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结拜兄弟有几人(他是袁世凯表侄)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民国时期素有“民国四公子”的说法,虽然关于具体所指有许多不同版本,但主流都认为是“两将军”加“双词客”。“两将军”,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子张学良,还有一个则是人送外号“红豆馆主”的前清世袭镇国将军溥侗。所谓“双词客”,指的是袁克文和张伯驹二人。这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填词,痴迷于中国戏曲文化。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张伯驹的传奇人生。
▲张伯驹青年时期旧照
张伯驹,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3月14日生于河南项城,原名为张家琪,生父名为张锦芳。张伯驹六岁时,连同他的妹妹一起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此时正担任任直隶总督(也是清朝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因此说起来张伯驹还是袁世凯的表侄。袁世凯当初任直隶总督时,张镇芳负责盐政,一手创办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张镇芳一时间可谓官运财运亨通,不幸的是膝下两个子女先后夭折,所以才从弟弟张锦芳那边过继了一儿一女。民国建立后,张镇芳先后出任过河南都督,之后又下海经商,搞过煤矿也创办过银行。
▲袁世凯剧照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张伯驹的童年可谓是光芒环绕,不仅衣食无忧,而且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七岁进入私塾学习,九岁便可以写诗,时人称之为“神童”。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十八岁的张伯驹进入袁世凯创办的新军模范团骑兵科学习,毕业后正式投身于军界,曾任陕西督军公署参议。除此之外,张伯驹还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军阀手下担任过提调参议等职。
▲唐代韩干《照夜白图》
北洋政府覆灭后,张伯驹转身进入金融界,同时逐渐痴迷于收藏。在张伯驹妻子潘素看来这就是败家,认为张伯驹难以中兴张氏家业。说起来,张伯驹一开始只是把收藏当做爱好,没成想最后竟然会发展成他一生的事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得知恭亲王奕訢之孙溥儒要变卖唐朝韩干《照夜白图》,张伯驹主动出面购买,最终却失之交臂,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一经历使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保护国宝不再外流。
▲晋代陆机《平复帖》
为了收藏,张伯驹不惜卖掉占地面积达15亩的大宅子,这个宅子正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住所。事实上,张伯驹在北京有很多家产,但都是为了购买书画而一一变卖。正是他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才保留下《张好好诗》《游春图》《上阳台帖》《平复帖》等一大批稀世名作。1956年,张伯驹和妻子商议后,决心将三十年来所收藏的各类珍品全部无偿献给故宫博物馆。政府为此特批20万元奖金,张伯驹却婉言谢绝,还说:“我看的东西和收藏的东西相当多,跟过眼云烟一样。”据统计,张伯驹在解放后所捐献的藏品,累计价值超过十亿元。
▲1982年2月25日张伯驹先生最后合影
动荡时代结束后,张伯驹夫妇回到北京,却愕然地发现家中房产早已被人侵占,于是两人只好寄身在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内,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1982年2月,张伯驹因重感冒住进北大医院,被安排到一个八人间。由于张伯驹病得严重,妻子潘素希望能给他换成单人间或者双人间,以便自己能更好地照护。然而院方却拒绝了潘素的请求,还直接告知说张伯驹的级别不够。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满腔赤忱的收藏家,晚年竟会落得如此田地。
参考资料:
《张伯驹传》《一代名士张伯驹:文化高原上的奇峰》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欢迎加入近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铭记先烈、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