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

今天下午,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在都市快报社举行现场评审。

本次大赛共收到94910篇投稿,前期经评审委员会多轮严格筛选,最终,1359篇征文入围最后一关的现场评审。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1)

15位重量级评委现场评分全部“盲选”

本次大赛的现场评审环节,由杭州市教育局邀请到15位重量级专家,有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也有市、区教研室的专家。

这批老师都是副高职称,有老师多年参与中考命题,也有不少老师有丰富的作文比赛评审经验。可以说,各个是语文、作文教学领域的“大咖”,经验丰富。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2)

评审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3)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4)

开始后,所有入围作品按编号存入每位老师的电脑中。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大赛的评选打分全部采用“盲选”形式。老师们面对的每篇作文,都隐去了学校名称和学生姓名,仅保留学生在读年级,以供参考。而且,每一篇作文都有多位老师分别打分。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5)

精心选材,加上细腻的文字就是一篇好文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我的春节——读好书·讲故事·续传统·过新年”,不少同学在假期里确实读了几本书,写出自己的感受。更多同学则是畅谈家乡见闻,讲述家风故事、春节感想等。

老师们分组评审,遇到佳作,有人会忍不住分享其中的妙句。看到有争议的文章,大家也会好好讨论一番。一位老师说:“从近10万篇投稿中杀进终审,每个孩子都不容易,所以评分要慎重再慎重,这样对大家才公正、公平。”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6)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7)

小学组的6位老师,都为一篇写红包的投稿点赞。

一位老师说:“你看,这篇投稿写了五六十年代的红包,是一张红纸,后来有了设计精美的各式红包,到了现在,绝大多数是电子红包。”另一位老师点头赞同,说:“时代的变化,就从一个小红包看出端倪。选材不错,加上文字也细腻、干净,是篇好文。”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8)

春节怎么过,不少孩子从“吃”的题材入手,有老师开玩笑说“写得不错,看着都饿了”。不过,想要文章出彩,精心选材永远是第一位的。有篇投稿不写吃喝,不写放鞭炮,却另辟蹊径写了房前的一株梅花,在寒风中绽放,让人联想到坚守前线的抗疫人员。“这种文章,让人过目难忘。”一位老师说。

初中的6位老师集体评审时,争论不断,也惊喜不断。时不时有老师说:“这个孩子写的出天方是什么民俗啊,我都不知道,真有趣!”“我这里还有打塘的民俗,我也不知道。”他们觉得这样的题目,给了孩子们一个去发现传统之美的机会,特别好。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9)

杭州高级中学的高利老师是高中组评委,他说:“今年的征文质量高,让人眼前一亮。到了高中阶段,只有故事情节就不够了,文字也得跟上。有时,一篇文章里有一句出彩的话,就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有篇文章里写到一句‘所有童年都原地爆炸,分解成纸屑和硝烟味道’。”

本次主题征文大赛的最后获奖结果,将由杭州市教育局统一公布,爱写作的狮子也会在第一时间发布。

今年的投稿怎么样?每位评委老师都有话要说,一起来看看。

杭州市建兰中学书记周素颖:

小作者们能抓住一些小切口来表现春节记忆,春节情结和春节文化。文章中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几个特点,挺不错的:一是参与劳作的精神,许多小作者参与制作灯笼、年糕、汤团等,还原了很多生动的生活场景。二是挖掘出了许多我们今天可能都已经不太知道的文化传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三是孩子们能关注当下社会,文章结合了原地过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时事热点话题。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校长宋莉:

整体的文章看下来,我感觉诗情画意的孩子还是非常多。如今的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有文字驾驭能力的基础上,如果能做到“节”中有我,以我观“节”,写出对春节的感受与认知才是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节”中有我,指的是有真情实感,笔触细腻,而不是泛泛而谈。

以我观“节”,指的是在引用古代诗词、名著的过程中,能够从古观今,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这些诗词、古人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诗词、名人、名著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

我们写春节,应该不仅仅是描写自己春节做了什么,而是要将春节习俗和自己的感受串在一块儿,并做到传承、发展。

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科研副主任杨曙:

初中的小作者们一用细节描述他们的春节印象,一道道菜,一个个习俗,生动形象感性地展现了家乡各地的春节。二用巧妙的构思将过去和现在,将祖辈和自己,书籍与生活在春节这个交集中展现,赋予春节以不同时空的深度和厚度。三不足之处在于过于宽泛和空洞,有的与春节无关,有的只有蜻蜓点水的叙事,缺少有血有肉的细节。总的来说,能够展示过年的细节,有自己春节具体真实体验感受的文章,容易打动人。小一点,细一点,真一点,新一点,就是巧文章好文章。

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金铃:

