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时期的核心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曹魏时期的核心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1)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夏侯敦是西汉名臣夏侯婴的后代,14岁时,跟从老师学习,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敦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

[190年],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敦担任裨将军,跟随征伐。后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让夏侯敦为司马,另外带兵屯住于白马,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夏侯敦  夏侯敦好学、专师,虽身在军旅,也会亲自迎接老师来讲学。但为人刚烈,14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为人极重外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推往地上,更不喜欢被人叫自己“盲夏侯

”。虽然他位高权重,但生性俭朴,一生淡泊,有多余家财便会分及部下。

夏侯敦忠心于曹操,当时各将领都受与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将军的汉官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敦怎能屈就魏的官号,夏侯敦便受任,可见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当时无人能及。

4

主要战绩

编辑

1、濮阳之战战败,被吕布俘虏,后来被手下将韩浩救出。

2、官渡之战战胜,夏侯敦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

3、博望坡之战战败,被刘备伏兵所击,逃跑了。

5

演义传记

编辑

魏国将军,夏侯婴之后,少习枪棒,武艺过人。太祖起兵,惇率众来投,自此随之征战。太祖讨吕布,惇为布将曹性射其左目,惇拔矢啖睛,杀性,两军无不骇然。后惇常为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太祖病笃,惇往见之,於宫门处遇鬼惊倒,自此染病。及魏文帝践祚,以惇为大将军。旋之

,卒。文帝为之挂孝。

6

史料记载

编辑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魏书》曰:惇时年三十二。布遣将伪降,乘隙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

曹魏时期的核心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2)

夏侯惇经典形象(3)

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②,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惇曰:“今日之事秉公可矣!” 浩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惇顾谓其将曰:“汝等何得为赀财耶?”浩乃数责之,皆斩。惇既免,荐浩于太祖。太祖即以其为护军,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③

臣松之案:惇时未为大将军,军字疑衍。

③ 孙盛曰: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然则合击者,乃古制也。自安、顺已降,政教陵迟,势质不避王公,而有司莫能遵奉国宪者,浩始复斩之,故魏武嘉焉。

太祖将迎天子,乃谴惇率曹洪等西迎帝。天子以功加其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是时大旱,蝗虫起,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惇言于太祖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复领陈留、济阴太守,转领河南尹。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太祖遣惇救之,不利。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④

《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太祖平袁氏,以惇为大将军后拒。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谴惇等拒之。久之,备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率于禁追之,为伏兵所破。李典往救之,备乃退。惇遂率兵略定宛叶诸贼帅。太祖破邺,迁惇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河东卫固阴与高干通谋,太祖谴惇讨之,未至,河东太守杜畿计除之。语在《杜畿传》。初,太祖欲以田畴为侯,畴固让之,惇素与畴善,乃谴其往喻之,畴涕泣不屈。语在《田畴传》。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建安十三年,天子策太祖为魏公并加九锡,太祖让之。惇等乃上书曰:“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余年,书契已来,未有若此功者。今明公辞赏于上,将使其下心怀不自安,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忘辅弼之大业,信匹夫之细行,惇等所大惧也。”太祖乃受之。

建安二十年,太祖征张鲁,谴惇率许褚从他道攻阳平关。鲁欲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横山筑城十余里。惇前军夜迷惑,误入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乃进兵攻卫,卫等夜遁。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孙权,太祖引军还。使惇都督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曹魏时期的核心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3)

夏侯惇壁纸(3)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关羽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初,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太祖以权书示群下曰:“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惇谓太祖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着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太祖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拜惇前将军,⑤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增封邑五千户,并前七千五百户,晋封定国公,数月薨。

⑤ 《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惇弟廉及子茂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茂,即清河公主也。茂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⑥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⑦

《魏略》曰:茂字子林,惇中子也。文帝少与茂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茂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茂者,遂召还为尚书。茂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茂不和。其后群弟不遵礼度,茂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茂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茂。帝意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此必清河公主与茂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帝意解,曰:“吾亦以为然。”乃发诏推问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子江所构也。

