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优秀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是统编小语教科书五上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桂花雨》我的说课分为:说学情、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法、说过程、说评价,七个部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优秀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是统编小语教科书五上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桂花雨》。我的说课分为:说学情、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法、说过程、说评价,七个部分。

说学情

四年八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已经能够练习上下文理解词句;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说教材

在此基础上,五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关注细节,主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练习资料的能力。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物就是“一枝一叶”“一花一鸟”,“心爱”就是“情”。理解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琦君女士的散文《桂花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写出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童年生活的眷恋。

说目标

根据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参考文后导学系统的指引,我把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认识、读准生字,会写一类字和《词语表》中罗列的本课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难点在品析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借“桂花香”表达的思乡之情。

说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难点在品析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借“桂花香”表达的思乡之情。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推崇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情境”、“合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四大要素。基于此,我的课堂有三个特点:

一是板块化的教学设计。板块间既相对独立,又层层推进,相互渗透,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教学网络。

二是重点设计学的活动。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需要空间和时间的保障。创设学习的情境,关注学习的过程,才能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性,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三是做到书声琅琅。在读书中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提升思维。

说过程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交流导入

每到这个季节,我走进校园,总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有人知道是什么香味吗?

是桂花香。你观察到的桂花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台湾作家琦君的作品——《桂花雨》。

设计意图:相较于“故乡”,学生对“花香”更加敏感,以“花香”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切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通句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课文不长,写得很美,通过朗读,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三、了解“桂花”背后的思乡情

大家都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有个特点——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

我们一读题目,一读课文,就能知道为什么?(琦君女士借助“桂花”抒发感情,抒发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

文中哪些句子特别直接地写出了,作者思念家乡?

出示文字并引读:其实,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多——(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

其实,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我和母亲这么爱桂花,照理说,我们应该更爱杭州,更多、更香的桂花。但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回忆)

小结:是呀,月是故乡明,琦君1949年离开大陆到台湾,此后整整五十年没有踏上故乡的土地。故乡,是她朝思暮想的地方。

小组合作,填写阅读单,写一写我会想起和桂花有关的什么。(每当我想起故乡时,就想起桂花,想起 。每当我想起故乡时,就想起桂花,想起 。每当我想起故乡时,就想起桂花,想起 。)

小结:故乡的桂花香里,有作者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所以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设计意图:本版块由单元特点入手,却不在学生已知的部分做过多过细的分辨。用文章结尾引出质疑,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了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最后引读总结,用“组合拳”关照了学习重点。

四、体会“桂花香”

琦君女士反复强调桂花香,那么她是怎么写“桂花香”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其实这四处写桂花的香味各有绝妙之处,你发现了吗?

(转折;“浸”与“泡”;话中点出;“全年”与“整个”,巧借桂花茶和桂花糕写桂花香)学生边说,教师边画思维导图。

带着新的理解,朗读这四个句子。

填空小结:“桂花茶 ,桂花糕 。一句话,是桂花, 了乡亲们的生活。”(香、甜、香甜)

设计意图:表达是语文的终极目的,到高段,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法。抓住“香”,探讨作者不同的写法,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维层次就提升了。最后填空总结,用了“香”、“甜”,介绍了“香甜”的新用法,既衔接了上一个内容板块,又提升这个写法板块,还突破了学习的难点。

五、引读总结

所以,即便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即便杭州的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母亲也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便想起桂花,想起——(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想起——(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前后后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想起我曾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想起桂花茶香,桂花糕甜,想起——(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是呀——(是桂花,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所以,每当我想到桂花,我就想到我的——(故乡)。每当我想到故乡,我就想到——(桂花)。

设计意图:用引读总结本课,串起了内容板块和写法板块,学生在朗读中既了解了内容,感受了语言,体悟了写法,复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又欣赏到一种文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美美地读,读得美美的,是好的语文课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

说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形式上,我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以教师评价示范,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反思。内容上,我将评价分为“指向基本能力、基本习惯的评价”和“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评价”。基本能力和习惯方面,我会使用“你能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评价。达成单元语文要素方面,我会使用“看来,作者是想借桂花表达对故乡、对童年的怀恋之情。”这样的评价。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评委老师的聆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