因为提倡在杭州过年,今年学生的征文写作受到了题材的限制,但这是把双刃剑,很多同学的作文聚焦杭州的春节,写了在“浙”里过年,反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春节习俗,对传统文化,对家庭的亲情更多的思考。

如,不少同学写了留在杭州过年的矛盾和思考,找到了以往在家乡找不到的年味。

有同学写自己是南宋御街的一块青砖,看形形色色的人走过,写现代的人怎么过年,写以前的人怎么过年,视角独特。

还有同学写自己是一个“福”字,在传统文化中和现代生活中游走,出现在典籍或者现代的书本里,体会年味……

初中的同学,对写春联,舞龙灯,剪窗花,画门神等传统活动,对春节美食的制作,如包春卷,打年糕等观察和描写很细致,并且学会了把传统与现代生活相互链接,兼有江南风物之味,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我的春节”征文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可以引导同学们关注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

杭州钱江新城实验学校副校长文宏:

从孩子们的文章中,能感受到饱含传统文化的年味。比如文章中有提到春联、舞狮、剪纸、越剧,还有青梅酒、红灯笼,这些选材既有地方特色,又彰显文化传承。

第二点印象深刻的,是文章的构思非常巧妙。比如有一篇文章用第一人称,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福”字,带着这个“福”字去探索福的含义,并且从自己的福写到了国家的福,立意也不错。还有一篇《灶神的春节》,写了灶神来看‘我’家过春节,从灶神的角度写出家里浓浓的年味。

第三点,就是语言优美有韵味。

有一篇文章写老家一口腌肉的瓦缸,第一句就出手不凡:“家中一隅,坐着一口缸”;还有一篇写乡恋,文章结尾回味无穷:“春节已至,冬尽春期。温一壶乡恋,山河无恙,万事皆安。”

还有一位小作者写奶奶剪窗花“金属的刀刃如游蛇般顺滑行于红纸之上,划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弧。刀刃一拉,刀尖一挑,反复交错,一个个秀美的图案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用词准确,描写细腻。真是佳作不断,年味无穷啊!

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王伟:

文章中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能够融入自己看法的作文,就容易打到较高的分数,得到评委老师的肯定。

比如有一篇作文提到边防战士,感慨之所以有喜气洋洋的中国红,就是因为这些边防战士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这就是这篇文章最打动人心,与众不同的一点。

所有的作文看下来,也有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语言很优美,但是跟春节的关系不大;文章虽有自己对春节的体会和感受,但选材、结构雷同的现象较多。

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高利:

今年的征文质量很高,让人眼前一亮。除了文字表达功底、文章章法构思可圈可点外,参赛者比较好地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写我的生活和春节,写家乡年味的传统和时代感。

征文内容和关注点非常开放,非常多样化,让我们不仅领略了浙江11地市的不同春节传统,还看到了东北、河南、湖南、陕西等全国各地的“年味”;不仅展现了春节吃、穿、玩、祭的丰富细节,还表现了高中生关注传统与时代、继承与发展的睿思。

同时,我们还读出了高中生对疫情的关注、家人的关心,对生活小确幸的珍惜,对家国大情怀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专属于这代青少年自信、自豪和丰富善良——这是比文章更让我更感动的地方。

杭州第二中学书记王华琪:

“我的春节”这个主题征文,学生有很多出色的呈现,文体丰富,诗歌,散文,小说,各有美文;抒情,议论,记叙,多有精彩。“我”站在“春节”这个时间节点,面对年轮的接合,会产生许多思考和慨叹,尤其是面对疫情未散的辛丑年春节。

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写作思路主体上有三个向度:一个是“个体与社会”,“我”的生命生长与社会的变迁;一个是“传承与创新”,习俗的传承与文化的创新;一个是“物质与精神”,吃穿的物质体验与亲情的精神升华。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公室主任陈洁:

从高中学生对春节的关注,我看到学生视野开阔,而且很好地掌握了紧扣时代主题的能力。在他们的笔下,就地过年有了异地体验不同春节习俗的契机,疫情背景下不聚会但畅享到信息技术带来线上团圆的温馨延续,对举国欢度节日时边境战士们坚守岗位、铸就国家钢铁防线的由衷感恩,对支教教师全身心护卫祖国花朵、放弃与家人团聚的肃然敬意。

我也看到高中学生对挖掘春节内涵的细节的把握,令人欣喜。在春日的祭祖仪式上,他们会以三代人燃一柱清香时对祖先的共同崇敬,来架起心灵联动,加深了家之于成员的深厚意义;在古今文学作品中不同年俗到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传承,来表达时代更迭中生活品质的飞速提升,和民族精神不灭的美好。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语文教师胡珏:

参加评选的作文都很不错。有些作文,围绕一个事物的变化或一个老物件的变迁而写,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有同学写了灯笼,说它是挂在屋檐下的朋友,形象生动。还有同学,写了车票、回家的路以及货币的变化,从变化中体现了春节这个主题。还有同学,写作的目光瞄准了身边的人和事,有同学写了在派出所过年的故事,写过年了仍然默默坚守岗位的人,让人动容。也有同学的作文中满是温情:爷爷看不清手机的字,我帮着调试;我陪着太公走回家等等……这样的作文这样的年,充满了温度。

另外,参赛作文中,可能因为过年的原因,写吃吃喝喝的作文很多,数量多了,要脱颖而出也比较难。一些细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作文,更能打动人。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汪瑾:

在评阅的这些文章里,我发现有的孩子非常善于发现我们现在的年味和以前年味不同的地方,并且能够用儿童化的语言把这些与众不同之处非常形象化地写出来,比如有一篇文章,从50年前的红纸包,30年前的红包以及写到现在微信发的红包,通过红包的变迁写出时代的变化,立意很新,又很有童趣。

此外,有的孩子的文章,能从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吃”这个主题中跳脱岀来,俗中见雅,很显功力。比如有篇文章写了猪头肉,这是很民俗化的主题,但是细读其中的描写却有我们传统的文化传承在里边,相对于其他平铺直叙的文章,就会显得更有蕴味。

杭州市明德小学副校长陈青:

总体的感受是,本次作文大赛学生的整体水平都比较高,都能紧扣征文主题,从欢声笑语里,锅碗瓢盆里,写出了浓浓的年味。选材范围也比较广,有吃喝玩乐,有人情世故,有家乡的巨大变化,有爷孙几代人不同生活的体现等。可以看到,我们孩子的眼光不仅放在身边,还放眼社会,看到了在春节期间仍努力工作的长辈,在春节期间还留守岗位的快递员、医生、环卫工人……

有些孩子的语言过于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不能真正体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会有程式化的感觉。而有的孩子就写得特别有意思,年藏在噼里啪啦的声音,藏在各不相同却都包含爱的后备箱里……儿童的作文就应该用儿童的语言、写儿童的生活、表儿童的情感。

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校长助理马爱丽:

整体感觉文章质量非常高,题材广泛,有春节的故事,春节的变迁,还有跟春节有关的物件,但是跟春节有关的读书这里文章很少。我们在评审时,遇到此类文章就会特别关注,因此,写参赛作文读清主题做选择习作范围非常关键。另外,如何在众多的同类文章中做到脱颖而出?个人认为,一个好题目是敲门砖,新颖的与众不同的题目会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阅读文章的欲望。还有,除了精彩纷呈的语言表达之外,别出心裁的文章构思和立意也是很好的加分项。我们要善于从很平凡的事情中以小见大,体现其中包涵的深层含义,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以自己的真情打动读者内心,给读者留下——春节不仅仅是快乐的,和谐的,团圆的,更是温暖的,温情的,感人的。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胡晓芳:

同学们的作文写得都不错,比平时的习作要优秀很多。许多同学在写作时,做到了角度和立意新颖。有的同学从自己坐在爸爸肩膀上、写到了背在肩膀上,再到靠在肩膀上,写出了时光流逝,写出了时代变迁,以小见大,很有感染力。

在写作的语言上,很多同学保持了童真和童趣,读起来非常有味道。比如,有同学写陪爷爷上网摆弄手机,春节祭祖时祖孙两代人有趣的对话,写自己给爸爸妈妈发红包,用语都保持了小学生的真性情风格,看到孩子纯真无邪的作文,真的让人眼睛一亮。

不过,同学们的作文也有一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比如不少学生没能打开写作思路,作文题材聚焦春节美食为主,选材有点雷同,这样的作文也不容易出彩。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傅旭英: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作文紧扣主题、内容丰富、文从字顺。有些作文选材新颖、立意独特,实属不易。

对于征文大赛,一是“意”上着眼,选材立意要新颖。雷同的选材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巧。这就需要生活丰富,选择新颖的视角,比如有小作者以年的声音为线索,从小家到大家,合奏出年的交响乐。二是“言”上推敲,有的文章语言充满富有童真童趣,如通篇以拟人的手法,写盛满爱的后备箱;有的文章语言富有诗意,文笔清新。

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主题征文大赛现场评委名单

周素颖

杭州建兰中学

宋莉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

杨曙

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

金铃

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文宏

杭州钱江新城实验学校

王伟

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高利

杭州高级中学

王华琪

杭州第二中学

陈洁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胡珏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汪瑾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

陈青

杭州市明德小学

马爱丽

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胡晓芳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傅旭英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春节作文征集大赛(1359篇进入最后一关)(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