《晋阳秋》曰:泰始二年,高安乡侯夏侯佐卒,惇之孙也,嗣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

韩浩者,河内人。(及)沛国史涣与浩俱以忠勇显。浩至中护军,涣至中领军,皆掌禁兵,封列侯。⑧

《魏书》曰:韩浩字元嗣。汉末起兵,县近山薮,多寇,浩聚徒众为县籓卫。太守王匡以为从事,将兵拒董卓于盟津。时浩舅杜阳为河阴令,卓执之,使招浩,浩不从。袁术闻而壮之,以为骑都尉。夏侯惇闻其名,请与相见,大奇之,使领兵从征伐。时大议损益,浩以为当急田。太祖善之,迁护军。太祖欲讨柳城,领军史涣以为道远深入,非完计也,欲与浩共谏。浩曰:“今兵势强盛,威加四海,战胜攻取,无不如志,不以此时遂除天下之患,将为后忧。且公神武,举无遗策,吾与君为中军主,不宜沮众。”遂从破柳城,改其官为中护军,置长史、司马。从讨张鲁,鲁降。议者以浩智略足以绥边,欲留使都督诸军,镇汉中。太祖曰:“吾安可以无护军?”乃与俱还。其见亲任如此。及薨,太祖愍惜之。无子,以养子荣嗣。史涣字公刘。少任侠,有雄气。太祖初起,以客从,行中军校尉,从征伐,常监诸将,见亲信,转拜中领军。十四年薨。子静嗣。

7

人物形象

编辑

夏侯敦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街机时代的《三国志》游戏中,那个独眼喷火的怪物。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大西瓜。非常之难看。现在我们看三国的游戏里,曹操手下的武将,帅哥帮一般以张辽、张郃带头,野兽派就是夏侯惇们的天下。绝对的硬派丑角。我们现在看迪斯尼的电影,老是有这么一群硕大无朋有勇无谋的家伙被痛扁。夏侯惇就是类似于这角色。但是在日方光荣公司的经典三国游戏《真三国无双》中,终于则打出了真正的“苍狼夏侯敦”。冷漠的眼神,不羁的挑衅和跟曹操忠诚的对话和以麒麟牙为武器的高速攻击,足以证明曹操说的“夏侯敦乃我军中典范”这句话。

曹魏时期的核心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4)

夏侯敦   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敦的出场来源于曹操的第一次招兵买马。上来就是一句很铁血的介绍:“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让人看了倒抽一口凉气,立刻就联想到了同是十四岁就开了杀戒的秦舞阳。然而小秦同志杀人是属于没事斗殴,是属于黑社会性质。而夏侯惇同志则是尊师重道,愤而杀人,充分体现了中华上国的好传统。但是这种性子很容易让人毛骨悚然。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注定成为曹操帐下最骁悍的一员大将。

夏侯敦首次出战,是曹操贸然追击董卓,遭吕布伏击的那次:

“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吕布骂曰: ‘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敦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

演义中每个猛将的出场,都会用一场胜利来煊赫一下。姜维首战打跑赵云,赵云首战战平文丑,邓艾首战打平文鸯。即如关张,没有人可以给他们打,首战也斩了几个黄巾大将。而夏侯惇,堂堂曹营头号名将,首战就是场失败。我们只能认为,老罗是真想把他做主角,充其量就如乔伊斯所言:每部小说都需要这样一些填充情节连缀前后的人物。

但是这个情景并非毫无参考价值。充分说明的一点是:夏侯敦是有资格与吕布交战的人——输了没问题。谁跟吕布打不是输呢?关键是,他能与吕布大战若干回合,然后全身而退。这本身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在吕布突袭之时,挺身而出与吕布大战,这是军神的象征。

后来的夏侯敦趋于平淡。曹操手下开始猛将如云起来。许虎痴,典铁戟,徐晃李典等类都开始风头闪耀。夏侯惇更多时候是“总督大军”,“为先锋”一类事,但是上阵都是他人邀功,夏侯惇趋于平淡。

夏侯惇再一次显示神威,是与袁术交战。作为先锋, 一枪刺死袁术大将桥蕤。但是这件事就这么一笔带过。袁术的溃灭反正是早晚的事。

然后,就出现了天下闻名的大战。援救刘备那次。与吕布猛将高顺相遇。具体情节是:

夏侯敦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

这一战名扬天下。杀败高顺,表现的是他勇猛。然而中了一箭,盲了一目,却使他的形象豁然之间丰满起来——在此之前,他与一般猛将无异。然而这一着之后,拨矢啖睛,让全天下惊骇的,仿佛洪荒巨兽一般的狂野。如此之后,居然还可以纵马刺杀曹性。这更是令人战栗的骁勇。

