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博物馆讲解时间(陝西还是陜西)
近日,网上流传出几张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照片,恢弘大气的唐风元素,精致典雅的园林设计,以及即将面世的海量文物收藏,令人心向往之。
但美中不足的是,馆名中却出现了错别字。
▲计划今年建成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 图源陕光灯 作者拍摄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题写的馆名 图源陕光灯 作者拍摄
1
“陜西”?错了!
阴刻在大石碑上的馆名,以繁体书法写成,笔力虬劲,古朴厚重。
但问题却出在这个“陜”字上。
▲此为xiá西,而非shǎn西,还多写了一横 图源陕光灯 作者拍摄
事实上,这个“陜”字的正确读音是xiá。馆名中不仅写成了陜,还给陜字多加了一横。
而“陕”真正的繁体字应该是“陝”。
看出这两个字的区别了吗?
“陜”(xiá)的里面是两个“人”字,而“陝”(shǎn) 里面则是一对“入”字。
除了读音和字形不同之外,这两个字在意思上也相去甚远。
这一点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
作为世界上沿用至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造字方法,从汉朝以来就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形声最为重要。它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属于一种“合体造字法”。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音旁,也称为“形符”和“音符”。形旁指的是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的发音。
比如我们经常吃的“馍”,就是一个形声字,形旁为“饣”,即“食”,表示属性,声旁为“莫”,决定发音。
形声字的产生,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之间的联系,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经过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依照形声法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字出来,是汉字发展的主流。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汉字,大概80%以上都属于形声字。
“陜(xiá)”和“陝(shǎn)”也不例外,都属于形声字。
它们形旁相同,均为“阜”,后来简化为“阝”。“阜(fù)”,在东汉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写的《说文解字》里解释为“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广雅· 释丘》中说“无石曰阜”,《诗经·小雅》中也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阜”作为名词,指的是没有石头的土山。
▲“阜”从外形上来看,就像一层层累积起来的阶梯状土山。图源网络
因此,“陜(xiá)”和“陝(shǎn)”的形旁相同,说明这俩字都跟山陵或者山丘有关。
“陜”(xiá),这个字属于生僻字,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说文解字》解释为“陜,隘也”,也就是不宽阔的意思,可用“狭”来代替。此外,《集韵•洽韵》又说“陜,或作峽”,指的是峡谷,也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这两个替代字都有“狭窄、不宽广”的意思。
“陝”(shǎn),《说文解字》解释为“弘农陝也,古虢国,王季之子所封也”,《公羊传》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可见,这里说的“陝”,是一个古封地的地名,本身也含有狭窄、不宽阔的含义(与山岭和土丘等地形相关)。“陝”的大致位置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州区,后来几经演变,成为现在陕西省的简称之一。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 图源网络
“陜(xiá)”和“陝(shǎn)”的主要区别在于声旁不同。
“陜”(xiá)的声旁为“夾”,是个多音字,可以读作jiā,jiá,gā,xié,xiá。《说文解字》释为“夾,持也,从大,夾二人”,《说文解字注》说“捉物必以两手,故凡持曰夾”、“大者,人也,一人而二人居其亦,犹一人二亦间怀物也。故曰,从大,夾二人。古狎切,八部”。在商代的甲骨文、西周金文再到战国的篆字,“夾”就像中间一个大人,左右两只胳膊下面各携带了一个小人,属于一个会意字,可以理解为“处于两者之间,左右相对或者相持”。
▲图源网络
“陝(shǎn)”的声旁则为“㚒”,读shǎn。《说文解字》解释为“盗窃怀物也,从亦,有所持。俗谓蔽人俾夹是也,弘农陕字从此”,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为“两亦下有物,盗窃而怀之意”。因此,这个字的意思是“偷了东西并且藏在怀里”。
▲图源网络
可见,“夾”和“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那是什么导致后来“陜(xiá)”和“陝(shǎn)”不分呢?
