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

1906年,日本近代大文豪夏目漱石发表了长篇小说《少爷》。其实单从篇幅来看,这本小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长篇小说中相对娇小的存在,也仅仅只有十万余字罢了。

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1)

但在《少爷》中,夏目漱石一改往日松散的文风,情节紧凑,语言简练,一气呵成。再加之本文讲述了性格率真的“少爷”来到穷乡僻壤,与当地学校不良的风气坚决斗争的经历,因此通篇读罢只觉得酣畅淋漓,怎一个爽字了得。

然而,在故事表面展现出来的爽感背后,却又总透着一股深深地无力感。乍一看似乎代表正义的少爷一方大获全胜,但仔细一想却又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么简单。或许,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生活留给我们的最大骗局。

1、优缺点并立的率真少爷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少爷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地是极为成功。

“我天生一副亲娘老子给的炮筒子脾气,一点即着。就为这个,打念小学那会儿起,没少吃过亏。”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对少爷性格的总结,再加之夏目漱石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因此很容易在读者心目中营造出一个大大咧咧,直来直去,大声说着“亲娘老子”的少爷形象。紧接着小说又通过描述少爷因被同学激将,直接从楼上跳下去,为跟同学打赌,而用刀去切自己的手指等情节,进一步强化读者心目中少爷虎头虎脑的特征。

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2)

读者读到这里,想必对于少爷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太好。虽然少爷并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这种过于莽撞的性格当然也不是为人所推崇的。但这恰恰就是夏目漱石的高明之处,他先给人物定下一个主基调,去描述人物复杂个性中有缺陷的一面,再慢慢去填充人物的优点,从而让人物逐渐立体化且为读者所喜爱。

“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任何一门功课,尤其是什么外语啦、文学啦,一听就头痛。要是拿新体诗来给我读,估计二十行中连一行也看不懂。于是我想,既然什么都不喜欢,那就学什么都一样了。”

在后文我发现,少爷虽然有些过于大大咧咧,但这种性格在某些时刻也能带来积极的效果。比如在考虑学习什么课程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如果我什么都不喜欢,那我干脆什么都不学,破罐子破摔好了。但少爷率真的个性却让他独辟蹊径地产生了反正什么都不喜欢,那就学什么都一样的观念。不可否认,少爷的这种看法往往能够在我们面对困难时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而不至于让我们沉溺于负面情绪的泥沼中自怨自艾,怨声载道。

此外,少爷耿直的性格也让他拥有绝对朴素的正义观。在学校任教时,他十分瞧不起红衬衫、马屁精、校长山狸等人的虚伪做作、浮夸造作,而跟性格豪爽的“豪猪”相处得极为融洽。面对学生们的处处针对,他也绝不认输,宁可在学生们藏着的教室外蹲一晚上,也要抓住这帮违反纪律的学生。

这些都让少爷的性格显得十分立体,他似乎从小到大都是一样的炸药桶脾气,都是一样率真洒脱的个性。尽管有时这样的性格也让他鲁莽行事,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但其身上表现出来的嫉恶如仇,坚守正义的品质,也让读者对他的喜爱超过了对他的反感。而他人格上的不完美,也更使得这一人物显得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保持天真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个性率真的少爷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他乡生活下去。少爷所在的学校位于交通不便的穷山僻壤之地,环境的封闭使得学校以及其所处的乡村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腐朽气息。

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3)

第一,这种封闭性带来的腐朽最初表现在当地居民在对小事的敏感性。

“不过也难怪,住在这种一个钟头就能跑遍全镇的小地方,外头什么消遣都没有,出了个“天妇罗事件”就当作日俄战争似的说个没完。”

所谓的天妇罗事件,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少爷只不过是因为怀念东京荞麦面的味道,而在街上偶然遇到的一家面馆里一口气吃了四碗荞麦面,恰好被路过的学生撞见。于是他们便把这件事拿来大书特书,在教室的黑板上写满了天妇罗先生五个大字,嘲笑少爷吃的太多。

从今天来看,学生的举动当然是有些难以理解的。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村落里,消息闭塞,沟通困难,为了排遣嘴巴的无聊,生活于此的人当然只能以讲述他人的“风流趣事”、“个人隐私”为乐。在日剧《中学圣日记》里,女主所任教的地方的居民就以谈论他人的私生活为乐。

第二,环境的封闭也使得这里的落后思想更为根深蒂固。

少爷的同事老秧瓜原本与当地数一数二的美女麦当娜有婚约,但却因为家道中落而惨遭排挤。最后麦当娜抛弃了老实巴交的老秧瓜,转而投入了学校的高管红衬衫的怀抱。可见,麦当娜违背婚约的根本原因在于老秧瓜从大户之家变成了一穷二白,连赡养自己母亲都费劲的贫穷家庭。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人的追名逐利之风。

第三,因为相对封闭,这里的保守势力尤其强大。

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4)