但从此,他也成为了不完美的巨人。虽然,人们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认出他——那个独眼龙。

或许是这一箭过于厉害,后来的夏侯惇,就没怎么出场。只有关羽五关六将之时,夏侯惇甘当恶人,悍然追杀关羽,可还是被张辽劝了回去。

老罗为了表现孔明的“神机妙算”,夏侯之“无谋”,甚至将夏侯惇作为诸葛亮的试验品,火烧了博望,成就了卧龙大名。我在其中只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老罗对一些次要人物的处理,是有弹性的,反正是衬托。前面的夏侯,都还是英悍勇武的,而此处的夏侯,则是昏聩愚蠢的。反正十万人马,被孔明谈笑间灰飞烟灭了。

曹操赤壁败北之后,夏侯惇几乎再未出战。那时期,张辽徐晃都如日中天,至于许虎痴则在与马超大战中名扬天下。夏侯惇多数是“接应”,“押运粮草” 云云。在汉中之战前,有个谋士说“此大事也,需调曹仁夏侯惇商议”,这有点内阁的意思,但在取汉中战,终究也只是个押运粮草而已。

我推测,在后期,夏侯惇更多的角色在于稳定后方。这类似于关羽守荆州的意思。是王牌的表现。但是依然,依然,无法减轻他悲剧的神采——在曹刘汉中大决战之时,他随军了。唯一的作用是,传了句鸡肋的口号,害死了杨修。

曹操死了。他成为了魏国最高军事长官,大将军。几个月后身故。

估计没有谁记得他是大将军,凌驾于张乐于张徐许李等大将之上,是魏国的军神。大家只记得他拨矢啖睛。骁勇无双,有勇无谋。如是而已。

只看文字不看演义,你会发觉这几乎是一个儒将。清贵高雅之人。是真正的国之栋梁。这在著名战棋游戏《曹操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夏侯惇从始至终都是主力,几乎没有谁会不把他作为首发,或许就是从侧面体现了他这种大将军的神采。可是依然在罗贯中的笔下,委琐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傻瓜型猛将,演义只是小说,虚构出来的罢了,曹操赤壁败退没有关羽什么事,赤壁的东风也没有诸葛亮什么事,读者们想了解事实真相的话,小说不可信,《三国志》史书才可信。

8

历史评价

编辑

曹魏时期的核心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5)

夏侯惇影视形象(3)  陈寿:①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②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曹丕: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

司马炎:“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

9

相关人物

编辑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颍川太守。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绍破,使督兖、豫、徐州军粮;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昌豨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豨,降其十馀屯,豨诣禁降。渊还,拜典军校尉。济南、乐安黄巾徐和、司马俱等攻城,杀长吏,渊将泰山、齐、平原郡兵击,大破之,斩和,平诸县,收其粮谷以给军士。十四年,以渊为行领军。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绪破,又行征西护军,督徐晃击太原贼,攻下二十馀屯,斩贼帅商曜,屠其城。从征韩遂等,战於渭南。又督朱灵平隃糜、汧氐。与太祖会安定,降杨秋。

曹魏时期的核心人物(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6)

夏侯敦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馀党梁兴於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攻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渊收遂军粮,追至略阳城,去遂二十馀里,诸将欲攻之,或言当攻兴国氐。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长离诸羌多在遂军,必归救其家。若羌独守则孤,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可必虏也。渊乃留督将守辎重,轻兵步骑到长离,攻烧羌屯,斩获甚众。诸羌在遂军者,各还种落。遂果救长离,与渊军对陈。诸将见遂众,恶之,欲结营作堑乃与战。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进军围兴国。氐王千万逃奔马超,馀众降。转击高平屠各,皆散走,收其粮谷牛马。乃假渊节。

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馀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已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二十一年,增封三百户,并前八百户。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十馀万斛。太祖西征张鲁,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谥曰愍侯。

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渊妻,太祖内妹。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衡袭爵,转封安宁亭侯。黄初中,赐中子霸,太和中,赐霸四弟,爵皆关内侯。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闻爽诛,自疑,亡入蜀。以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霸弟威,官至兖州刺史。威弟惠,乐安太守。惠弟和,河南尹。衡薨,子绩嗣,为虎贲中郎将。绩薨,子褒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