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

采访:微博博主@收藏贝壳的小团子在浩如烟海的动物世界里,软体动物,是一大类绚丽多姿的物种,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会长出用来防御的外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贝壳”。但遗憾的是,贝壳对人类非常重要,人类却对贝壳知之甚少。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

不信,我问你,大自然中有多少种种类不同的贝壳?你可能不知道,但85后小伙“收藏贝壳的小团子”知道,小团子是一个理工男,但在一次意外接触了贝壳之后,便成为了一名贝壳标本收藏家,几年下来,他收藏的贝壳多达近千种,爱好摄影的他,拍摄的照片更是多到无法计算。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

在他的照片中,有很多平常大家前所未见的贝壳,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大小、纹理,以及颜色。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

在普通人看来,贝类可能只是一种食物,但在贝壳收藏家小团子看来,贝壳不仅蕴含了,一种极致的数学艺术,美学艺术,并且作为一种博物学收藏,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收藏价值。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

贝壳极具美学价值。“保守估计,世界大约有85000种,已经被描述的现生软体动物的物种,其中约三万五千种生活在陆地,一千多种生活在水沟、山川、湖泊等淡水中,其余均生活在海洋中,我们常见的贝壳,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因此很多人低估了贝壳的美丽。”贝壳有多美?下面这些,大自然孕育出的天然彩色贝壳系列,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

黄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

绿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7)

蓝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8)

红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9)

橘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0)

紫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1)

淡紫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2)

黑色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3)

木色贝壳除了颜色,贝壳形状也是千变万化。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4)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贝壳的种类有多少,形状就有多少,但总的来说,可以被收藏的贝类,可以分为五大纲,分别是: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多板纲、掘足纲,这些纲下面又分为数百个科,即使是同一科的物种,形状差异也会很大。”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5)

海生腹足纲贝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螺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6)

海生双壳纲 常说的蛤类蚌类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7)

陆贝集合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8)

头足纲、多板纲、掘足纲的贝类标本不过,在千变万化的形状中,最常见的有,圆形、扇形、瓣状、管状等等形状。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19)

圆形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0)

小团子收藏的冠螺科的贝类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1)

小团子收藏的蝾螺科的贝类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2)

圆锥形贝类 隶属于钟螺科、丽口螺科、蛋壳螺科等贝类很多人热衷于去海边捡贝壳,但其实,对于贝壳的结构并不了解。“在我们看起来只有一层的贝壳,其实分为三层,有一些贝类,最外层是由硬质蛋白组成的角质层;中间为方解石或文石晶体组成的棱柱层,主要为贝壳提供硬度和耐溶蚀性;最内层为珍珠层,主要为贝壳提供硬度和韧性,一般由方解石或文石等CaCO3矿物(无机相),和有机质(有机相)组成。”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3)

贝壳具有极大的地质学意义,是化石中最常见的保存方式。可以用于确定地质形成的系统进化,地层的确切年代,及贝类种群的分类。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4)

小团子收藏的宝螺科贝壳贝壳是极致的数学艺术。“软体动物真的很神奇,它们是天然的建筑师,在构建自己的外壳时,只需遵循几条数学法则,就能产生精美的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5)

螺的口盖,又叫“厣”,这些蝾螺的口盖,就像美丽的宝石比如斐波那契数列,也就是黄金分割数列,光看外形,是不是就和贝壳的螺旋线很像?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6)

很多贝壳就遵循黄金分割数列,尤其是海螺。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7)

海螺生成需要遵循三个基本法则:扩张、旋转和扭转。绝大部分的海螺,都是先由一个很小很细的空心圆锥,慢慢扩张、旋转、扭转而形成的螺旋体,该螺旋体一直是增量扩张,螺口最大。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8)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29)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0)

尽管螺形状各式各样、千奇百怪,但都是全部遵循螺旋线,包括但不限于:等角螺线、阿基米德螺线、费马螺线、等角螺线、双曲螺线、圆内螺线等等……也就是说,你完全不需要会绘画,你只需要会画数学序列,就能画出完美的海螺。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1)

