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毒品知识新精神活性物质)

2018年8月29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将4-氯乙卡西酮等32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公告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70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把国际社会现在已经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化学分子式进行简单调整,从形式上变成了另外一种化学物品,在2013年《世界毒品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合国对它定义是,没有被联合国国际公约(包括《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但存在滥用,并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单一物质或混合物质。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预测,新精神活性物质将成为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并将强力冲击以海洛因为代表的第一代毒品和以冰毒为代表的第二代毒品。

所谓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于人身体以外的吸食使用接触后可以明显影响人的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此类物质最常见的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镇静药、麻醉药抗焦虑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精神活性物质可能由于医务人员的用药不当或个人因某些因素擅自反复使用造成。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器官就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人脑,脑的正常功能受到这些非身体内所需要的物质干扰使正常的功能紊乱而出现精神症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被称为“第三代毒品”。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像我国列管的U-47700的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少量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人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以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为主,因此,滥用后急性中毒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发生不可控制的兴奋、易激惹、冲动、性乱行为,并由此导致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传播。近年来,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报告,全球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637余种。超过国际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总数244种。遍布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预测其将成为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2001至2014年,我国先后将氯胺酮等14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管。2015年10月,国家禁毒办会同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公布实施了《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又一次性列管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从法律层面上讲,新精神活性物质与毒品又有着本质区别,毒品是由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而新精神活性物质尚未被纳入法律规制视野之中,是一类潜在的“毒品”,存在滥用并会对公众健康带来威胁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类似列管毒品的麻醉、兴奋或致幻作用。

随着国际毒品形势的发展变化,新精神活性物质也不断出现新的特点:一是新结构的非管制品种不断出现;二是交易方式多样,走私渠道更加隐蔽;三是国内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案例开始增多。所谓第三代毒品,是指为逃避执法打击而对列管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毒品类似物。未被国际禁毒公约管制,但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或麻痹效果。该类物质少量吸食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1000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有哪些?

1、滥用成瘾

新精神活性物质同许多合成毒品具有类似之处,成瘾性极强。其成瘾和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滥用时的中枢神经兴奋和戒断后的中枢神经抑制交替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上瘾机理和毒品是一样的,对中枢神经的破坏,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直接破坏人神经元的平稳和稳定,如同激发了脑海里某一块安静的区域,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涟漪。

2、健康损害

新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健康损害包括对神经、精神和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的损害。从现有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往往是多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混合加工成“新型毒品”,滥用后极容易导致急性过量中毒,甚至无法进行抢救。因此,这些新精神活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丝毫不亚于过去的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对人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吸食者精神错乱,诱发恶性暴力案件。卡西酮类、苯乙胺类以及色胺类物质均有致幻作用,大量吸食后可能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甚至导致吸食者精神错乱,进而自残或暴力攻击他人。然后就是损害吸食者健康,诱发各类疾病甚至死亡。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常见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引发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

陈袁滩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赵新萍

新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毒品知识新精神活性物质)(1)

新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毒品知识新精神活性物质)(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