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企业的机遇和挑战(棉纺企业的啄木鸟)

棉纺企业的机遇和挑战(棉纺企业的啄木鸟)(1)

棉纺企业的机遇和挑战(棉纺企业的啄木鸟)(2)

记者 郑乃春 摄影 刘振兴 通讯员 戚宗普

大树生了病,啄木鸟“医生”会用细长的嘴巴,将隐藏在树干里的虫子挑拣出来。而大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几毫米细小的毛发、塑料绳等微小物件,被棉花等加工企业当成“洪水猛兽”,却需要成百、上千的女工用灵巧的双手挑拣出来。一名棉企的负责人说,在上百吨籽棉中挑选出1克“三丝”,企业所付出的成本是黄金的两倍。

每天11点40分,武城县老城镇饮马庄村一家十几平方米的快餐店里,总会涌进百余名农村妇女。要上一碗老豆腐,两个火烧,或站或坐,给这个小店带来了短暂的红火。她们是附近一家棉业有限公司的女工,专门负责挑拣籽棉里面的“三丝”。该公司是一家集棉花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年产皮棉6000吨,干部职工及临时人员300余人。

1月18日10点左右,在该公司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厂房内,两百多名女工分成三组,在小山一样的上百吨籽棉中,仔细从一片片棉花中,挑选出一根根几厘米甚至几毫米的头发丝、动物毛发等等。

苏连红是一名管理员,今年39岁,负责督查女工的工作质量。她说,从2002年开始步入“拣三丝”这个行业,已经连续工作了13年。这两年由于技术熟练,被破格升级成“管理员”。“拣三丝”通常分成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要求年龄在30岁-50岁,手头较快,对从棉农手那里收上来的每一片棉花几乎都要过一遍手;第二道工序,对已经筛选过的籽棉再粗略地过一遍;第三道工序,由有经验的管理员对已经找过两遍的籽棉进行抽检。苏连红负责的正是最为关键的抽检环节。

据该公司业务经理祝春朝介绍,去年,在国内国际棉花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该公司逆势而上,作为2015年武城县开秤收棉的12家企业之一,该公司在山东省棉花加工行业稳居第一,这得益于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目前和该公司合作的皮棉收购企业,要求“三丝”的含量不超过0.4克/吨,实际上该企业对职工要求“三丝”的含量不超过0.2克/吨。

祝春朝举了一个例子,目前企业皮棉的日加工量在40吨左右,需要原材料籽棉100吨,每天雇用200名女工拣“三丝”,每人日工资在40元-60元,每月大约拣“三丝”1斤,按一个月计算,每拣出一克“三丝”,企业大约需投入600元,而市场上的黄金目前也不超过300元/克。

在新疆一些较大的棉纺企业,这几年对棉农采取“订单”模式,从棉农采摘开始,就有企业职工进驻农场监督。在采摘的过程中使用大型机械或者让棉农带上手套、帽子,减少“三丝”的含量,甚至不惜抬高收购价。但是,对于我市这几年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暂时还没有企业注重从源头上采取减少“三丝”的含量。或许,“拣三丝”这种特殊的工种在我市还将长期存在。

■多知点

棉花“三丝”,是指混入原棉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如化纤、麻丝、塑料丝、线绳、布块、纸片及人、狗、鼠、鸡、鸭等动物毛发、羽绒类等。国家规定了“三丝”量化检测标准,将其含量分为“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0.1克/吨)、L(0.1~0.39克/吨)、M(0.4~0.8克/吨)、H(>0.8克/吨)”表示。规定棉花加工企业在棉包上刷唛时要刷上“三丝”的含量代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