主要原因在于汉字简化。以“夾”的草书写法“夹”为简化字,其他以“夾”为声符的字均以此类推进行简化,“陜(xiá)”也跟着被很多人误认为是“陕”的繁体字。这种类推简化的方法,造成了原字的结构被破坏和意思被扭曲。如果不能正本清源,通过更早的字形追溯造字依据,类似于“陜(xiá)西考古博物舘”这样的失误,今后大概率还会发生。
事实上,简化字“陕”是随着“陝”的行书楷化,“大”下面的两个“入”逐渐用两点来替代的结果。这一点也能从“陕”和它的声旁“㚒”的读音都读shǎn得到印证。
2
翻车的不止一家
将陕西的繁体字错写成“陜(xiá)西”,可远不止考古博物馆一家。
早在2013年7月,就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位于汉中市区的陕西理工学院(现在的陕西理工大学),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并且直到2016年升大改名之后才修改过来。
▲陕西理工学院以前的校门 图源网络
▲2016年升大后已将错误改正。图源网学校官网
类似的错误也曾出现在陕西师范大学。
与陕理工的校名集字于毛体书法不同,陕师大的校名采用的是鲁迅体。2013年,对于将“陕”的繁体字写作“陜(xiá)”所引起的争议,陕师大官方微博曾经专门对此做了解释与说明:“我校校名采用的是鲁迅体,“陕”字写法摘自鲁迅1924年来西安讲学时的日记,为鲁体原字。另外我校于赓哲教授考证,古人写字有异体字,宋代集韵中的陕字与校名中的一致”。
▲修改之前的校名 图源网络
然而,在此次争议后不久,陕师大还是将校名繁体中的“陜(xiá)”更正成了“陝(shǎn)”。
▲修改后的“陝”还算是鲁迅原字吗?图源网络
同样还有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修改之前和修改之后的校名对比如下:
这三所学校知错能改,值得表扬。此外,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错别字,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坊上的这家店,从笔画上来判断,“陕”字应该写错了↓
再来看看陕煤集团的logo,这个“陕”字,到底是“人”,还是“入”?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陜(xiá)”和“陝(shǎn)”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之所以被经常混用,主要在于长相有点“撞脸”。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细微的差别,但凡涉及到陕西的繁体字时,往往很容易出错。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3
由“陕”到“陕西”
虽然繁体字被经常写错,但这丝毫不影响“陕”作为简称在近4000万三秦儿女心目中的地位。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仅仅三年后,武王积劳成疾,驾崩后其子姬诵继位,就是后来的周成王。继位之初,成王年幼,由周公和召公辅政。
周公叫姬旦,是武王的弟弟,封地在周,位于现在的宝鸡周原地区,所以称周公或者周公旦。召(shào)公,姬姓名奭(shì),与武王、周公氏同辈,被封在召(今宝鸡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公奭。
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方便国家治理以及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周王朝决定以“陕”为界,将统治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分别治理。
这里的“陕”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是一个上古地名,具体源于何时已经无从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与山岭和土丘等地形密切相关,位置在今天河南三门峡市的陕州区。
▲三门峡市陕州区 图源网络
《春秋公羊传·隐公卷三》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周公旦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拓展的领地。而西边的召公奭则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巩固后方稳定,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
分陕而治以后,周、召二公商定,在分界之处立了一根高3.5米的青色石柱,被称为“周召分陕石柱”。这根石柱最早立于陕塬(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塬),后移至陕州北城墙上,唐朝时期曾有人作铭于上。目前被收藏在三门峡博物馆。
▲“分陕石柱”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 图源网络
分陕石柱虽然将国土一分为二,但是在周、召二公“分而治之”的政策下,周王朝稳定和谐,为以后数百年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自陕而西”凝结而成的“陕西”,作为一个新的地名,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宋代之前的“陕西”,指的都是“陕”地以西的广大区域,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行政区划。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全国范围内设“至道十五路”,“陕西路”即为其中之一,辖区包括今关中各市、延安、榆林东南部以及甘肃庆阳、山西省运城及河南省三门峡等。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国本部设立了10个行中书省,包括“陕西行中书省”,简称为“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
▲图源网络
▲元代的行省制度 图源网络
明代,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
▲图源网络
清康熙六年(1667年),从陕西省划出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并设立甘肃省之后,陕西省成为内地十八行省之一。省界同今日比较,除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南、宁陕一段略微西缩外,基本重合。
从康熙年间陕甘分治开始,历经晚晴、民国直到现在,形似跪射俑的陕西省行政版图基本定型,再无多大变化。
从“陕”到“陕西”,历经了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期间虽然历经多次区划调整,但是“陕”却穿越漫长时光完整保留到了今天,并和“秦”一起成为陕西省的简称,不仅骄傲地印在所有陕西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上,更是作为一种文化胎记和精神图腾深深地影响并重塑着无数陕西人的一言一行。
…………
最后,一起来欣赏一下古今历代书法中的“陕”字。
简体“陕”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繁体字上,历代书法家中,有不少人都把“陝(shǎn)”写成了“陜(xiá)”,这里面既有时代原因,也有个人书写习惯的不同,更多的可能是写错了。
大家不妨找找,看看和陕西考古博物馆一起掉坑里的,到底有几个人?
▲陕的简体字,其实是繁体字行书简化的结果 作者制图
▲图源陕光灯 作者制图
作者:胡不归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