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这几点(家长应该了解什么)

前言:

想一想,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当年何尝不是父母的期望,但我们现在问问自己,过得洒脱么?那我们现在又把这把这种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您认为,我们的子女在长大以后会洒脱么?是不是我们教育的理念出了问题?

基于此,就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理解,篇幅虽长,但要说清楚教育这回事,我已经很努力的在精简了。

今天大年初一,先给大家拜个年,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这个故事选自《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

在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去世。年幼的太子丹即赵孝成王继位。就在这新老交替的当口,强大的秦国突然发难,要发兵攻打赵国。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援,齐国提出赵国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方可出兵救援。太后非常溺爱这个小儿子,自然不同意送到齐国做人质,并放下话,谁再敢劝说就唾到他脸上,这一下,众大臣无人敢继续劝说赵太后,齐国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左师触龙斗胆觐见,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先让赵太后排除戒备心理,进而进言,意思是:您的小儿子长安君身无寸功与国家,却地位高贵,而且拥有大片良田和许多金银财宝。将来您一旦离开人世,他没有了依靠,他凭什么能在赵国站得住脚呢?

看见赵太后没有不悦的神情,左师触龙继续“忽悠”。您要想保住他的地位,就得让他为国家建立功勋,现在正是一个让他为国建立功勋的机会,您却舍不得,极力阻拦。我觉得,他应该趁您老人家健在的时候,依靠您的权势和威望,建功立业,保住他的地位。

赵太后听了触龙的一番肺腑之言,很是触动。立刻派人把小儿子送到齐国做人质,在齐国的帮助下,抵御住了秦国的进犯,终于保卫了赵国的安全。而触龙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则成为佳句,广为流传,意思是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

很遗憾,我们现代人并没有继承老祖宗的智慧,在教育孩子时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考虑,总是纠结于眼前的得失,经常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大发雷霆,也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让自己时常处在一个焦虑的状态。

生活上,吃好的,喝好的,有求必应,完全没有考虑到一些垃圾食品对孩子身体造成的影响;

学习上,唯成绩论,从一年级开始就补课,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补课的路上。而且也不管孩子的实际水平,有人说好就报,更多的图个心理安慰,这也难怪,教育机构洗脑太厉害了,猿辅导甚至把广告做到了春晚!!!

在这些家长眼里,补课、成绩、学区房就是教育,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最终是要步入社会的,是要与人相处的,而不是天天考试。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这几点(家长应该了解什么)(1)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而是一个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复杂的体系。真正的教育,是对孩子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的培养,三者缺一不可,又轻重不一。

在应试教育下,传统学校过多的关注文化知识结构的积累,而忽略了价值体系的建立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就像建房子,如果没有描绘好建设图纸,没有搭建好基本框架,砖头再多质量再好,也是白费功夫。

一个健康的教育应该由四部分组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

这四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更加清晰地阐述这四者的作用,我竭尽所能地做了一幅思维导图,希望各位读者能从中窥出一二。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这几点(家长应该了解什么)(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021年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国家已经把家庭教育提到了法的议程。

家,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我们也叫原生家庭,将给他的一生打上一个重重的烙印,留一个什么样的烙印,好还是坏,父母来决定。

孩子为什么胆小?

为什么不敢社交?

为什么撒谎?

为什么自控力差?

为什么厌学?

为什么越大越不好管?

.......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任何人的所作所为都有他的底层逻辑支撑,这个底层逻辑我们称为信念系统,信念系统基本是从自己的亲身经验、观察他人经验、接受灌输、自我思考总结等方面而来。但影响最大的是从家庭的重要关系人而来,其次是外部环境的灌输与洗脑。

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不做,他的信念系统都在形成,一旦固化,再想纠正就难了。而要帮助孩子构建健康的信念系统,则需要高超的沟通手段,懂得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

学校教育

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您所关注的数理化等学科我今天不再赘述。

我想说的是:学校教育是分阶段的。当然,别误会,我说的阶段不是我们眼中的年级,而是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及学科特点对年级进行了重新分类,大体来说,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小学1-3年级,属于基础阶段,孩子需要适应一下学校生活和学习节奏;第二阶段是指小学4-6年级,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为初高中十几门的课程学习做准备,第三阶段是指初中以上,这个阶段除了课程内容的增加,更多的是对第二阶段要求的深化。

第一阶段:小学1-3年级

这一阶段学习的特点以记忆为主,一般孩子只要不是很调皮,家长稍微抓一抓,成绩考个双百没问题,当然,家长孩子皆大欢喜。

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特别好奇,喜欢问一些大人们觉得匪夷所思的问题,这是一个好现象。

这个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持续地激发他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通过适当地引导是可以转移到学习上的。

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提问通常不会认真回答,孩子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小(这也让我痛心疾首)。

第二阶段:小学4-6年级

在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改变,不再以记忆为主,而是以理解为主,增加了逻辑思维,随着年级的增加,难度越来越大,但总体来说不是很难。

学习模式的改变,导致四年级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个时候,会有部分孩子的成绩会出现下滑,因而说四年级是个分水岭是有道理的。

有的家长说,那我到四年级的时候得赶紧抓一抓了。我的建议是:如果您的孩子还小,你还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抓吧,等到了四年级再抓就难度加大了,那可就是鸡飞狗跳了,还有因为辅导孩子而引发心脏病的家长,很是同情,这都是在第一阶段没有引导好的缘故。

这一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辅导作业时不要一开始就给他讲,要引导孩子多思考,多让他总结(怎么引导,后续我会继续发文的)用三年的时间让他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的学习打好准备。

第三阶段:初中以上

这一阶段只是对第二阶段的深化:对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学习内容也是急剧增加。

如果孩子在第二阶段打好了基础,在第三阶段的学习中基本不会有大的成绩起伏,反之开始迅速下滑,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已经很小了,焦虑的家长会到处报班。

社会教育

千万不要以为社会教育是等到孩子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才能接受的教育。

要知道,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进入了社会,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容易犯错,家长要容忍犯错,要鼓励他,引导他认识这个世界,而不能用你的爱把他裹个严严实实。

“一花一世界 一木一菩提”,家长要善于从生活中处处碰到的小事让孩子认识这个社会,要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等到大学毕业了让社会去教他,这个代价是巨大的。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独立行走,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一旦学生脱离了学校个人独处时,能自己主动去获得知识和道德真理。

重不重要?我们自己衡量。

有的人可能会问,你这是想让孩子上清华北大了吧。说实话,真没有这么想,只是觉得我应该给孩子做点什么,正如前言所述,我只是想让孩子学会思考,能够理性的看待这个世界,在今后的人生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活的洒脱一些,如此而已。

最后,我再来总结一下,虽然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毫无异议的是: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可以疗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疗愈",家庭教育一是不能等,二是等不起。等个十年八年,再来后悔,实在不值。

与大家共勉!

写作是一种修行,度己度人

转发是一种美德,利己利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