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蕾最好大提琴专辑(珍爱大提琴艺术作品集)
有人说,从她手指尖的传递出来的琴音,让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热情与音乐诠释所感染。
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Mary du Pré,1945年1月26日-1987年10月19日),英籍大提琴家。
杰奎琳·杜普蕾,出生在英国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当她四岁时,听到收音机里大提琴的声音,就要求要那样的乐器,从此展开了杜普蕾与大提琴之间的不解之缘。五岁时,她开始在Herbert Walenn’s 伦敦学校学琴。
1956年,十一岁时,赢得the Suggia Award,成为全英国最受瞩目的演奏家,当年的评审还包括了巴比罗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
1965年,由杜普蕾担任大提琴,巴毕罗里(Sir John Barbirolli)指挥伦敦交响管弦乐团,演出英国作曲家艾尔加(E. Elgar)的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这张录音对杜普蕾非常重要,因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台上的地位。钢琴家顾尔德曾经说过,杜普蕾的艾尔加协奏曲,呈现了无限的悸动与热情。后来她第一次听到那张与巴毕罗里合作的录音时,曾令人吃惊的说道:“这并不是我想表达的!”只可惜,她无法再录下更好的Elgar,到底她想表达什么?我们永远无法得知。
杜普蕾演奏的Elgar没有人会错过,很多人都喜欢听她的协奏曲录音。在管弦乐衬托下,她全身投入,充满朝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情感演出,从她手指尖的传递出来的琴音,让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热情与音乐诠释所感染。杜普蕾诠释艾尔加的E小调协奏曲无人能出其右。
一九六七年,她在耶路撒冷和阿根廷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结婚(巴伦博伊姆在一九七五年时,担任Orchestre of Paris的指挥)。杜普蕾和巴伦博伊姆共谱恋曲,为古典乐坛留下佳话。他们无论在生活或是音乐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侣。
他们合作演出,很多乐评人说是奇妙的一对。杜普蕾和她的先生巴伦博伊姆也多次合作过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他们合作过的版本,是1970年,由巴伦博伊姆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录音。这份她与夫婿巴伦博伊姆在1967年合作的录音是两人合作灌录的许多唱片中最常被人聆听与谈论的。主要原因是两人在浪漫派音乐上所采取的风格和手法,与勃拉姆斯的严谨有很大的差别,杜普蕾在音乐中发挥了她自由的本性,完全挣脱出勃拉姆斯音乐里给予大提琴角色的限制(乐曲中钢琴的地位较高),她捉住所有的机会展现她的魅力,而巴伦波因则体贴而充满爱意地予以扶衬。
可惜,到了1970年她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断演出活动,一九七一年她正式停止演出,并完成她最后的录音作品:肖邦与法朗克大提琴奏鸣曲。
1973年,28岁时,在伦敦最后一次公开登台,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演奏的曲目就是与她渊缘最深的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从此因病告别音乐舞台。
杜普蕾一生中拥有三把名琴,其中一把是现代制作师的作品,两把则是斯特拉迪瓦里古琴,其中大卫朵夫如今则为马友友所有。马友友曾经说过:“这把大卫朵夫(1712 Davidoff Stradivari )对我而言,他是我演奏过最好的乐器,我真的相信这把琴是有灵魂的,而且也具有想像力。”
杜普蕾有十分全面的演奏技巧,其演奏富有歌唱性,音色变化多彩,音质纯美忧郁,它能够将不同时代作品中最直接的感受传达给听众。
《珍爱 杜普蕾 大提琴艺术作品集》3CD
在这套《杜普蕾精选》(The Very Best Of Jacqueline Du Pre)3CD录音中,我们听到五首她的经典协奏曲:1965年的《艾尔加》、1970年的〈德沃夏克》、1967年的《海顿和包凯里尼》。在第三片CD中,前半部是她在1961到1963年还未成名时期,尝试的室内小品录音,其中与吉他家约翰威廉斯合作的《霍塔舞曲》,曾被后者在访问中称赞她那天生的西班牙节奏感。
后三曲则是从她完整的室内乐录音中节选出来的,这是杜普蕾在演奏完所有重要大提琴协奏曲后,开始朝室内乐寻找更多演奏空间的后期录音,其中的钢琴部分都是由他的丈夫巴伦波伊姆担任。这三张CD,表现了杜普蕾亲切、浪漫、奔放的特性,是认识、探索、了解杜普蕾这位音乐奇才的绝佳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