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浇灌梦想用镜头记录人生 用脚步丈量大地

用汗水浇灌梦想用镜头记录人生 用脚步丈量大地(1)

太行林局禅堂寺林场样地作业现场

“今天的样地比较近,前几天,有个样地特别远,去时走了5个小时,来回近十公里。”8月21日,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第五工组在前往25537号样地的路上,工作队员白日军如是说。

山西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是以国土“三调”数据为统一底版,融合森林、草原、湿地、荒漠以及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监测数据,构建涵盖各类林草生态系统状况信息的综合监测评价体系。

从“四五”清查算起,今年是第十次,我省共布设样地9915个,遍及全省山川沟壑,跋山涉水是常态。今年6月底,省林草局已有150余名“林调人”奔赴监测评价的“长征之路”。

守初心,担使命,老一辈工作者依然坚守一线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守初心,担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今年是白日军第七次参加这项工作,“抵达样地后,一般需要工作三四个小时。”

“整个样地,是以这个点为西南角,布设一亩的正方形,水平边长为25.82米。”白日军凭借多年的经验,很快找到目标。

他们用罗盘仪测角度、测绳量距离,将阻挡视线的灌木、树枝一一清理后,完成了样地的四条边框,保证样地复位。随后,队员分工协作,将样地内胸径5厘米以上的样木按照上期记录逐株检尺,量测胸径,编好序号。量测之后,用红油漆,把胸径圈描成红色的,再钉个带有编号的铝牌子,便于五年后复位。另外,还有60多项样地因子都一一调查清楚。

一亩大的样地,代表全省2.37万亩地域数据。这样的一整套流程,需要在每个样地认真操作,样地布设到哪里,他们就得走到哪里。

每次出征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

每一个样地都留下了林草人挥汗如雨、涉水前行、攀岩山路、仔细调查的身影,每一次出征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

“以前有过林业职工被土蜂蛰伤,被蛇咬过,失足摔伤的案例。”50岁出头的苏文新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经历,“今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阳城石圈子村某沟内,6位同志下山后发现有3人被水蛭咬伤,血流不止,同事小杜的伤口半个月仍长不好。”

大部分样地没有路,好多地方兔子、野猪都不去。“披荆斩棘”“打草惊蛇”……这是他们征途上的真实写照。并且,每个人都要分工携带调查工具、干粮等必需品,有时候一个队员平均携带的重量达30多公斤,俨然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

与苏文新一样,对调查工作的艰辛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他们的血脉里早已融入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林勘精神!

巾帼不让须眉,林勘路上也有她们的足迹

盛晓婷是第一次参加此项工作。面对艰辛,她毅然决然踏上林勘之路。

“从6月底开始,到现在将近两个月了,我们组一直奋战在一线,大家几乎都没有请假休息过。”她边走边擦汗,“夏天堪比蒸桑拿,所有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

“古交还有一个样地,离家不是很远,家人得知我们要从杜儿坪上山,开车到山脚下等我,等到下午六点我们还没有下山,那天正好是七夕,也没有见上一面。”她的眼圈有些湿润,“外业调查会碰到各种情况,刚开始还心有余悸,到后来已经习以为常。我最挂念的还是孩子,我爱人是现役军人,这次正好赶上他执行任务,一走就是二十多天,孩子只能托付给父母。”

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林调人”,他们秉承一种精神——林勘精神。在“大战”之际,每个人都远离亲人,奔赴前线,攻坚克难,努力完成着一项伟大的事业。

刘子英

(责编:李琳、褚嘉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