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悼亡诗词大全(几首悼亡诗词真的很动人)

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一般指丈夫追悼亡妻之作,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了悼亡诗,如《唐风》里的《葛生》被誉为“悼亡诗之祖”,《邶风》里的《绿衣》也传唱千古。诗真正有“悼亡”之名,始于西晋潘岳,作有《悼亡诗三首》,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十大悼亡诗词大全(几首悼亡诗词真的很动人)(1)

唐代诗人元稹因《莺莺传》被斥为负心汉,但他对妻子韦丛却是一往情深。韦丛出身名门,是京兆尹韦夏卿的小女儿,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不幸早逝。她死后元稹写了很多悼亡诗,比如《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抒发了自己无尽的思念。我们先看《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写出了妻子在自己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地位。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天下美女千千万万,我的眼里只有你。除了情感动人,写法也很别致,比喻新颖而恰当,沧海之水、巫山之云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似锦的繁花,则不屑一顾,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能让我动情呢?

十大悼亡诗词大全(几首悼亡诗词真的很动人)(2)

《遣悲怀》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上却有关联性。第一首诗表达往昔共苦而今不能同甘的,遗憾之情;第二首诗写妻子亡故后自己寄托哀思的种种细节;第三首抒发无尽的长恨,此恨绵绵,突出悲怀主题。《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人生百年看似漫长,实则白驹过隙。欢聚之日短,永别之日长。此生一别,何有来生?尾句更是情动肺腑,感人至深。九泉之下的杳无声息,暂寄人间的却无计摆脱那缠人的思念,漫漫长夜,愁杀人也。

其实,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悼亡诗《为薛台悼亡》:

半死梧桐老病身,

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

月冷空房不见人。

诗句朴实,言浅情深。诗人病躯衰老,却有“不见人”的怅惘,“伤神”就难免了。

十大悼亡诗词大全(几首悼亡诗词真的很动人)(3)

到了宋代,词这种文体兴盛之后,更适合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悼亡词最著名的是苏东坡的《江城子》一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比苏轼小三岁,十六岁时与东坡成婚,知书达理,聪明贤惠,时常相伴东坡读书,东坡踏入仕途,王弗到汴京后病逝,后迁葬于眉山。十年之后,东坡在密州任上,夜里梦到自己回到家乡,与妻子重逢。醒来后热泪潸然,便填词一首《江城子》记梦,怀念王弗。这首词有片段描述,有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为历代所称道。

十大悼亡诗词大全(几首悼亡诗词真的很动人)(4)

东坡还有一首《悼朝云诗》:

苗而不秀岂其天,

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

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

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

夜灯勤礼塔中仙。

朝云本是东坡的侍女,十一岁即跟随东坡,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苏轼为其写墓志铭,并赋诗悼念。朝云伴东坡二十三年,可谓知己。据说,东坡在汴京时,上朝回来曾指着自己的肚皮问侍女们里面是什么,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智巧,只有朝云笑着说:“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可见相知甚深。朝云曾为东坡生下一子苏遁,小名干儿,“洗三”时东坡还为此儿写过一首《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不幸的是,苏遁一岁时夭亡了。

朝云在世时,东坡曾有《朝云诗》:

经卷药炉新活计,

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城随我三山去,

不做巫阳云雨仙。

在东坡被贬到岭南时,朝云执意相随,染病身亡。

十大悼亡诗词大全(几首悼亡诗词真的很动人)(5)

与苏轼的悼亡词齐名的,还有贺铸的《鹧鸪天》一词: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写贺铸对亡妻的怀念。同样是深情,苏词写于苏轼妻子亡故十年之后,所以情感是深沉的,而贺词写于他的妻去世不久,贺铸依然深陷于妻子离世的悲恸之中,因此特别炽烈。贺铸母亲病逝后回原籍守母丧,期满后北上京城时,妻子却又病故。时过境迁,万事皆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为什么不能同年同月死呢?“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睹物思人,情动于衷。“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老夫老妻,日常的生活里,蕴含多少深情?本来相濡以沫,而今独卧空床,更深切而沉痛。

十大悼亡诗词大全(几首悼亡诗词真的很动人)(6)

爱情是永恒的。它超越了时空,生死相许,至死不渝。这些悼亡诗词,唱出了人们心底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因而感人肺腑,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