都说学校是一片净土,我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一直叮咛我要好好珍惜学校的生活。因为等到我步入社会之后,很难再遇到像老师、学生一样真诚相待的人。但夏目漱石偏偏就要把学校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的地方构造成封建势力盘踞的堡垒,无疑更是增强了冲突的张力。

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5)

夏目漱石这么安排其实也情有可原。1890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颁布了《教育敕语》,但教育改革的目标却并不是解放思想、培养人才,而是把学校教育的道德标准纳入天皇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轨道。

这就使得当时的教育界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并不关注。《少爷》中基本没有描述老师私下里约谈学生的情节,仿佛老师只是一个按时上班打卡,按时下班的工作机器,一旦在课外就是与学生完全脱离的两个互不打扰的群体。夏目漱石毫无疑问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才在文中借豪猪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

“我认为,所谓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问,也要将高尚、正直、武士般的情操注入学生的内心。与此同时,还应当一举荡尽野蛮、轻浮、狂妄之歪风恶习。如果因担心抵触情绪而加以纵容,害怕事态扩大而姑息养奸,那么,此种歪风恶习何时才能肃清呢?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就是为了要肃清如此歪风恶习而在此奉职。倘若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还是趁早不做教师的好!”

除了不负责任之外,当地的教师还有着勾心斗角、拉帮结派、道德素质低下的缺陷。红衬衫作为学校内学历最高的老师,深受校长宠爱,可谓前途无量。但学业水平的高超,却掩盖不了他思想道德的败坏。

作为一名老师,他勾结“马屁精”、校长“山狸”排挤老实巴交的老秧瓜,还挑拨离间少爷和豪猪的关系,教唆学生在少爷值班时大搞恶作剧。最可气的是,他们一方面在例行会议上有板有眼地声称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背地里却出入秦楼楚馆,如此表里不一,实在令人作呕。

当然,这些事对于少爷来说都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学校学生捉弄他,他就和他们斗争到底,依旧我行我素地做着自己爱做的事,完全不在乎他们的嘲弄。当地人追名逐利,他就搬到一户相对偏远的人家去做,干脆减少跟当地人的往来。红衬衫没事假装热情,少爷要么拒绝,要么勉为其难地跟着他们去郊游,但绝不参与他们的话题。这样的话,即便当地的风气再怎么恶劣,自己也能独善其身。

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6)

然而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首先,让一个性格耿直的人天天在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乌烟瘴气之地长久地待下去,本身就是痴心妄想,少爷在乡下时无时无刻不想着能早日回到东京。其次,就算你洁身自好,不主动招惹他们,这帮虚与委蛇之徒也不会放过自己。

少爷和豪猪就是这样,还未等他们主动出击,红衬衫便已经使出阴险的招数让他们陷入了绝境。最后,豪猪不得不先行离开学校,而少爷也只能从学校辞职。

即便少爷和豪猪最后抓到了二人的把柄,将他们狠狠地揍了一顿,然后坐火车回到了东京,但这样解气的结局却也只能了却一时之恨罢了。

因为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红衬衫、马屁精这样的虚伪之徒,但讽刺的是,这样的人却往往能够得到青睐,身处高位。于是站在下方仰望他们的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是丢掉正义和真诚,去和他们一起虚情假意;还是一腔热血,绝不回头。

这个时代有一句话,知世故而不世故,很是为人推崇,似乎人人都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但很遗憾的是,在现实面前,梦想往往不值一提。

因为除了这句话,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人不能不懂人情世故。对自己说这句话的人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想至少肯定不是让我们单纯地懂,他肯定还希望我们在懂的理解上加以运用,不然我们何必要懂呢?所以,懂人情世故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你也要变得世故。

这其实是非常矛盾的,每个人都被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拉扯、纠缠着。我们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少年心性,但另一方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又确实在这世上寸步难行。少爷揍了红衬衫,回到东京,这并不是他的胜利。因为在这胜利的同时,他还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工作生涯,而他的率真与耿直也没有拨开乡村上弥漫着的浓雾。

在人情世故中处处碰壁(知世故而不世故)(7)

而哥儿的原型,夏目漱石,就是以自己在松山任教时的遭遇写成了这部小说。小说之外的夏目漱石本人的经历也非常值得思考,因为他之所以前往松山,就是因为“人世太下流了,太不尊重人了,那些污浊的家伙,根本不顾别人,胡作非为”。他本以为松山能够给予他一定的宽慰和希望,没想到这里跟浮躁的东京相比没什么不同。于是夏目漱石这才决意要通过小说展现这丑陋的人间世。

夏目漱石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当然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典范。但我们同时也发现,现实中的夏目漱石早已因为其不世故而无路可走。

“人生是一大修罗场”,连创造小说的作者都已经发出了如此感慨,身处于小说之中的少爷又真的能逃离这污浊人世编织的罗网,寻求真正的解脱与自由吗?知世故而不世故,大概是生活留给我们的最大骗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