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1)

2020年12月16日,承德市双桥区半壁山上有石块落下,有热心市民把视频发给承德新闻网,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注意安全,同时也通报有关部门,引起他们的注意。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楼房越来越高,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个时期发生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要远远超过农耕时期,所以,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的关注,应该超过以往。

就在人们关注半壁山落石的这一天,12月16日,是宁夏海原地震100年纪念日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发生里氏震级8.5级地震,最大烈度12(XII)度,是中国有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之一,波幅是后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一倍能量,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今天,人们关注更多的抖音、火山、股市,除了从业者,很少有人再回首百年,关注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关注在那次地震中死去的二十多万同胞。

地球在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它也会动!

而且,一动就让人受不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20年12月21日凌晨1时23分,日本又发生了6.3级地震。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2)

1.

1920年的鲁迅,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和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兼任讲师,12月16日,他的日记这样写道:

十六日 晴。

午后还图书分馆子佩代付之修书泉一千文。往留黎厂。夜地震约一分时止。

鲁迅很忙,但他在北京的生活很舒适,地震的第二天,12月17日的日记是“下午得高等师范学校信”,在以后的日记里,似乎也没有这次地震更多的记录。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鲁迅先生从日本留学回来,可能是对这样的地震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了,麻木了。

鲁迅先生一直以批判国人的麻木为己任,他对中国的历史记载理解的也很独特,他在《狂人日记》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是一个比较偏激的人,其实,在中国历史典籍里,除了鲁迅先生所说的“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以外,还有很多与地震有关的期盼在灾害中救人的记载。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3)

2.

说起海原,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陌生。

但说起六盘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就都会知道,因为这些人都学过伟人的这首词: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海原地震十五年后的1935年,一支衣衫褴褛的部队,从这里艰难的走过,开启了北上抗日的征程。

海原没海,固原不固。

海原大地震所处的位置,就在贺兰——六盘褶皱带上,喜马拉雅运动对这一地区影响强烈,在海原地震之前,这一地区就发生过多起大地震和特大地震,1739年银川、平罗间8级特大地震;

1561和1709先后发生过超过7.5级大地震。

六盘山是我国著名山脉中最年轻的,山前有各种断裂,在地质上为不稳定地区。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4)

海原地震的基本情况是:

宏观震中位于海原县的西安州、大沟门至干盐池之间的石卡关沟、哨马营一带,其经纬度35.38度,105.21度;震级8.5级,震中烈度为12度,极震区包括固原、隆德、西吉、靖远、景泰等县,呈条带状,北西向展开。面积2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波及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个省、市、自治区,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1/4,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

大地震使东穴舟山区村镇埋没,山崩地裂,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极重,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27.34万人,伤及不计其数。

死亡27.34万人,在农耕年代人员居住极为分散的状态下,地震的惨烈状况难以想象。

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的大,而且强烈的震动的持续了十几分钟。这次地震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被称为环球地震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5)

3.

海原地震发生四个月以后,翁文灏奉中央政府委派率领三部(农商部、内务部、教育部)6人考察组,于1921年4月15日出发,经绥远(今呼和浩特)、过宁夏、至甘肃兰州,到静宁、会宁、固原、海原、平凉、天水等重灾地区考察。

他们白天分成三组分头调查,晚上就在帐篷里行军床上,借着微弱的烛光,整理、分析、研究各种调查资料。一直到当年8月,考察才告一段落。

这是中国中央政府首次组织的,由地质专业人员实施的,历时最长、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地震现场科学调查,除了获得大量的震情与灾情文字资料,还拍摄了一大批震害和灾情照片,绘制了等震线图,写作了多篇考察报告。

这次地震现场考察成为翁文灏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新起点,也是我国地震科学研究的开端。

翁文灏,1889年生,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2年回国。1916年7月,进入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历任矿产股长、代理所长、所长。对我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

1948年,被列为战犯。1951年,他经香港回国,是首名回北京的前国民党高级官员。回国初期曾因不积极批蒋而受压,文革中得特别保护而只受少许冲击。

也不知道这少许是几许,文革开始时,他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

他根据海原地震的调查资料,1924年出版《地震》一书,他说“地震之来,既尚无法预报,则惟有设法减轻震灾,而欲减轻震灾,尤必先研究其成灾之原因,而后乃能讲求救灾之方法。”

翁文灏认为海原震灾死人众多的主要原因是:震区黄土广而厚,民居多为土窑、土屋土墙,又多散布于山腰上,因此易于倾覆。他认为“改良建筑实为减轻震灾之唯一方法”,他劝导植树造林,林木多了,才能为居民建造以木构架的房屋提供充足的原料。他说:“地震之为灾,首在房屋倒塌。”

翁文灏先生所说的“地震之来,既尚无法预报”,是指的人类无法或不敢预报,这是一个自然科学家的严谨的态度。

可事实上,在每一次的地震前,都有大自然给人以警示,或者是动物,或者是天象,甚至有被称为封建迷信的谶谣。

对大自然感觉的迟钝,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感应会越来越迟钝。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6)

4.