不止海螺,其他的贝壳,大多数也都遵循某种数学规则。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2)

小团子收集的中国本土蜗牛作为一个贝壳收藏家,小团子最初收藏贝壳的原因,就是因为看到它独特的美学和收藏价值。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3)

每一个贝壳都会分类收藏“贝壳虽然只是软体动物的外骨骼,但反映了自然界物种的种类和分布。就像大自然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大海里也没有两个相同的贝壳,每个贝壳标本都是如此独特,这些天然的标本,往往不带有任何功利的性质,所有真正喜欢科学,热爱自然的人,都会痴迷贝壳。”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4)

玉螺科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5)

杨桃螺科贝壳,是自然之美的集大成者。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6)

小团子收藏的海扇蛤科,也就是扇贝小团子收藏的贝壳,虽然不全都是珍贵的品种,但每一个都很独特,全拿出来足够看上三天三夜。南非鲍螺,Haliotis midae Linnaeus, 1758外壳呈椭圆形,壳外布满着,与外缘同心的波浪状密肋,壳内珍珠质强,并有强烈闪光,是一种高级食用贝类。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7)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8)

莴苣骨螺,Chicoreus cichoreum (Gmelin, 1791)像火枪烤过的蛋白霜。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39)

龙骨岩螺,外形有点像花卷。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0)

华贵艳捻螺,亦称华贵红纹螺Bullina nobilis Habe,1950分布于我国东海,和日本海域的小型贝类,壳轻薄,外壳白色底色,并伴有红色线花纹。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1)

新西兰鲍螺/虹鲍螺Haliotis iris Martyn, 1784壳内珍珠层明亮,有强烈如虹彩般的,蓝、绿、淡紫色多彩闪光,中央肌痕大,常呈不平滑的线条和块斑状。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2)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3)

蓝雨蜗牛,因其部分种群外壳,大部分底色为靛蓝色,并伴有浅白色斑点,所以叫蓝雨。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4)

花边䗉蜗牛Pseudotrochatella nogieri(Dautzenberg & d´Hamooville, 1887)产自越南,直径24mm左右,体螺层的波浪,就像一个个向上的台阶。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5)

黄金小不点巴蜗牛,Helicostyla ( Pachysphaera )annulata (G. B. Sowerby, 1841)生活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森林里的小型陆贝,壳长两厘米左右,颜色多变。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6)

半心鸡心蛤 ,Lunulicardia hemicardium(Linnaeus, 1758)“快看,连贝壳都是爱你的形状……”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7)

猫眼蝾螺,Turbo petholatus Linnaeus, 1758螺层约为五层,螺肩圆滑,有的个体比较平缓,螺轴为明黄色至黄绿色。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8)

玫瑰菱角螺,又名玫瑰骗梭螺,Phenacovolva rosea(A. Adams, 1854)玫瑰菱角螺平时寄生在柳珊瑚上,并以之为食,可将食物的颜色,集结在自己的外套膜上,这让它在珊瑚上很难被发现。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49)

索菲亚涡螺Cymbiola sophia(Gray, 1846)澳大利亚(昆士兰)拖网采自水深60米的细沙质海底。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0)

刺螺属或星螺属,Guildfordia外表像海星,这些刺可以作为防御,也可以防止捕食者将它们掀翻。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1)

旋梯螺,Thatcheria mirabilis又名奇异宽肩螺,据说旋梯螺独特的形状启发了,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的灵感,由此设计了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2)

针尖花口蜗牛,Xenopoma spinosissimumTorre and Bartsch, 1941外翻的唇口是在悬吊的过程中形成的。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3)

朱迪骨螺,Favartia judithae Bertsch & d’Attilio, 1980形状像个不断扭转的舞者。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4)

黄边鸟尾蛤,Cardium也叫黄边糙鸟蛤和鸡腿蛤,因为其斧足像一个鸡腿而得名……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5)

说起来,小团子对贝壳的兴趣,始于童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大自然的各种事物,抱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片小树叶,一颗小石子,一只小昆虫,我都能耐心的观察很久。”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6)

