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徙(远方可期早期的人类大迁徙)

仔细观察我们的蓝色星球,就会发现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曾有过人类的足迹,无论是终年积雪的山巅,还是孤悬海外的岛屿,探索者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徙(远方可期早期的人类大迁徙)(1)

早在约200多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中的一部分离开他们热带稀树草原的家园,向周围地区缓慢扩散,因为缓慢,这种流动还称不上迁徙,每一次的离开,总会有一部分人留下来坚守辛苦创造的家。比如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按下一笔墨汁,然后慢慢洇开一样。每当一个地区的植物和猎物不能再满足增长的人口需要,这种扩散就会发生,寻找到新家园的人们安顿下来,而留在旧地的因为减轻了生活的压力也生存下来。

20万年之前,一个堪称史上最伟大的基因变异在某个直立人身体内产生了,这次变异使得直立人脑容量急剧的大幅度增加,智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发达,从此以后,直立人变成了智人,名副其实的拥有智力的人。开始了统治地球的历史进程。

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徙(远方可期早期的人类大迁徙)(2)

智人的脑容量和体质已经和我们现代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用兽骨和石头制造出更加富有杀伤力的武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日渐丰富和有效,彼时的人们,仰望星空,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俯视脚下的小草,渐渐悟出万物生长的规律,虽然还只能宥于采集和狩猎阶段,但更加广阔的天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在蒙昧的洪荒时代,气候无疑是推动早期人类迁徙的最主要驱动力,当智人们在热带稀树草原里奔跑、寻找着食物的时候,危险悄悄地临近了,地球的冰川期来到了,实际上,早在智人形成前的70-80万年内,地球已经经历过冰盛期和间冰期的多次交替变化,在冰川期,全球温度下降,世界被封冻在寒冷里,气候日趋干冷,非洲也越来越干旱,动物们为寻找水源奔跑出非洲,狩猎的人群则紧随其后,渐渐越行越远,他们很可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也或许有的人跑着跑着就散了,再在不同的地方开辟出新家园。可以想象的出,已经拥有人类情感的祖先们,曾在追求生存的路上,上演过多少一幕幕的悲欢离合。

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徙(远方可期早期的人类大迁徙)(3)

人类的迁徙路线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道题目,想要完全弄清楚其中的过程已不可能,科学家们研究古代生物留下来的痕迹来推测远古发生的故事,近年来,又有基因技术和语言学的介入,也为揭开迁徙之谜打开了一扇窗。

最近一次走出非洲的一批智人,首先来到中东,这里是他们的第一站,彼时中东是亚热带森林覆盖的茫茫原野,在这里智人遇到了最早走出非洲并在此处生活的尼安德特人,开始有了基因交流,现代人体内约有的7%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很可能是从那时候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智人进一步扩张,有的向北进入欧洲,有的则一路向东沿海岸线到达东南亚、东亚。

在东南亚,智人在这里的继续分化,一部分向北到达中国境内,另一部分远渡重洋,艰难迁徙到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成为当地土著。考古的证据显示人类在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船只在水上航行,舟楫的历史要比车马早的多,没有方向的航行依靠的是日月星辰和海水的潮流,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说的就是这样的漂泊,可以想见无数的祖先葬身茫茫大海的鱼腹,但不断地探索和坚持,最终有人活了下来,继续繁衍生息。当然这只是粗疏的迁徙路径,很多细节已经隐于历史的迷雾不可重现。

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徙(远方可期早期的人类大迁徙)(4)

沿印度洋海岸线迁徙的人群中,有一支沿太平洋北上,依靠海洋资源生存,族群不断发展壮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太阳和鸟成了他们崇拜的图腾,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东夷,后来融入华夏,成为重要的民族,之后其中的一支迁往内陆的华北平原,这一支很可能是创造了先商文化的人群。

也有人穿越过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从那里进入九州境内,一路向北,有的从凉州到雍州;也有人类在黄河流域定居,远古的星空上,回荡着袅袅的笛声。

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徙(远方可期早期的人类大迁徙)(5)

美洲是最后一个人类定居点,那里从没有发现过早于晚期智人的化石,他们的土著来自于旧大陆,其中最著名的土著印第安人,父系单倍群以Q为主,以往的关于印第安人是商朝人后裔的说法,似乎没有太明确的证据。

地球依旧是冰川期与间冰期交替存在着,在2.65-1.9万年前,是最近一次冰期的最盛期,此时已迁徙到世界各地的人类,受到了末次冰盛期巨大的冲击。

首先是在欧亚大陆的高纬度地区,冰川覆盖着土地,冻土不断延伸,曾经兴盛一时的格拉维特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分布于欧洲境内,年代为公元前28000—前20000年。代表性工具是一种背部钝而平直的小尖状器)趋于消亡,从基因角度来说,欧洲的早期特异父系单倍群IC1a2陷入瓶颈期,丢失大量多态性。

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迁徙(远方可期早期的人类大迁徙)(6)

同样的变化也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发生着,多次瓶颈效应丢失的多态性,以及气候变暖后人类迅速繁衍产生的新的多态性,导致世界各地的人类面貌差异越来越大,不仅如此,不同地区的纬度、环境,也不断改变着人类的肤色,浅肤色出现在较冷的地区,而赤道附近的人们肤色越来越深。

奠定了东亚主流父系单倍群的O-M175,也是在末次冰盛期初步完成了奠基者效应,彼时东亚特征单倍群D1a-F6251、D1b-M64.1、C2b-L1373、C2c-F1067、N-M231都在此期间遭遇了漫长的瓶颈期,暗示着这些人群生存空间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受到冰盛期的冲击超过了生存在纬度较低、海拔高度较为适宜的O-M175人群,因为即使是在冰盛期,O-M175也有过多次的支系分化,看来不管任何时候,寻找一处气候温暖适宜的家园,是生命代代延续下去的重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