非是挖个坑后再把树苗种进去,浇水便可。但记者在现场看到了种植沙柳的新奇工具。
微创植树技术 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叫“微创植树技术”,在体验沙柳种植的现场,两名种树人一人手持铁质水管,借助水流的冲力,反复在沙地上打孔,达到一定深度后,另一名工人立刻把两根长约1米的沙柳苗埋入沙中,与此同时,水管继续向孔周边冲水,直到沙子将孔洞封严。经过简单的教学后,不少森林探访团里的成员也开始体验,确实简单方便,即便是新学者,两人打配合不到10秒钟就能种好一棵沙柳。
据了解,亿利公益基金会是蚂蚁森林在鄂尔多斯地区沙柳种植项目的在地执行方。亿利库布齐治沙副总工程师常朝辉告诉记者,传统植树必须要经过挖坑、植苗、填土、浇水等步骤,种一棵树需要十几分钟,而现在采用微创植树技术,十秒可以种活一棵树,可节水50%,通过这种方法种树成活率从50%直接提高到90%,保存率提高到80%。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微创植树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通过传统方式,工人一天只能种100多棵树,但通过新技术,两位工人一天就可种2000多棵树,每人每天可获得500元左右的收入,一举两得。
据统计,蚂蚁森林的生态公益项目累计创造了329万人次的种植、养护、巡护等绿色就业岗位,为老乡们累计劳动增收4.9亿元。
记者在沙漠上还看到了花,属实激动了一番。
库布齐沙漠上的花 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下午,我们便驱车前往蚂蚁森林238号林,面积达2.5万亩,总共种有200万棵树,这片森林于2018年种下,如今高一些的树已超2米,这都是蚂蚁森林用户“云”种下的树。
蚂蚁森林238号林 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我在当天的分享会上还看到了238号林的五年,2018年时崭新的树牌现在已经斑驳,但当年光秃秃的“木棍儿”也已长成一簇簇沙柳。
一块树牌的五年
随后,我们又驱车前往蚂蚁森林565号林,这里种着90多万棵树,虽然种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也有不少树已经开枝发芽。能够感受到大家在“云”上种的树真的点绿了沙漠。
蚂蚁森林565号林 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大家知道,我们在蚂蚁森林上搜集能量,到一定数量便可种下一棵树,但这棵树如何从手机上走到沙漠里,我想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这次,记者作为森林探访团的一员,也大概了解了一下整个流程。
一棵树从线上到线下的旅程
对于个人来说,每天只需要“点点点”便可种下一棵树,但要把树从手机挪到沙漠,大概还需要经过约10个步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6年来,蚂蚁集团通过蚂蚁森林协议捐资,由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在各地实施生态类公益项目,已参与了全国19个省份的生态建设。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总量超过2亿棵。
通过这次森林探访团活动,记者还了解到,除了蚂蚁集团外,还有许多企业、公益组织常年活跃在防沙治沙的一线。
比如当地的亿利集团,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库布齐沙漠治沙,至今已有30多年。
又比如独贵塔拉镇什拉召治沙站站长贾文义,他是鄂尔多斯杭锦旗治沙的“沙三代”,早在50年代初,贾文义的爷爷陈宝荣便从准格尔旗骑着骆驼来到杭锦旗,与20多名工友背着窝头、咸菜和水在沙漠里栽树,成为杭锦旗什拉召治沙站的第一批治沙工人。
截至2021年,库布齐沙漠已完成修复治理900多万亩,植被覆盖度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3%提升到53%。
我想,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企业和个人,在与荒漠较量,在与动物的濒危较量,在与被污染的土壤较量,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守护着绿色中国,也守护我们每一个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