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一、教学建议(一)领域整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

一、教学建议

(一)领域整合

整合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三大领域内容,以研

究性学习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解决问题工其,分信息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表达三部分为主要内容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

整合教学;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劳动技术基本技能及创新技术为

主要教学内容的创客教育课程(如:Arduino、AppIRventof)。

(二)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要在学期初确定,以学生学习项目设计学习任务,

一个项目可以视为一个大任务,大任务由若干子任务组合而成,一

个子任务为一个课堂学习任务,一个课堂学习任务可分解为若干

操作要求。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

体现以“以‘大任务’解决为目标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的要求。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三)活动组织

学习活动场所以多媒体机房和功能教室为主,也可根据任务

需求适当安排其他学习环境(如:在校内外开展数据采集、问卷等);

72活动组织要多样有层次,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

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四)学习指导

注重有效学习,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如:教材、导学案等)开

展学习活动,倡导采用微课、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指

导,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学习方

式。

(五)多元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利用课

堂提问、任务布置、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课堂巡视、作品展示

等方式,及时了解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及

改进的作用;一学期不少于一次的终结性评价,测评方式要灵活多

样,可以采用项目评价、作品评价、试题测试等。过程性评价权重

不低于 40%。

(六)规范技能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要实时更新本学科的知识,

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要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技

能,除了规范日常的教学行为还要规范技术行为,要能熟练使用常

规系统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具备专业的学习能力,同时具备较高

的信息素养,具备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常规故障的能力,具有创客思

维和必备的创客行为。

(七)创客空间

要充分发挥校园创客空间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交流创客心

得、提高创客技术和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发挥学生特长和创造才能

73的重要载体。校园创客空间有专人负责,要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学

期要有计划定期开展创客活动。

(八)德育渗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德育渗透,融入一些当今社会应用

信息技术的实际案例,采用分析、辩论、演讲等方式,引导和培养

学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

二、具体课型要求

(一)理论课教学

1.理论课教学要增添趣味性,运用多种教学平台,把原本死

板的概念讲解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目了然。

2.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问题竞答、辩论赛等方式

强化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策略与方法等知识点。不给知识点,不划

范围,出的题目并不局限于课本知识,但是围绕主题展开。

3.把理论课上成操作课。把教学的知识点用课件播放出来,

让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答案。

4.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当考师。采用自我推荐的方式,让学

生准备理论课并上讲台上课。

(二)操作课教学

1.操作课教学要增强学生的自律性,采用纪律措施约束学生

的不良行为。建议采用机房座位号与教室座位号一一对应来监督

机器的使用情况;通过即时对不良行为的处理,来强化学生的自律

行为。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发展水平的个别

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策略。在备课时应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

7475

学生的能力差异,提出与目标相匹配的易、中、难三个档次的教学

要求。

3.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

能、达成教学目标,完成任务。建议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构建科

学的问题阶梯,任务的设置要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动手去完成。

4.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团

队精神”的力量,发动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任务并努力实施,最后通

过协作完成任务。

(三)作品课教学

1.采用分组学习模式。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

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每个班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

与老师一起进行辅导。

2.采用作品评价模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灵活的评

价方式。建议采用除教师评价外的学生互评和自评,尽量给学生对

自己研究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评价时注重激励性评价的

同时,也要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四)整合课教学

1.要有明确的“整合”目的。“整合”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

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站、信息搜索、

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与远程学习)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优化教

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

创造思维、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的全面提高。

2.要坚持整合“整合”要素的个性特点。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功能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既促进了

学生学科智能水平的提高,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了应用信

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