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早晨6点多,我正在院里站在凳子上绑瓜秧架,我家的点点突然非常惊恐的在院子里转着圈儿急跑,我喊他两声也没止住。然后,就听到远处有来大卡车一样的轰轰声,接下来,房顶上的彩钢瓦抖动,瓜秧架也晃动,我一下子就知道,这是地震了。

与我小时候经历过的唐山大地震后的一次余震一模一样。

李善邦《中国地震》里对此也有记述,专家们把这些反常叫地震前兆:

1857年,浙江宁波地震前,夜间天明如昼,山雉皆鸣。

1917年,云南大关地震前,河水大涨,群鱼千百自跃上岸。

1920年,甘肃海原地震前,牛惊跳,鸡犬乱叫,狼群逃走,野鸟飞鸣。

他解释说:一般说,大地震之前常有非人所能感觉的微弱震动或其它现象发生,刺激了器官敏锐的动物,于是出现了惊扰。动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其身上长有特殊神经结构的感受器官,敏感度很高,一有极微弱的刺激(振动或声、光、电、臭等),即起反应。譬如鸟类(包括鸡、鸭、鸽子等),在腿部胫腓骨之间有几十以至上百个0.1×0.4mm左右的小椭球机体组织,对于频率200—1000或2000的振动非常敏感。

人们每天忙于赚钱、娱乐、滚滚红尘早就把这种敏锐“进化”的没有了,所以,地震来临时,人们无动于衷。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7)

5.

在海原地震很多的资料记载中,还有更多的类似谶谣和异常的信息,让人真假难辨,有些事情被人简单的认为是“封建迷信”。

比如:

震后余生的人们回忆:地震之前,儿童们不知从哪里学唱的摇摆歌,有人认为,震前童谣很可能是孩子的某种感知天性没有受到后天的影响,虽然感知到震灾即将来临,但孩子们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以歌谣的形式传达感知到的信息。

传说,当时有个须发全白的乞丐老汉,腰里别着个打狗棒,领着个白狗娃,好手里拿着个烂桃,烂手里拿着个好桃,一路高叫着“桃儿!桃儿!”人们不解其意,一笑了之。

大灾之后,幸存者恍然大悟,原来老乞丐并非凡人,“手”“桃”之含意是:守在家里必死,逃到外面可活。

还有更神秘的:

有个山村,因春节将至,爱好秦腔的村民们每晚都聚集在一孔特大的崖窑内排练老戏,场面分外热闹。

有一家的小孙子好奇,哭闹着非要爷爷领他去看戏。老爷爷被缠的没办法,只好背着孙子挤进窑里张望。

在昏暗的油灯下,孙子却说害怕得很,死活要回家。转身刚走出窑门,地面突然抖动,崖窑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事后,爷爷问孙子当时看到了什么,孙子说:窑里的人背上都插着一面黄旗子(也有说是白旗子)。

传说海原大地震那年,庄稼长得特别好,香水梨树上的果子还没成熟时,梨树上又开花了,牛、羊、猪、狗等动物莫名其妙地扬头嚎叫,黄土崖好好的经常掉土块或垮塌……

这些都是传言,专家们到灾区的时候,已经是四个月以后的事了。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8)

6.

十月之交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关于周朝一次大地震的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地震,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最后一句“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可翻译为:可怜当世统治者,不修善政止灾凶。直接把地震的原因,指向了朝廷。

天地人为三才,是彼此联系紧密的自然体系,这是古人的唯心哲学,天塌地陷,总之是和人有关。

地球是软的,不知道哪里哪一天就会瘪下去一块儿、哪里会鼓起来一块儿,所以,观测地表变化、观察动物、河流的变化,都是预测地震的必要手段,需要领导正确的发动群众,群防群测。

1975年2月4日晚7时30分左右,辽宁海城发生地震,房屋震倒一百余万间。此时,人已离开了房屋,牲畜赶出了棚厩,伤亡减少到了最低。

海原地震是有周期的(每有大震来临都会通知人类)(9)

李善邦在《中国地震》里总结这次的成功预报的经验:

第一,政治领导贯穿着全部预报过程,从布置前兆侦察,发动群众,以至发布紧急警报,采取预防措施,每一关键环节,都有党的领导。

第二,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地震是自然现象,可以预测亦能预防,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发动群众,开展群测群防工作。要做好专群结合,认真研究核实前兆真象,并勤向上级汇报,使领导上得以随时掌握最新情况。

第三,综合各区异常现象时,始终注意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因细微而忽略。严格区分干扰与前兆。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最主要的前震震群发育很正规,且很集中。自2月1日至4日19时半主震发生前,在石硼峪地震台共记录到前震527次... ...

此外,海城地震之前,动物们也有前兆:冬眠着的蛇、蛙,有的在一个半月前就爬出了洞,地面上的禽、兽,在临震前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出现反常,若干地区气温有所变化(升高),还出现了地光等等。

这些前兆的出现并被及时的反馈给专业分析机构,综合分析研讨,终于使地震得以预测成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可惜后来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个中原因,值得专家们继续探讨了。

1920——2020,这一百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次死亡27.34万同胞的自然灾害,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本文参考资料:李善邦《中国地震》

《翁文灏对我国地震学的杰出贡献》

《鲁迅全集·日记》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