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其位当思其职(做事篇之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二章 谚语俗语文化常识做事篇之身在曹营心在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身处其位当思其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身处其位当思其职(做事篇之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处其位当思其职

第二章 谚语俗语文化常识

做事篇之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人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三国时刘备部将关羽身陷曹操营,虽曹操对他封侯赐爵,宴

请赠金,恩礼非常,但关羽仍心怀故主,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

身边。(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其实《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原话。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三国演义》中关于徐庶的故事也与这句谚语有关联: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曹操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徐庶进曹营”后来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还有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表示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明天继续:第二章 谚语俗语文化常识 做事篇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