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1)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2)

序:奇才刘鹗和奇书《老残游记》

李海洲/文

刘鹗是一个极度博学和有意思的人,是黑暗时代的感叹号。

这个以《老残游记》爆得身后大名的江南子弟,其实是晚清屈指可数的旷世奇才。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太谷学派”的信徒,家学渊源的刘鹗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如泣如诉的古琴,他平日里喜欢就着江苏的飞雪、京城的落日研究文字,翻读各种奇怪杂书,闲下来的时候,一边热衷于负手过巷,到处寻觅和收藏古物碑帖;一边喜欢在河流边独坐,小心思考应对水利的法则。尽管仕途坎坷,但胸有沟壑的刘鹗相知满天下,不仅跟维新派的梁启超亲密无间,还和大刀王五这样的豪侠兄弟相称。

在混乱的晚清,胸中塞满济世学问的刘鹗,最终只能以房龙式的艺术通才形象横空出世。除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奇书《铁云藏龟》、诗集《铁云诗存》,刘鹗的作品还包括数学著作《勾股天元草》,医学著作《温病条辩》,以及多种治理黄河的水利著作。光绪29年(1903),四十六岁的刘鹗迁居上海,为资助朋友连梦青,也为一吐积郁在胸中的抱负和块垒,青灯椽笔,他在繁华落尽的夜晚开始写作著名的《老残游记》。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3)

(内文插页)

王国维先生读完此书的感叹是: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的人物;严复先生拍案断言:一百年内,中国没有这样的小说。严复果然有先见之明,胸怀多种学问多种经历的刘鹗写出的这部书,百余年来的确在国内外墨香远逸,不仅以一个中篇小说的规模媲美巨制《红楼梦》,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这本书后来几乎被译成所有语言,但早期林语堂先生的译本很有趣,书名相当重口味,先是叫《泰山尼姑》,后来干脆叫《寡妇、尼姑和名妓》,也许每个文人胸中都有一个“标题党”,而欧美出版商和老外们购书的趣味,从这些书名也可见一斑。

鲁迅是《老残游记》的推崇者,他把这本书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所谓“谴责”,其实就是批判精神。按照鲁迅先生的性格,刘鹗对黑暗时代的反讽,对所谓清官们的斥责,对社会矛盾的深耕,当值得引为写作上的同道和思想上的知己。然而,作为一本伟大的书,《老残游记》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因为不同的读者会在这部书里读出不同的境界,甚至会根据自身的年龄段和经历阅历,热爱或秒懂书中不同的故事、章节、人物。

我年少时初读《老残游记》,最感兴趣的是侠隐刘仁甫,风雪千里,一骑绝尘,老残驰书要请他出山去保一方平安。那时候恨刘鹗,如此大的侠士,他居然写得惜墨如金,后来才明白这属于高明的技术范畴,无论是老残夜谈刘仁甫的萍踪,还是申子平风雪里寻觅刘仁甫的侠影,一切都借他人之口漫不经心娓娓道来,但却活灵活现让人心驰神往。这样的笔法,后来被金庸先生大肆借用,我读《天龙八部》里大理段家聚众谈论姑苏慕容,以及大侠乔峰隔窗听马夫人说情色往事,或者《神雕侠侣》中郭襄在风陵渡口一听杨过误终身,恍然间就回到了老残夜谈刘仁甫的现场。

年龄稍长,感兴趣的是被收入中学课本的“黑妞白妞”说梨花大鼓,那一章刘鹗写得神采飞扬美不胜收,笔力所到之处,那唱音明明在书里,却又仿佛落在你耳边、眼前,余音绕梁不可贵,可贵的是没有余音只用文字就可绕梁三日,这就是大作家的功底:妙笔不仅生花,而且生音。进入青年时代,却是喜欢上了两段感情,先是500岁的黄龙子和空谷幽兰般的屿姑琴瑟和鸣,除开反禁欲色彩和思辨意味,那精神上的神仙眷侣珠联璧合,很让人间向往;然后是老残和朋友黄子瑞怜香惜玉,为救囹圄中的两位美丽烟花,温酒设计为红颜,最终却成就相互间的一段姻缘,读来既情义深重满纸留芳,又柳暗花明软玉温香。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4)

(内文插页)

再后来心系诗和远方,但抬头想起的却是《老残游记》中写大明湖,写济南,写黄河霜冻、明月积雪的段落,那文字洗练如按图索骥,几乎不用任何修饰,让文艺青年秒懂写作上的“大朴不雕”是一种多么高超的水准……一直到最后,因为家国情怀重新热爱《老残游记》,才明白李欧梵先生为什么要将老残称之为“文侠”,酷吏误国、清官污浊,摇铃或摇笔的江湖郎中,该怎样去医治天下的身子?!这个过程如同阅读鲁迅,真正读懂的时候,早已世事阅尽心态苍凉,只是那腔热血依旧未冷,所以怎一捧热泪断得了愁肠。

在我看来,《老残游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只不过是以中篇小说的手法进行展现而已。书中有古典乐理万物风情、有宋儒理学宗教氛围、有侠义精神人生伏笔、有官场小说的辛辣,也有鸳鸯蝴蝶派的温情……而作为大杂家的刘鹗,原本就是一个不世出的艺术通才,他将自己大半生的所学所历所思所悟,从天文地理到僧道儒家,从风土人情到生活哲学,从国家社会到水利医理……全都贴切自然地熨烫到书中。尤其那白描的文字,暗含的讥讽,精辟的见解,随手写来全都意趣盎然,不仅准确独到,而且抽丝剥茧地跃然纸上。所以,夏志清先生感叹说这本书有着“近乎革命式的成就”,夏志清的观点是:“不满于以情节为中心,既是第三人称的游记,又大类于现代抒情小说”。

对《老残游记》的多次阅读,让我深切体会到苏东坡的话: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其实这样一部书,每重新阅读一次,每深夜里思考一回,你就会在多种关节上得到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最后,借本书编注付梓之际,我最想说的是:愿每一位热爱汉语的人重读《老残游记》,愿刘鹗的悲愤和愁绪人间永不再有。

是为序。

2019年10月4日深夜初稿

2019年10月6日下午修订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5)

李海洲

1973年生于重庆。主要作品有诗集《竖琴上的舞蹈》《一个孤独的国王》,长篇小说《一脸坏笑》等多部。现为环球人文地理刊系总编辑。

重庆出版社《锦瑟》系列丛书

吴向阳|责任编辑

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点均有售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6)

《老残游记》

刘鹗/著

李海洲/注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7)

《浮生六记》

沈复/著

刘太亨/译注

为人处世三大奇书谁的译文最好(李海洲最新校注版序)(8)

《影梅庵忆语》

冒襄/著

龚静染/译注

文 ◎ 李海洲

图 ◎ 左小朵

编辑 ◎ ztm

出品 ◎ 摄程传媒系 优积付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