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中考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古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往往一字千钧为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古代诗人呕心沥血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中考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往往一字千钧。为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古代诗人呕心沥血。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1.品味词语

(1)精炼传神的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

②以动衬静的词。

③化静为动的词

【知识梳理】

化静为动,是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例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写出繁多的杏花在枝头闹闹嚷嚷竞相开放的动态美。

【设问方式】

(1)结合诗词内容,试从“动静”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分析这首诗在“动静”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动静”来写的,试作分析。

【答题步骤】

(1)明关系:指出诗歌中动与静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明关系 阐运用 析效果

【方法点拨】

(1)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赋予无生命的静态之物以生命,把静态写成动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一个“绿”字,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视觉形象动态化,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中庭:庭中,庭院中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这首诗写中秋望月表达别离思聚的情意。诗中写了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等景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结尾两句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情思表达得含蓄深沉。“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新颖妥贴,化静为动,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思深情长、委婉动人。

(2)化静为动,常常会运用“移情”手法,即在描摹自然形象时,将诗人的感情楔入客体对象之中,使无情静景化为有情动景。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前两句首先描写湖阴先生院内之景,茅檐因为经常清扫干净无苔,自栽的花木整齐成畦,这是静景;后两句描写院外之景,门前的青山本是静态之景,但诗人用“排”、“送”两个动词,不仅化静为动,而且赋予无情的山以人的思想感情:它们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便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表现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清幽、优美。

(3)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常伴随着比拟、夸张等修辞方式相融相生的。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4)文学作品是注重整体性效果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在诗歌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是用静态性的描写作铺垫,通过动态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从而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突出诗人的情感,感染读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重重峰峦包围之中的潼关,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用“聚”字化静为动,使静态的峰峦具有动态美,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将黄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这个“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更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峻,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实战演练】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问题: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解题思路: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诗中春山美景皆为静景,诗人用一个“弄字”将山中景物拟人化,仿佛是为了留住客人,而展示春色美景一般,极具情趣。

答案示例: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明关系),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描绘出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阐运用),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析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