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音还是学美音好(还在纠结让孩子学英音还是美音)

孩子学英语时,宝爸宝妈总会有各种纠结,尤其是在给孩子选机构、选课程时,总要纠结一番究竟是让孩子学习英音还是美音。

一部分宝爸宝妈认为,英音更标准,说起来有一种“高级感”。

另一部分则认为,美音更流利,日常交流起来更方便。

不过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是很了解这两种发音的具体差别,所以在纠结孩子究竟应该学哪一种之前,不如先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两种发音有哪些不同。

英音和美音有哪些差别?

01 发音方式

英音的发音位置主要是在口腔的前半部,而美音的发音位置主要在口腔的后半部。我们可以试着读一下“啊”和“二”,来感受一下用口腔发音位置的不同。

再就是英音中几乎没有儿化音,比如sport,of course,unfortunately等词中的“r”在英式发音中都会被弱化到几乎没有,而美音则恰恰相反,这也是为什么美音听起来更加日常顺口的原因。

此外,美音中还会对很多单词发音进行弱化,把口型变小,把送气变弱。比如说,把 “ʌ” 这个音标变成“ə”。例如:but,love,current,courage。

02 表达差别

除了发音上的差别,在一些名词的表达上,英音跟美音也存在一些差别。

学英音还是学美音好(还在纠结让孩子学英音还是美音)(1)

上面这张图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英音的表达当中,“一楼”被称为ground floor,而美音中却可以同时用first floor和ground floor来表达;“二楼”在英音的表达中是first floor,在美音中则是second floor。

不过,这种差异都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从整体来看,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些差异对孩子会有影响吗?

在纠结英音和美音之前,我们不如先考虑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英语?

在中国让孩子学英语的目的非常简单,无非就是考个好成绩,将来有机会的话,可能还会出国深造,或者进入外企工作。

也就是说,大家关注的点还是集中在考试和实际应用这两点上。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在表达方式上,英音和美音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无论是学习哪种英语,到了考试的审题环节中,都不至于受到影响。

学英音还是学美音好(还在纠结让孩子学英音还是美音)(2)

而我们国内考试的听力部分,大部分都是语速适中,语调平缓的发音方式,所以无论孩子学习英音还是美音,也都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内容。

至于日常表达方面,其实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停止过关于发音的争论。就算在英国美国本土,不同地区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家长们也大可不必为此耗费过多的心神。

选对方法才最重要

既然英音美音不用过多考虑,那我们还是要回到问题的本源——让孩子学好英语。

  • 保证足量输入

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其次是一门学科。就像中国孩子从小就沉浸在中文环境中,非常轻易就能掌握中文一样,也要给孩子保证足量的英语输入,他们才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这门语言,而且这种输入要越早越好。

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大量的资源,让他们能够多听、多读,随着他们吸收的知识越来越多,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输出。

启蒙阶段以听说为主,这时候宝爸宝妈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儿歌、动画片来帮孩子打开耳朵,听得多了,孩子自然就会开始学着动画片中的一些场景进行表达。

当听说有了一定累积后,就可以开始给他们加入绘本的阅读。之后,再依次进行桥梁书、章节书的阅读。

自己对选书没有把握的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找一些比较有名的分级读物,比如说《牛津阅读树》、Reading A-Z等。

学英音还是学美音好(还在纠结让孩子学英音还是美音)(3)

当孩子有了足够的阅读量,那么无论是在考试中面对阅读类的考题,还是在对其他试题进行审题时,都可以又快又准,成绩自然不会差。

而当他们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还会逐渐了解到英语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 坚持正确的方法

当然,光保证输入的量还远远不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

比如在孩子接触阅读的初期,我们更加建议家长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孩子的天性是需要陪伴的,有了父母的陪伴,他们才更容易建立起阅读兴趣。

关于亲子阅读,家长们也不必太纠结于自己的发音,因为孩子在听大量音频、看动画等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行纠错,这也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大量输入的原因之一。

等孩子慢慢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后,还可以让他们学习一些如思维导图之类的工具来辅助阅读。

此外,还可以为孩子找外教上门,让孩子跟着专业老师进行精读学习,让阅读的作用能够做到最大化。

总之,用对了方法,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快,记得更牢。就比如说英语的时态,这是一个在汉语中根本不存在的概念,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时态的时候就非常痛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