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

现在过元宵,吃汤圆看花灯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习俗,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根,是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共度良宵的日子。

那么在千百年前的唐朝人,又是怎么过元宵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聊一聊唐朝时的宵禁,可能有的朋友就要问了,说你不是聊元宵节么?聊宵禁干嘛呢?

因为只有先说宵禁,才能突出唐朝元宵节那一天,到底有多热闹。

首先平日里的长安城,人口百万,钟鸣鼎食,繁华气象犹胜过往,但每到傍晚昼尽时分,奏打宵禁的鼓声一响,甭管街面上有多少行人,纷纷井井有条的赶回坊内,一座容纳百万之众的长安雄城,立时落针可闻。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1)

于是才有了“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种千古佳句,说的正是当时长安城宵禁以后的静谧夜色。(衢:qú

这时候,就到了左右金吾卫上街巡察,而金吾卫将军所部之左右街使掌管入夜治安,倘若有人犯了宵禁,或是酒鬼气汹汹的冲上街面,那免不了要被巡夜的金吾卫缉拿回衙门,苔打二十,情节严重者,更免不了严厉处罚。

以上就是元宵节,唐朝人称为“上元节”之前的宵禁景象,可谓法令严明,致使长安城白天喧哗闹耳,入夜却静谧无声。

直到上元节,皇帝亲自下旨“放夜”三天。

坊内坊外均通宵达旦,载歌载舞,人人欢天喜地,满城灯火照耀,恍如白昼。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2)

如开元盛世,唐玄宗也免不了被节日氛围所感染,不惜斥巨资在宫城门前为百姓搭建高台,上挂各式灯轮、灯树、乃至灯楼,宛如流光仙境一般。

《太平广记·卷二十六》有载:

灯为龙凤螭豹腾踯之状, 似非人力。

可见这灯轮之上,刻有四方瑞兽,龙凤自然是免不了的,亦有螭吻与花豹呈腾跃之状,远远观赏,直让人惊叹非人力而成。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3)

当然,佳节之上,美酒也是免不了的。

但除了美酒以外,最为引人期盼的,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就像我们现在过元宵吃汤圆,那唐朝人过上元节吃什么呢?

答案正是“面茧”

因将面粉做成形如虫茧的面饼而得名。

两头尖尖,中间卷到一起,像极了蝉蛹虫茧,因此谓之面茧

其实早在隋朝,这种面茧便开始兴盛,不过并未成为上元节的重要美食,而是民间的传统佳肴。

《岁时广记》里头说:

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茧,以官位高下,散帖茧中,谓之探官茧,或赌筵宴,以为戏笑,人自探取,以卜来日官品高下。

这段话其实很生动,大意是说每到上元节当天,便做好面茧,在面茧里头裹上红帖,上面写上官位高下,等蒸好以后,将面茧呈到宴席桌上,人人伸手探入,若谁能幸运摸中藏有喜帖的面茧,则有日后喜升官位的好运。

得,竟然还有求官运的意思。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4)

唐朝人果然会玩儿,但绕来绕去,这重要的面点却少了些民间的味道。

那么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非吃不可的上元节美食,又是什么呢?

那种叫油䭔 (duī),也叫油饭。

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元宵的前身。

还是《太平广记》,这本书里头可谓藏着古代民俗的大学问,里面记载了一段制作油饭的描述:

以手于烂面中团之,五指间各有面透出。以篦子刮郤,便置包子于铛中 抛台盘上,旋转不定,以太圆故也。其味脆美,不可名状。

大概就是把面在手掌中揉成团,然后再把手掌合拢,用力从指缝中挤出,再用梳头发的篦子挂下一个个小面球,搓成圆滚滚,放入油锅一炸,便是当时的油饭了,即油䭔

总的来说,过上元节,除了必看的花灯,传统歌舞,以及美酒以外,就属美食最为重要。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5)

就像我们现在过年得吃水饺一样,吃油䭔和面茧,也是唐朝人过元宵节的传统。

那么除了这些与吃喝玩乐有关的事情外,上元节还有没有跟现代与众不同的项目呢?

答案是有的。

因古人崇尚祭祀,所以到了上元节这种盛大节日,祭祀自然也是免不了的。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6)

像刚才我所说的面茧里头藏红帖,“以卜来日官品高下”,其实也是一种充满占卜意味的祈福形式,但除了这种融入大众生活的形式以外,还有专门针对上元节所进行的祭祀活动。

谓之曰:

逐鼠

有的朋友看到这,估计会疑问,难不成是在元宵节这一天赶老鼠?

其实还真是差不多,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大伙儿通宵达旦找到老鼠洞,然后把洞给堵死,让老鼠自己闷死在老鼠洞里,或是之前逮到的老鼠,这一天拿出来,没错,拿出来以后把老鼠的尾巴给切断,意为“斩鼠尾”,目的是以此进行祷告,祈求来年“无鼠暴”,庇佑庄稼与货物,不会经受老鼠的祸害。

这便是唐朝上元节盛行一时的“逐鼠”祭祀。

《四时纂要》:塞穴鼠,当自死,又取前月所斩鼠尾,于此月一日,日未出时,家长于蚕室祝曰:制断鼠虫切不得行。三祝而置于壁上,永无鼠暴。

试想如下一番场景,一家人吃过元宵,齐齐整整的看过花灯,途中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然而午夜时分回到家中,人人整装待发,围着满屋乱转,找寻老鼠洞,或是直接将洞口封死,或是终于费尽辛苦的抓住一只老鼠,再切断它的尾巴,祈求来年粮食不会遭受老鼠祸害。

不过反过来想想,这看似荒诞的一幕,实际上也其乐无穷,着实很欢乐。

但这种祭祀活动,也切实反应了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农本”的传统思想,农业为一切之本,通俗的说就是吃不饱肚子,连干活儿的力气都没有。

一个国家,如若不重视农业,只重视工业与经济发展,自然难能使国力全面上升,历史上不乏穷兵黩武,压榨农业,税收繁重的反面例子,而且最后都没有收获想要的结果,但唐朝人对于农本的重视,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虽说“逐鼠”的祭祀习俗看上去有些荒唐,但的确也是农民们重视农业生产的一种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唐朝也大力推行逐鼠等民间祭祀活动,其本质上也是农耕文明的色彩延续,

总结来说,一句话: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7)

大唐的盛世景象,不只在于当朝者的圣明举措,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国家大环境稳定过后,天下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致使五谷丰登,百业辉兴,通过唐朝上元节与众不同的习俗,我们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文娱生活的重视,自然还是在老百姓吃得饱又穿得暖的情况下,才会重视娱乐活动,这也属于国家兴旺发达的真实写照。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8)

如此,唐朝人的节日氛围的确喜气洋溢,这和当时的国力强盛也是密不可分,足见开元年间的国力昌盛,文化繁荣。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元宵节古代最不设防的节日(唐朝长安元宵节有多奇特)(9)

——————

参考文献:

《太平广记·卷二十六》:灯为龙凤螭豹腾踯之状, 似非人力。

《岁时广记》: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茧,以官位高下,散帖茧中,谓之探官茧,或赌筵宴,以为戏笑,人自探取,以卜来日官品高下。

《太平广记》:以手于烂面中团之,五指间各有面透出。以篦子刮郤,便置包子于铛中 抛台盘上,旋转不定,以太圆故也。其味脆美,不可名状。

《四时纂要》:塞穴鼠,当自死,又取前月所斩鼠尾,于此月一日,日未出时,家长于蚕室祝曰:制断鼠虫切不得行。三祝而置于壁上,永无鼠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