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1)

近日听了书法大师的讲座后,买了一本《峄山碑》回来学习篆书,因为大师说篆书是练线体的最佳字体。巧合的是,今天搜索缙云历史人物,查到李阳冰这个人,他是唐代的书法家,尤以篆书的成就最高,他临的第一本字帖就是李斯的《峄山碑》,跟我现在学的是同一本。

李阳冰和李斯并称“二李”,这两个人,一个生于唐代,一个生于秦始皇时期,两个人出生时间相差了近1000年。

众所周知,李斯是秦始皇初统一时的丞相,在他任丞相的那段时间,为秦国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一系列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伟大举措。

小时候学历史,说是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今天查了资料才知道,统一文字是李斯提出来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接下来,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

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2)

李斯除了是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

李斯的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令后人追捧。他的文章论证严密、气势贯通,如江河奔流,鲁迅曾经大力称赞李斯,被称为书法笔祖。

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此《峄山刻石》正是后来的《峄山碑》(刻石是原版,碑是拓本),而李阳冰习书法,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3)

李阳冰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

我想,李斯大家都很熟悉,李阳冰的话,估计知道他的人就比较少了。

李阳冰是谁呢?他是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诗仙”李白的族叔,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后来李阳冰将其诗文辑成《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阳冰在《序》中说他"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俾予为序"。这是说李阳冰在"临当挂冠"正要罢职的情况下,还为李白编了集子,写了序言。

李阳冰在缙云建县后六十年来到缙云任县令,是第一位有记载的缙云县主政者。李阳冰在缙云被记载下来的政绩,一是修缮了孔庙,二是祈雨。修孔庙大家都好理解,祈雨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4)

原来李阳冰曾写了《城隍庙碑》,记述了祈雨、迁庙二事,原文如下

“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尔,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云县令李阳冰躬祷于神,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大雨,合境告足。具官与耆耋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

白话译文为:城隍庙,古代祭神的典籍中没有记载,但南方吴越地区却有城隍庙宇。当地风俗,地方上逢水旱灾害和瘟疫流行时,百姓都会向它祈祷。大唐乾元二年秋天,七月份整月无雨,到八月十五日,缙云县令李阳冰亲自到城隍庙祭祀城隍,与城隍约定:五日之内,如城隍不能让老天下雨,就把庙烧毁。结果在五天内下了大雨,全县境内雨水充足。于是县官和地方长者及其他官员把原来建在西谷的城隍庙迁建到山顶上,以答谢神的恩泽。

李阳冰的仕途还算顺利,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5)

李白有诗云: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落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天庭。这几句诗是在赞阳冰不仅书法有独到之处,而且所写的诗文也十分艳丽华美。

李阳冰的仕途也许不够精彩,政绩也不算好,但他在书法史上地位极高。李阳冰擅小篆,与秦朝李斯齐名,并称“二李”;性喜刻石,颜真卿所书之碑多请他篆额。他的著名书作有《三坟记》、《怡亭铭并序》、《城隍庙碑》、《易谦卦》、《滑台新驿记》等。其中《易谦卦》笔法尤为瘦健。清代王漱《竹云题跋》称它:"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

李阳冰初出茅庐时,在缙云做了几年县令(缙云县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所以留在缙云的书法作品较多。李阳冰留世作品65件,在缙云有12件。可惜因年代久远,大多已湮没不存。保存至今仍可见的:“倪翁洞”题刻、《城隍庙碑》、“黄帝祠宇”题刻。李阳冰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为缙云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6)

我呢,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听说缙云县内的仙都风景区有个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去看看。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一个篆书大家(小篆大家李阳冰与缙云)(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