大学的时候,他选择了热门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后每天面对各种图纸,有时候会觉得有点枯燥。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7)

这时候,他偶然在网上看了一个,关于贝壳知识的视频,是在上海的何径老师所做的科普视频,基本上每一期视频,都在介绍一种有意思的小贝壳,他十分惊叹:自然界竟然还有如此有趣的东西!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8)

贝壳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贝壳的知识,他在网上买了很多书籍,还在网络上购买贝壳,学习如何鉴别物种名称,检查品质,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收藏。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59)

“我在贝壳收藏领域,属于杂收的类型,杂收就是各个科属都会涉及到,不光是海里面的贝类,陆贝(蜗牛)也会涉及到,甚至在贝类里面一些小的纲,比如多板纲(石鳖),和掘足纲(象牙贝)。我收藏的贝类,往往不是很名贵或者稀有的,但是一定是有特点,或者是颜色鲜艳,形态独特的。”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0)

收藏的途径,除了自己亲自去海边捡贝壳之外,主要是网上购买和贝友交换。“有像抽盲盒的感觉,我这个品种的多一个,你那个品种少一个,我们就会交换一下,互通有无。”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1)

在收藏贝壳的路上,他认识了很多好友。“有的是搞航空航天的,有的是医生警察,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成为了朋友,有时候会在一起交换贝壳,谈论关于贝壳的故事,有时候会一起考古,这让我枯燥的生活变得有趣多了。”对于小团子来说,贝壳是有温度的,那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2)

因为大学的时候担任校报的摄影记者,小团子的摄影水平也很不错,收藏的贝壳多了之后,他产生了想要分享的欲望,于是就把贝壳拍摄下来,发到网络上做科普。他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叫做每天分享一种贝壳知识的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3)

为了严谨,每次分享之前,他都要查很久的资料,才能把一种贝壳的知识说透。虽然辛苦,但一些网友看到他分享的贝壳知识后,也入坑了,这让小团子感觉特别开心:“只要能多一个人欣赏贝壳之美,我这份辛苦就算没有白白付出。”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4)

贝壳之美,绝不在外表,它从内到外都是一门很实用的艺术。“贝壳不仅聚集了数学、美学,还有建筑学,甚至农学、机械学,贝壳知识宛如一片浩瀚的海洋,我越学习越感觉,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不少现代建筑的灵感都来自于贝壳。“越南绳纹峨螺,是亚马逊大楼的原型。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阿尔达总部大楼,原型来自鹦鹉螺。于美国芝加哥的螺旋塔,灵感来自于笋螺。”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5)

越南绳纹峨螺但因为太常见,很多人都忽视了贝壳之美。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6)

贝壳,像是隐藏在人间的扫地僧,虽然不起眼,却藏有最多的秘密。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7)

尽管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今天,但在天然的建筑师贝壳面前,不得不说,人类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贝壳是大自然的艺术,天生就可以长成黄金螺旋最优雅的模样,不用计算就能生长出最完美的姿态,暗含许多数学序列。”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8)

这或许说明:“真正的艺术与美,从来不是人类能够创造出来的,而是自然界,天然就存在的生灵与万物。”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69)

螺中蓑鲉,新艳红芭蕉螺,Pterynotus miyokoae大自然才是真正的鬼斧神工。贝壳虽小,却是沧海遗珠、是美学极致。小小的贝壳,藏有无穷的奥秘,人类将穷尽一生去探索。

贝壳艺术之窗(85后小伙痴迷的贝壳)(70)

幸运的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小团子这样,热爱贝壳的人勇往无前,我们因此看到人迹罕至的美丽。图片来源:微博@收藏贝壳的小团子以及微博博主小团子提供感谢小团子接受采访文中小团子提到的展览是8月6~8日,在上海龙柏饭店举办的贝壳嘉年华活动,如有兴趣请自行搜索,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艺非凡授权。原标题:《85后小伙痴迷贝壳,拍的贝壳90%你没见过,曝光后无数人点赞:美学巅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