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浮梁县(洞庭湖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炼成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邹锡兰) 十里银滩露营、流连于绿草湿地、听渔舟唱晚、观飞鸟往返、品湖鲜美食······这样诗意而丰富的美好生活,不一定要走遍很多地方,在湖南省湘阴县就可以尽情享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浮梁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浮梁县(洞庭湖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炼成记)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浮梁县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邹锡兰) 十里银滩露营、流连于绿草湿地、听渔舟唱晚、观飞鸟往返、品湖鲜美食······这样诗意而丰富的美好生活,不一定要走遍很多地方,在湖南省湘阴县就可以尽情享受。

近日,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中,湘阴县榜上有名。

湘阴隶属岳阳、紧邻长沙,地处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县域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21万亩,水域面积超100万亩,湖洲湿地94万亩,林地面积3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占20%,是湖南生态保护“一脉”“一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湘阴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山青、水净、天蓝、地绿的生态湘阴。湘阴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过程,是一个县域生态发展的典型缩影。

生态立县,倾尽全力

荒野滩涂变身生态旅游热门景点,这样的转变发生在湘阴县静河镇共和村。

共和村紧邻湘江支流撇洪渠入口处,连通天然湖泊洋沙湖与湘江,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泥泞不堪的滩涂。2018年,湘阴县在共和村启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建设,完成完成面积56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87.63亩;退耕还湿面积372.37亩。

如今,拥有优美田园风光的共和村已成为生态旅游景点,更被游客们称为“小江南”,今年以来已吸引长株潭等周边城市游客近3万人次。

共和村的蜕变是湘阴县在生态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湘阴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洞庭清波”行动为抓手,开展清除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码头、非法构筑物、非法养殖及农业污染、非法捕捞捕猎、河湖垃圾、有害生物、水源污染、沟渠淤泥杂物等“十大清湖行动”。

同时,湘阴县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带污染的GDP、带“水分”的GDP,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在环保资金投入上,湘阴县更是倾尽全力。

近3年,湘阴县共投入洞庭湖和湘江水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整治、饮水安全保护和治理等资金逾15亿元,其中环保投入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9%。此外,近几年来湘阴县已先后拒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项目50多个。

生态经济,兼顾平衡

吃蟹食鱼、采菱挖藕、泛舟湖上······刚过去不久的国庆长假期间,湘阴县鹤龙湖人气火爆,大批游客来到这里品尝新鲜上市的大闸蟹。

近年来,鹤龙湖镇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为抓手,发展蟹虾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如今已变成“湖鲜美食特色旅游小镇”。

从鹤龙湖镇的变化,可以看到湘阴县在寻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与平衡。

一方面,湘阴县加快构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致力打造“湘阴农品”公共品牌。

如今,湘阴县全县发展订单式高档优质稻17.2万亩、稻虾和稻蟹综合种养8.57万亩、特色水产养殖4.3万亩、经济作物种植30.8万亩,杨林寨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鹤龙湖镇获评全市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全县共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4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创建“农字号”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33个、省名牌产品3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07个,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获评“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好粮油”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级示范县和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另一方面,则不断升级生态旅游。

按照建设湖南生态康养旅游胜地、湘军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国家休闲度假首选地、国际湿地休闲生活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湘阴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三年创建行动,着力打响名水、名人、名食、名窑“四张名片”。

其中,湘阴县洋沙湖小镇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成功承办2017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第十二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成功举办樟树港辣椒节、鹤龙湖龙虾美食文化节、G240“乡味长廊”丰收美食节等节会活动,湘阴湖鲜美食首获央视专题推介,获评全国首个“湖鲜美食之乡”,2017-2019年接待游客分别达570万人次、628万人次、786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31%、25%。

绿色生产,兴工强县

靠近长沙,县域辽阔,湘江东岸平坦无垠、江湖交汇、美景美食、人力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湘阴县的发展前景被看好。如今,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时隔5年后再度扩容,湘阴正式成为湘江新区的“新成员”,搭上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的快车。

近年来,湘阴县突出绿色生产,发展生态产业经济。该县立足于高新高端升级新型工业。坚持强园兴工、兴工强县战略,瞄准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产业、十亿企业”目标,研究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强园兴工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1 7”配套政策,全面实施工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设立5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全力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和三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集聚集群发展。

目前,湘阴县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26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2016年县工业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8年湘阴县成功入选全省3个全国首批创新型县之一,2019年获评国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进县、全省落实创新引领战略等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县。

近3年,湘阴县共淘汰产能、“僵尸”企业41家,实行退二优二盘活土地过1000亩,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恒大集团总投资450亿元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及中央电机项目即将动工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过1000亿元、税收超60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都是进行时。湘阴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这既是对该县在生态建设领域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更多期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